网易财经7月30日讯 2016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在“股市的下一个五年”分论坛主题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先生认为,五年以后的中国资本市场一定是完全开放的市场,不需要像今天这样还要通过QFII或者RQFII的方式进入市场,或者通过沪港通这种方式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应该说未来这种东西已经时过境迁了,只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遵守资本市场的要求,国外的资金都可以到中国资本市场来投资,这一点应该说是完全开放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国刚先生带给我们的精彩分享,同样,下面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有请下一位主讲人,有请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先生做主题演讲,有请。
吴晓求:很荣幸参加每年一度网易财经经济学家的年会,我跟国刚是同学,他比我高一届,所以他是我师兄,我以为他会长篇大论地讲,我还没想好,他已经讲完了。
按照以往惯例,他是可以讲很长时间,讲到我们底下都着急,把我们的时间都挤掉了,今年他节省了很多时间,当然,我和国刚有一个约定,不知道什么原因给我们的时间比较多,我们商量后面讨论嘉宾有6个,给他们的时间只有50分钟,这不公平,我跟国刚商量我们每个人讲20分钟,原来给我们每个人半个小时,我说我们各节约10分钟,共20分钟,给后五位嘉宾,这样他们辩论的时间将会比较多。
国刚讲的很多内容我非常赞同,他有忧虑感,忧虑感是经济学家天生的本质,我是乐观派,没那么忧虑,当然我想学他忧虑,但我想说乐观派还是挺好的。题目叫《中国资本市场下一个五年》,实际上就是“十三五”时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到“十三五”结束2020年时中国资本市场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我们刚刚在制定中国金融的“十三五”规划,我们历史上什么规划都有,就是没有金融发展规划,从“十三五”开始,人民银行牵头来制定“十三五”金融发展战略的规划,好像我被他们邀请作为规划里的一个委员,参加了一些讨论,也发表了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在我自己看来,五年以后的中国资本市场会有几个特征,我相信这些特征能够实现:
一、它一定是完全开放的市场,不需要像今天这样还要通过QFII或者RQFII的方式进入市场,或者通过沪港通这种方式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应该说未来这种东西已经时过境迁了,只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遵守资本市场的要求,国外的资金都可以到中国资本市场来投资,这一点应该说是完全开放的。
二、作为完全开放的前提,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基本完成了,也就是说它应该成为完全可交易的货币,甚至也是重要的储备行货币,我想这个目标应该也基本实现了,否则完全开放怎么可能呢?这是前提。到那个时候,人民币在储币市场上并不占特别大的比重,但它一定会有其一席之地,从长远战略来看,人民币未来的地位我认为还是很重要的,不可限量。
三、我还是乐观地认为五年以后以沪深交易所为枢纽的中国资本市场应该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而且这个金融中心更重要的是一种资产配置的中心,财富管理的中心,或者说是一种以人民币计价资产的交易中心,我想这个目标应该可以实现,这种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的地位,从市值来看无疑是第二名,也就是在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中将会加上中国,而且中国的位置我认为会前移,并不是排在第四,至少从影响力和市值规模来看应该是第二,和当时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我认为是匹配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指标测算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市值将会达到多少,这也不难测算。
四、这是我希望的,但不知是否能做到,它一定是高度透明的,具有良好市场价值的市场。如果这两点不能做到,市场不那么透明,资产没有太大升值空间,那你要做全球的资产交易中心、财富管理中心也不太现实,所以从逻辑意义上说,当我们要把中国资本市场做成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显而易见,我们的法制是完善的,我们的透明度是足够的,市场资产要有一定的成长性,我想这些都内含其中。
如果我要展望未来五年后是什么样的,我想这四个方面应该能够实现。
当然,如果把这个愿景作为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做什么?这个愿景必须从现在开始才可以实现,天上不可能掉馅儿饼,刚才说了愿景,我们要做的改革将是非常艰难的,道路非常困难,因为我们有很多障碍,很多阻力,首先我们还是要反思一下有哪些经验教训,包括中国发展资本市场26年中的经验教训有哪些,我们需要总结这些经验教训避免少走弯路,不可以让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不断重现,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好的反思精神,这种反思一定是科学理性的,不是情绪化的,也不是遮遮掩掩的,它需要放在一个大的维度里反思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当然,这些经验和教训既可以从我们自己的事件中得到,也可以从最近30年来国际上那些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一些启发,所以这就需要做大量的思考研究,并不是望文生义的东西。
中国的学者,特别是研究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学者会有这方面的责任,至少需要把最近30年来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做梳理、思考和总结,因为金融发展的规律大体上是一致的,各个国家的制度、法律和文化对它有一些外生影响,但大体不会有根本性变化,我们需要从历史中找到一些启发。
最近30年很多人都知道,发生了多次股市波动,从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始,包括后来多次的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日本泡沫经济,还有纳斯达克泡沫(2000年后),以及最近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发生在不同国家,由于各个国家发展模式不同,特别是它们对资本的依赖程度不同,导致这些国家出现的危机显著不同,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出现金融危机都会呈现股市危机,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不是每种金融危机都会出现货币危机,像美国就没有出现货币危机,也不见得会出现银行的破产危机、流动性危机,但股市的大幅波动几乎在所有国家的金融危机中都表现出来了。最近还有我国2015年6月到2016年1月的这场危机,这场股市的大幅波动都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我说这个背景是想说明,我们要达到那样的愿景需要对这种已出现的案例做非常深入的剖析,其中有很多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启发,我们有个团队专门对这个非常复杂的危机做了非常系统、综合的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出来了,我们十几个教授花了差不多七八个月的时间,坐在一块儿反复讨论,因为这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天在此不展开讨论,但我想提醒,这非常重要。
第三个我要讲的是我们对这些历史事件做了纵深研究之后得出了一系列结论,结论有很多条,包括如何完善制度,因为任何一次大的市场危机都伴随着法律的完善,之前法律的很多规则都需要调整,规则进一步完善,制度需要改革,否则就谈不上大事件,所谓大事件一定是推动了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进步,如果我们只是付出了代价,没有得到任何进步,那我们就非常愚蠢。所幸每次大事件都在完善。
了解全球金融史的人都知道,很多法案都是在大事件出台之后作出调整的。
我们具体要做哪些事情才有可能实现刚才我说的五年后的愿景?
