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财经 > 商业 > 正文

芮成钢被带走证实了什么?(二)

0
分享至
芮成钢被带走并不意味着芮成钢一定被证明有罪,但舆论间仍是一片夹杂着兴奋的议论,很显然,在互联网上,他的人缘并不好。但为什么芮成钢的人缘不好,与上一代比如白岩松、崔永元等电视名人相比,他活得太赤裸了。他连公知都懒得当了,连一个独立媒体人的姿态都懒得扮演了。

2010年9月14日,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芮成钢采访WPP首席执行官Martin Sorrell

“搞关系,必须的”

“Larry King呀!”钱曦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时,铃铛般清脆作响。她与芮成钢合作10年,现在是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的制片人。被问到他们最希望自己的栏目做成什么样时,她立刻叫出了拉里·金的名字——这位王牌脱口秀主持人今年2月刚刚以78岁的高龄从CNN完全退休。

“成钢是整个财经频道国际化的标志。”钱曦说。她语速很快,说话透着股利落劲儿,谈起财经频道的未来时信心满满,当你听到“管理世界对中国的预期”这样的话语时,会忍不住感叹时移世易。

2008年年初,钱曦与郭振玺(央视财经频道总监)、芮成钢等6人赴瑞士采访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只有芮成钢一人持有采访证,不少会场都只能轮流进去,“完全是边缘化的”。他们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去整合资源,2008年下半年正赶上全球金融海啸,财经频道推出“直击华尔街风暴”系列直播节目,“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点,成钢把他所有的资源都调动了起来,专访了很多重要人物,多少世界级媒体都来索要素材……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很了解世界上的资源和平台,很了解对方说话的方式和思路,而且他非常聪明。”芮成钢则在自己的书里调侃:搞关系,必须的!“当我与某大国首相初次见面,如果我能一口气说出一串我认识的与他同一党派的议员,他就会觉得很亲切。工作多年,我的采访对象之间其实有很大的重复性和关联性,转来转去,都是那个小圈子,在我大脑里形成了一幅清晰的人脉关系图。”

2009年,达沃斯第一次有了“中国之夜”,时任《投资者报》主编何刚在参加完央视财经频道的座谈会后写了一篇《中国经济崛起需要世界级电视经济报道》的博客,文中提及,也许是因为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许多人主动协调时间,愿意接受央视专访,“每天芮成钢要专访的人有十几位。往往是上一位要人还在专访中,下一位已经到了,不得不在外面候场。最挤时,演播室外有4位专访者在候场。”

第二年,中国议题首次进入达沃斯的官方议程,“财经频道成为论坛传播中方声音最重要的平台,”钱曦说,“我们抓住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解,以巧妙的方式回应,不是宣传,不是澄清,是交流。”

芮成钢也说:“如果中国人不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就会有其他对你不利的声音和观点冒出,左右别人对你的看法,严重影响你在世界上的声誉。”他曾回忆几年前在达沃斯与石原慎太郎的交锋,石原声称日本的各种传染病毒主要是中国非法移民带进去的,他反驳说,在中国东北,老百姓的健康依然受到二战时期日本遗留的化学武器的威胁。“我们彼此瞪了一眼,各自散去。”

在钱曦看来,芮成钢的价值观是“以己之力,去向世界表达一个完整清晰的中国”,事实上,“我们一个财经频道的人都有这样的使命感:发出中国的声音。”

芮成钢和陆克文(左)

“代表中国”

大三的时候,作为1998年“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亚军,芮成钢与冠军、来自北外的梁励敏代表中国参加了伦敦国际演讲比赛。那可能是他第一次“代表中国”。在芮的自述里,第一次面对国际化竞争令他受到极大震撼。第一天的辩论赛,规则刚刚宣讲完毕,从小就习惯自由表达观点的各国年轻人纷纷举手,“我和梁励敏别说举手了,压根儿没想好该怎么说呢。”当晚,芮成钢看到梁在路灯下准备第二天的演讲,“今天白天,我觉得我们就像两个傻瓜。”芮成钢说他完全同意,整个白天都令人尴尬,有种被排斥在外、“不带你玩儿”的感觉。

