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财经 > 正文

张新颖谈沈从文的后半生

0
分享至

燕 舞

2002年年底,三十二卷本《沈从文全集》终于出版,其中四百万字系作者生前未曾刊发的且多为1949年后所写——九卷书信中有八卷写于1949年之后,这三百余万字书信“从数量上讲接近沈从文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量”——由此,张新颖发愿为沈从文的后半生立传。

近三十年来,坊间流行的数种沈从文传记多侧重传主前半生,《沈从文的后半生》在传主1949年之后迫于外在压力而“改行”这个根本原因之下,试图解释清楚他为什么不去干别的行当而独独选择了文物研究——张新颖认为湘西早岁生活及短暂从军所积累的艺术兴趣、审美素养以及《史记》《旧约》所形塑的深刻历史感、“有情”观念等共同促成了这一“改行”。

在《沈从文精读》中,您说过“在到目前为止形成的关于沈从文的叙述 模式 里,其实已经显露出某种凝固化的倾向”,这种“凝固化的倾向”具体怎么讲?《沈从文的后半生》中您又说:“沈从文的前半生,在已经出版的传记中,有几种的叙述相当详实而精彩”,您也重点参考过凌宇的《沈从文传》、吴立昌的《“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金介甫的《凤凰之子·沈从文传》、李扬的《沈从文的最后四十年》,以及刘红庆的《沈从文家事》等代表性著述,如果只允许向读者推荐其中一本,您会选哪一本?

张新颖:我是个教书匠,不但要看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每年还要看很多的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以沈从文为研究对象的数量不少,老实说,重复来重复去的东西也不少。因为你每年都看,所以这个感觉就特别强烈。我说的叙述沈从文“模式”的逐渐“凝固化倾向”,真的是有感而发。就是从前有的解释方法、见解、观念、理论,未必不对,未必没有道理,但不断重复下去,一味因袭,确实会让人觉得有点不耐烦。具体我就不一一说了,说了又是重复一遍。沈从文是个丰富的作家,可以研究的东西多着呢。把一些现成的观念和看法放在一边,深入沈从文本人的作品里面去,会有非常丰富的感受,这就是我在课堂上努力要引导年轻读者做的事。

你说的几本著作,都使我受益很多。只推荐一本的话,我还真没有办法选择;我列参考书目,不求全,不采用把有关著作全部列上去的方法,只列我自己这本书参考的著作,所以等于我已经选择过了。我读本科的时候就读过凌宇先生1985年出版的《从边城走向世界》,那是我最早读过的几种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之一;凌宇先生的《沈从文传》是影响最早、最大的传记。吴立昌先生是复旦的教授,他开“沈从文专题研究”课,在全国的高校里面,八十年代就以一个学期给本科生讲沈从文,这恐怕是极少见的吧。2008年我编过一本《一江柔情流不尽——复旦师生论沈从文》,可以看到在复旦从八十年代以来的一个教学和研究的小脉络。

对晚年岁月的研究确实是海内外沈从文研究中相对荒芜的领地,但早在200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就出版过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扬的《沈从文的最后四十年》——那一年,正是您写完《沈从文精读》但《沈从文的后半生》因眼疾而“只写了万把字,就不能再继续下去”的年份——而且,李著次年再版时也更名为《沈从文的后半生》。您的著作较之于李著主要有哪些不同?

张新颖:2006年秋天,我在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看到《沈从文的最后四十年》,非常兴奋,借出来很快读完了。我当即给李扬兄写了一封电邮求书,记得我还把在芝大图书馆看到的沈从文签名本的情况——大多是签在香港翻印的书上——告诉了他。他在我还没有回上海的时候就把书寄到了复旦。我兴奋是因为有同道,因为李扬兄这么迅速,就根据大量材料写出了沈从文真实的后半生,我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沈从文全集》等提供的大量新材料。

因为我手头有这本《沈从文的最后四十年》,所以没有再去注意后来的再版,要不是你说,我还真不知这本书更名为《沈从文的后半生》了。如果早一点注意到,或许我应该再考虑一下我的书名,现在来不及了。

李扬兄的这本书,比我写的这本要清晰、明确,他用了大量的材料,对材料有很好的消化,做了相当准确的分类、归纳、条理化,读者阅读起来流畅,能抓住重点。我的书读起来有时候会感觉疙疙瘩瘩,一些一般读者未必会感兴趣的具体信息也不愿意舍弃,个人表达上也有意克制。

还记得您1985年最初阅读沈从文作品时的版本和其他情形么?1992年又具体是怎么经由《湘行书简》“和这个作家建立起了一种关系”?