一、我们要认真思考资本市场究竟是什么,别看这是常识性话题,但的确有很多人不知道,在我们国家很多政策会出现偏差,他不知道资本市场是干什么的,当然他可能知道资本市场是融资的,他甚至可能知道资本市场是投机发财的地方,这种理解显然是非常浅显的。在我的理解中,资本市场是金融结构变革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金融的现代化第一步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来完成的,也就是金融的第一次脱媒,如果没有金融的第一次脱媒,这个国家的金融将是非常落后的,这个金融体系没有对资产定价的能力,没有定价能力就谈不上财富管理,因为它没办法做,而金融最核心的功能是财富管理,而不是融资,虽然融资也很重要,但它不是未来金融的核心功能,这就是资本市场的价值,因为它推动了金融结构性的进步,特别是推动了金融功能的升级和发展。把它放到这个高度,我们当然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这需要高度的认识。十八大以来,我国对资本市场的理解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没达到的,也知道资本市场在推动中国金融改革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我们需要做的,也是需要反思的。
二、我们必须要对一系列规则制度进行调整,按照现在的规则和制度我们无法达到那个愿景,说个简单的,上市公司的标准,对于让什么样的公司上市我们没得到很好的处理,如果不改我们的上市公司条例,按照目前IPO的标准,我想中国的市场很难有前景,因为它关注上市公司的重要性,根本不注重它的成长性,也就是说它把公司的历史看得很重要,把硬资产看得很重要,这和现代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完全不匹配,是相逆的,在这个理念指导下,上市公司有什么成长性是成问题的。有很多未来有成长性,但不符合现在IPO的标准,我们就有一个抉择,是维护目前落后的标准,选择落后企业上市,还是根据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要求来修改我们的规则?答案是非常清晰的,所以这些标准都是需要修改的。包括一些交易制度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信息披露,这些我不展开,只是说一个。这是第二件要做的事情。
三、我们一定要推动中国金融结构性的改革,这个改革不展开,资本发展市场没有空间,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中,存量金融资产非证券化的比重越来越低,这是不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而且这种趋势下去,中国金融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大,因为它的存量资产没有证券化,风险没有流动起来而是累计起来,这样会使整个资产体系处在不安全的状态,我们一方面推动金融存量资产的证券化,这是一个基本方向,这样才会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体系中国金融体系的进程,改善传统落后的金融结构,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四、我们要改变监管体制和监管理念,2015年我们在总结股市大波动的教训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的监管理念出了差错,差错在于过去的理念认为监管者主要是发展者,它把市场发展作为监管者的主要职责,我不认同这个做法,评价监管者的成就按照指数是不是涨了、市场是不是增长了,实际这是完全错位,它会推动资产的泡沫化,在特定时刻会容忍一系列违规违法的事件发生,因为他为了发展目标会忽略违规违法行为,他把违规违法行为看成和市场指数相对应的手段,实际上这是完全错位的。监管者的责任就是市场的清道夫,他的重点就是要监管我们的信息披露,重心就是要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证监会做了监管的转型,我给予高度评价,也就是必须把重心放在存量资产(已上市公司)和即将上市公司的所有信息披露上,这是我们监管的重心,同时依据法律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欺诈上市严加监管,也就是我不靠市场的指数,市场指数是由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基本面决定的,不是由监管导向决定的,把这个要做彻底的改变。
五、舆论还是要给予正确引导,一旦市场来了,或者有某种政策,它会把这种短期政策长期化,过度渲染市场,在2015年的事件中应该得到了例子,舆论应该站在中性的立场上,它自己不可以介入,它是个平台。还有法治建设,什么事情都应该依法处理,比如万科事件,看似复杂,实际很简单,一切事情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则来做就OK了。
我想,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一个改革,我们未来的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