2005年,芮成钢以“耶鲁世界学者(Yale World Fellow)”的身份,与17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在耶鲁访学一年,这或许是对他的另一次大的冲击。他后来说,国人缺乏“批判性思维”教育,对一种观点、事实,不易从两个角度去看,“刚到耶鲁时,我似乎也有些‘愤青’,怀揣向世界传播中国的神圣使命,每听到对中国‘不友好’的声音便拍案而起……”

在耶鲁法学院,一位教授在发言中提到“中国不是民主国家”,芮成钢立刻站起来反驳:“美国人一向认为只有美国的民主才是民主,其实民主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芮当年的两位同学,在给我的电子邮件里也客气地提到了这一点。如今在哈佛教书的Ibrahim Hauwa说:“我仍然清楚地记着他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尽管我们学习任务非常繁重,他总能引领关于中国的话题,并及时纠正人们的错误看法。”来自印度的Paromita Goswami称芮成钢富有魅力,能提供很多信息,在辩论中能很好地反映中国的观点,“比如,他会说,在中国也有多党制,只是西方人不了解罢了。我想,不论是支持政府还是反对政府,他有权表达自己的看法。”

问芮成钢是怎么走出“应激反应”的,他说:因为效果不好。后来他总结出一个好的技巧:首先客观反省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有趣的是,他甚至还有了一个判断,在2008年的一次采访中表述如下:“我个人觉得在新闻领域中是没有所谓真相的,这里面只有事实和角度。事实是什么?哪些是事实?这是很客观的东西,然后,我是从哪个角度看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样的。没有人知道百分之百的真相,真相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只是事实加角度。”


芮成钢(中)和巴菲特(左)、比尔·盖茨

“他不太政治,价值观不清晰”

如今芮成钢俨然成为中国电视的一张国际名片。南非总统祖玛2010年8月访华,原本准备接受水均益的采访,而南非驻华大使馆方面则向总统府新闻办公室推荐了芮成钢,“我们想重点突出南非崛起的新兴经济体的形象,这和财经频道的收视群体、芮成钢的气质是吻合的,”南非使馆的公关负责人称,“他给我的感觉是,相当有实力,势头很猛,我们也希望节目能引起争议、吸引眼球。另外,也和他微博的粉丝多有关,他受到年轻人、白领的追捧。”

“随着中国的发展,外国人对中国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芮成钢在安徽大学新校区的体育馆里说。大约有4500名学生聆听他的演讲,有学生专门从蚌埠赶来,芮成钢向他们提了一个小小的请求:为了配合BBC的拍摄,可否用英文提3个问题?学生们愣了一下,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当BBC记者尼尔被介绍入场时,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和口哨声淹没了全场。“你在西方人眼中的价值有多大,”叮嘱学生们学好英语后,芮成钢又告诫他们,“取决于你对自己国家的了解有多少、你在这个国家的资源等等。”

“语言是很重要的条件,特别是口头的连续的交流,当然,占得先机也重要,而且二套的平台也好。”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说,“在老外面前你不怵,可以侃侃而谈,会给人一个好印象。这是西方人不变的性格——喜欢挑战、积极踊跃、平等交流,而不是谦卑,至于价值观是否符合,不那么重要。那么,央视首选就是他,而且经济议题可以笼罩很多东西。”

展江说,最近一二十年中国的一个现象,便是在国际上能说会道的比较容易受到认可。他举了一位在国际上颇有名气的中国传媒学者为例,“在中文世界里迎合政府,在英语世界里迎合西方,只要你有这个忽悠的胆量,利用空间差、语言差、观念差,就能混得好。”不过,他认为,和那位学者相比,芮成钢“其实不复杂”,“他不太政治,价值观不清晰。”

许知远和展江的看法相近,“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对西方来说还是个很奇怪的存在,有这么一个年轻人出来,语言非常好,也很聪明,会给他们非常深的印象,而全世界都需要和中国打交道,他们也需要在CCTV推荐他们的大学、他们的国家……我不知道内心层面他们怎么看,但交流有好几重,在某个层面大家都是marketing(营销)吧。”

那么,芮成钢关于国家,特别是,关于体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

他仍然不愿意多谈。5年前,他用了“我们要有耐心”这样漂亮的字眼,现在,他说,我们传播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给外国人看中国光鲜的一面,然后他灵巧地转换了话题的内核——“这样他们就觉得中国是发达国家了,一出什么问题就放得很大。”我问他,和白岩松那一代央视人相比,你的公共发言似乎很少纠结,很少沉重。他反问我:他们是那样吗?停顿了一下,开始解释: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没有人逼着我给央视工作,“就好比你选择人生伴侣,你看中了他/她好的地方,那你就要学会接受他/她不好不可爱的地方。”

“政要的采访,外交部也都会出面,”芮成钢在财经频道的一位同事说,“除了把控整个外交礼仪流程,也有对口径的把控,涉及到政界人物,采访提纲也会给外交部新闻司看,他们会给我们一些意见。其实和外界想象的不一样,外交部现在也很开放,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也都是善意的。而从经济学理论看,找到一个博弈平衡点,未必不好。”

香港《文汇报》驻京记者彭凯雷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芮成钢提问奥巴马,是“央视启动国际化战略的尖峰时刻”,也是“‘经济中国’征战国际话语权的经典的一刻”,“人人都是外交家!”他兴奋地总结。事实上,芮成钢的节目也的确好几次获得外交部的表扬。“我很幸运,我很年轻的时候就被放在这样一个(向国外解释中国的)位置上,久而久之就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他说。

不过,不管是彭还是芮,恐怕也都没法回避批评者的诘问:“这个国家自己内部的对话都还没有建立起来,那么着急发出自己的声音干什么呢?”

微博时代的记者

芮成钢的批评者把他形容成一位“超级推销员”,时时刻刻都在推销自己和自己的国家,外表喧闹,内在空洞,需要用各种大名字来填补自己,而喜欢他的人却觉得恰恰相反。一位22岁的大学生说,芮成钢作为主流媒体的新闻记者,“思想价值承接60后,代表70后,统领80后,激发90后。比如他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对奢侈品炫富的看法等等,他聊过的很多话题都是其他媒体记者很少提及的。”另一位21岁的大学生则认为他观点独特,问题犀利,说话不拖泥带水,“他传递着外国文化,传承着中华文明,在如今浮躁的社会,带给了人们一丝平和的气息。”

“一个记者到底应该出色在什么地方呢?”芮成钢的一位大学同学对我说,“他的采访,我看到更多的是他的身体语言、他的姿态,比如他采访时翘起二郎腿,显得轻松随意的样子,这反而是他受欢迎的原因——在中国崛起时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和那些最牛的人平起平坐,那是牛逼。”

“央视给他提供了平台,但央视的体制也决定了,他很难讨论那些最关键的问题,”哈佛尼曼学者、专栏作家安替说,“他能做得更好些,是因为他更熟悉、更自信。他的咄咄逼人,是话语意义的,不是新闻意义的。而新闻本身是观点的对抗。”

但安替随即感叹,微博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已经飘移,读者已经不再相信记者是没有观点的人了,现在,最有名的记者必须是最有观点、最有姿态的记者,“这可能意味着什么?也许时代也就这样了,那些批评芮成钢的人也在微博时代纷纷博出位,区别只在于,一个是博客时代,一个是微博时代,但真的有区别吗?我们已经不好意思对别人说三道四,我们已经自顾不暇了。”

时代或许真的不一样了,而今人人都是记者,记者却越来越不像记者,人们不再阅读他们的作品,而是阅读他们的观点、情绪、行为——看得见的行为。扎实的报道、优美的文字,还有富有逻辑的思辨,正让位于焦急的只言片语——如果人们认为那些言之凿凿的简单判断和段子就是整个世界的话,他们为什么要费功夫去啃那些冗长的文章呢?低调和默默无闻也已不是美德,一个个的@,构成了新的人际关系,那些拽人名的人——他们好像只有在与那些大V、大名字的互动里才能找到自我——却恰恰能够成功。从一个更宽广的层面看,麦克卢汉的预言好像到了今天才真正实现:媒介即信息,形式本身成了内容,传播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传播本身,或许我们也可以说,姿态胜利了。

芮成钢自己也在批评这碎片化的信息环境,“这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最好是因为信息透明,最坏是因为人的受教育程度、独立思考能力这些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这些东西的缺失会导致很多谣言,谁随便编个谣言居然也能让我们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去推送这些东西。” 不过,他似乎还是很享受眼下的状态,认为累积在他身上的非议和刻板印象都不重要,他觉得,有人只是想借他说事,还有人,“你不论怎么说他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但很显然,他也并非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当我偶然提到自己之前做了一些外围采访时,他追问了好几次,“你采访了谁?你还采访了谁?”

我问芮成钢,你现在对莎士比亚那句话是怎么理解的?他想了一会儿说,这句话其实有点像是《红楼梦》里说的——“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我又问他,从早期实用主义的引用,到后来更多的理解,你怎么看这个“去工具化”的过程?“什么是‘去工具化’?”他反问。

“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浮躁的时代,每天大家看到的都是各种姿态,”许知远说,“当一个人没有内在价值的时候,他是必须依靠群体来活的。被巨大的权力和人群所迷惑,是人天然的弱点。对我来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亲近,要看他有没有自省能力,人是要和自己所处的困境打交道、是要反抗你所处的这种境地的。”

外交学院的烙印

芮成钢是外交学院英语系1995级学生,当时英语系有大概七八十人,分成4个班,两个外交班,一个国际经济班,一个侨领班,芮成钢就读于国际经济班。芮的一位同学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非常枯燥,就像高中一样,而且还是高三……校内活动非常少,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上自习,基本上,大学生活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慢慢地学习语言,那是很奇怪的一种氛围,谁上自习的时间少了,会有愧疚感。”她和芮成钢打交道并不算多,“他在校外好像活动多一些,也会有接待的任务。我只能说,他确实挺有才的,外语确实好。”

芮成钢说,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他可能更愿意选择一所综合性大学,因为他相信Liberal Arts Education(大文科教育/博雅教育)。他高中毕业时,国际贸易专业是最热门的,“可悲的是,我们从中学开始就按照很功利的方式在生活,没有释放天性,找到自我。”到了外交学院,那里状元很多,但“并不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氛围,部委的氛围很浓,有些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学期课以后就去当参赞了。很不一样的大学。”

同学之间有时也是如此。芮的另一位同学贾森(化名)记得,以前同学之间吵架,有人会用这样的话来恐吓对方:“你还想不想留京了?”“外交学院有二十多栋楼,但只有3栋楼和学生有关,校园生活就是在教学楼、宿舍楼和图书馆之间穿行,这里更像是一个机关大院。因为老师也多是外交部系统的官员,所以这里的文化也是一个机关的文化。”

贾森后来选择了出国,但外交学院的训练还是在他头脑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老师在课堂上讨论台湾问题,我脑子里立刻冒出三句话,那是关于台湾问题的标准答案。”

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这种训练的痕迹抹掉。

在国内上学时,贾森听人讲过一个说法——“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95%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学生,是那5%,等到别人问他“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你是怎么认为的?)”时,他发现自己除了应激反应出来的标准答案,大脑一片空白,才意识到,原来,他其实就是那95%啊。

1 2 显示全文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6岁甘肃小伙从海南出发徒步4100公里回到老家:历时194天,直播收入3万多元

26岁甘肃小伙从海南出发徒步4100公里回到老家:历时194天,直播收入3万多元

极目新闻
2024-06-05 17:00:38
本周重大事件:香港楼价跌回“撤辣”前,中国跨境电商或遭美国重挫

本周重大事件:香港楼价跌回“撤辣”前,中国跨境电商或遭美国重挫

一周财经观察
2024-06-05 17:57:38
突发“断交潮”!多个国家向中国发出强烈信号,美国阴谋彻底粉碎

突发“断交潮”!多个国家向中国发出强烈信号,美国阴谋彻底粉碎

风起云间
2024-06-05 21:37:04
今年的就业形势有多严峻?网友:已经颠成了我不敢想象的样子!

今年的就业形势有多严峻?网友:已经颠成了我不敢想象的样子!

樱井趣闻
2024-06-05 11:28:09
为经济走廊项目提速,巴总理今起访华

为经济走廊项目提速,巴总理今起访华

参考消息
2024-06-04 18:14:08
上海交大PDF,医学博士性虐抛弃女友致其流产精神异常

上海交大PDF,医学博士性虐抛弃女友致其流产精神异常

天涯社区
2024-06-05 20:45:27
当这件事最终被确定,那么乌克兰的胜利便不可逆转!

当这件事最终被确定,那么乌克兰的胜利便不可逆转!

听风听你
2024-06-05 11:51:47
106国参加瑞士和会:中方拒绝参会,与世界文明为伍,勿忘雅尔塔

106国参加瑞士和会:中方拒绝参会,与世界文明为伍,勿忘雅尔塔

大风文字
2024-06-03 10:27:47
南方罕见倒夏寒来袭,广东比东北还冷!分析:潮湿闷热也不远了

南方罕见倒夏寒来袭,广东比东北还冷!分析:潮湿闷热也不远了

中国气象爱好者
2024-06-05 20:20:36
笑不活了,被制裁后的俄罗斯超市全是中国货!中粮:这一波稳赢!

笑不活了,被制裁后的俄罗斯超市全是中国货!中粮:这一波稳赢!

新动察
2024-06-04 20:10:35
又一办公室不雅行为!摄像头忘关视频被曝光,女子身份引热议

又一办公室不雅行为!摄像头忘关视频被曝光,女子身份引热议

影孖看世界
2024-06-04 23:13:52
美军试射高超音速核导弹 “30分钟内可抵达莫斯科”

美军试射高超音速核导弹 “30分钟内可抵达莫斯科”

参考消息
2024-06-05 15:02:07
成龙新片预告被吐槽像网大,投资3.5亿,质感不及20年前《神话》

成龙新片预告被吐槽像网大,投资3.5亿,质感不及20年前《神话》

萌神木木
2024-06-05 19:16:55
6月5日俄乌最新:漂亮的运河伏击战

6月5日俄乌最新:漂亮的运河伏击战

西楼饮月
2024-06-05 17:43:18
台当局抓扣陆船话音刚落,我海警派出5艘船只,进入金马海域巡查

台当局抓扣陆船话音刚落,我海警派出5艘船只,进入金马海域巡查

贺文萍
2024-06-05 17:43:47
乌克兰连续打击俄本土,俄军家属跪在国防部楼前乞求亲人回家

乌克兰连续打击俄本土,俄军家属跪在国防部楼前乞求亲人回家

史政先锋
2024-06-04 21:22:44
四川南江: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抵押贷,用于支持县域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支付房款

四川南江: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抵押贷,用于支持县域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支付房款

澎湃新闻
2024-06-05 22:12:28
拜登:中国经济“正处于崩溃边缘”,网友反击:就看谁先倒下了

拜登:中国经济“正处于崩溃边缘”,网友反击:就看谁先倒下了

大风文字
2024-06-05 16:37:14
“我们讨论过把工厂迁出台湾…”

“我们讨论过把工厂迁出台湾…”

观察者网
2024-06-05 10:13:03
2名驴友去世后续:白衣女子身份令人惋惜,红衣男虽死,却难脱责

2名驴友去世后续:白衣女子身份令人惋惜,红衣男虽死,却难脱责

王小花谈历史
2024-06-05 18:20:05
2024-06-06 02:06:44

财经要闻

员工证实周大福关闭深圳工厂

头条要闻

9旬老人去世后被发现与小38岁保姆结婚 房产被过户

头条要闻

9旬老人去世后被发现与小38岁保姆结婚 房产被过户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科技要闻

9家车企拿到自动驾驶落地入场券,没特斯拉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亲子
本地
手机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数码要闻

台北电脑展直击:ROG掌机X登场,多款AI PC新品亮相

亲子要闻

怎么给宝宝脱掉纸尿裤,这三个方法可以帮到你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手机要闻

小米15 Pro影像揭秘:暗光变焦+定制潜望长焦,还有对手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