张新颖:从1981年开始,国内出版沈从文的文学旧作,到我上大学的时候,已经出了很多种选本。规模最大的,是花城和香港三联联合出版的十二卷《沈从文文集》,1982年出了前五卷,1984年出齐。这套文集对重新认识和研究沈从文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2002年全集出版之后,这套文集对研究者来说就不大好用了。八十年代出的沈从文的作品,字句上有不少改动。我在书里也提到过沈从文对《文集》改动而发的牢骚。我那时候是碰到什么版本就读什么版本,没有讲究,也不明白。我整个大学时期断断续续读,没有特别的体会,换句话说,虽然读了很多,但没有读进去。现在想,一个原因是那时候心智上的兴奋点在先锋文学;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更根本的,就是还没有成熟到能读进去的程度。

《湘行书简》是后来才整理发表的,我1992年在《收获》上读到,真是震惊,豁然开朗的感觉,一下子见到了沈从文的天地。我后来反反复复讲他1934年1月18日下午写下的那段文字,那段彻悟“真的历史是一条河”的文字,是因为从这里我感受到了沈从文对天地、对天地之间的普通人、对普通人所创造的历史的感受。真是奇妙,这么一段文字我琢磨了很多年,总是会给我一点启发。不是一下子全给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再去想,又想明白了一层。这段文字不但让我理解了沈从文的文学世界,也明白了沈从文后来为什么对杂文物那么用情。

如果说1997年的长篇论文《论沈从文:从1949年起》孕育了《沈从文的后半生》的“胚胎”,那您关于沈从文研究的一些最基础性的发现和结论,其实都贯穿于新世纪以来的著述如《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精读》《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等之中;《春酒园蔬集》的乙编题为“沈从文与20世纪中国”,应该与《沈从文精读》在内容上有交叉。您在沈从文的阅读上“常读常新”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张新颖:《春酒园蔬集》其实没有新内容,那本书就是按照出版社的要求从以前的著作里选辑片段构成。我自己相对喜欢《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就是三篇论文,可能因为是近年写的。

“常读常新”有个基础,就是这个作家得足够丰富,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让人读出新东西来的;再一个,就是你不能受观念、理论、见解的束缚,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这样才能读出东西来。还有就是,不能封闭起来读、孤立起来读。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话:“这么长的时间,我没有一门心思只做沈从文研究,却始终是一个日常的沈从文的读者,一个每年有一个学期在课堂上讲沈从文的教师,一个在沈从文的世界里低回流连、感触生发的人。倘若以为这个世界是个边界清晰的、孤立自限的、个人自足的世界,那就可能错了;深入其中,才会发现这个世界敞开着各个朝向的窗子,隐现着通达四方也通向自己的道路。有这样的感受和体会陪伴度过平常的日子和长期的生活,那是比做一个专门家更好的事情。”

您的著作几乎是按照年份逐年写来,其实如果有一个对应本传记的传主年表就更有助于阅读?

张新颖:这本传记如果附一个年表,或许对读者来说更方便,编辑也向我说起过这个意思。但我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做,因为已经有很好的年表了:简明的,沈虎雏先生编的《沈从文年表简编》;详细的,吴世勇先生编的《沈从文年谱》,都很好。我特别要说到这两个年表,是想借此机会表达感谢:在我写作过程中,这两个年表给我帮助很大,省了我不少力。

余华在去年9月通宵读完这部书稿后,在回复您的邮件中专门提到林斤澜对沈从文的崇敬——在“人物怎么写”的秘诀上,沈先生当年告诫他“要 贴 着人物写”。《沈从文的后半生》又是怎么“贴”着沈先生来写的?

张新颖:“贴着人物写”这话传得很广了,很多人是从汪曾祺那里读到、听到的。“贴”看起来是个写作方法的问题、技术的问题,其实不是。为什么有些作家也想“贴”,但“贴”不住呢?沈从文对他所写的那些普普通通的人物是“有情”的,他爱他们,所以才和他们没有距离,没有距离才是“贴”。如果对自己所写的人物自以为是,就有距离了,就没法“贴”了。

我写《沈从文的后半生》,就是自始至终不让自己自以为是,能不能完全做到还不敢说。就是我不能代替传主去想、去说、去做;我也不把传主所想、所说、所做,转换成我自以为是的表达方式。你注意到了我几乎是很笨拙地顺着年月来写的方式,那就是跟着一个生命实际发生的事情走;你也一定注意到了那么多的引文,其实去掉文中的那么多引号,把引文转换成第三者的语言,不是很难,读上去也会顺很多。我觉得不必用自以为是的方式显示传记作者的存在,显示“高明”,因为你一觉得自己“高明”,就“贴”不住了。

夏志清先生虽然较早且较高地评价了沈从文的文学成就,但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仍表示,“他(沈从文)开始写作时,全凭自己摸索,对西方的小说传统,可说全无认识。由1924年到1928年间,他为生活所迫,大量地生产小说,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都滥用了”;在援引苏雪林当年对沈从文的中肯批评(如“用字造句,虽然力求短峭简练,描写却依然繁冗拖沓”、“他的文字不能像利剑一般刺进读者心灵”)后,夏先生在评述沈先生偏爱的苗族故事(《月下小景》《小白羊》《龙朱》)时还说,“他(沈从文)既常往来于湖南、贵州和四川之间,他对苗人生活习俗的认识,应该是没问题的了。但这种认识是缺乏人类学研究根据的,不够深入,因此沈从文往往把这些土著美化了。举例来说,在描写苗族青年恋人的欢乐与死亡时,沈从文就让自己完全沉溺于一个理想的境界。结果是,写出来的东西与现实几乎毫无关系。我们即使从文字中也可看出他这种过于迷恋 牧歌境界 与对事实不负责任的态度。”

张新颖:苏雪林的批评是否中肯,恐怕还是个问题;对沈从文早期创作的“滥”、“高产”、脱离现实等等的指责,早在夏志清之前,1920年代末1930年代以来,一直就有。沈从文的早期创作确实不成熟,单独地一篇一篇去看,也常常觉得不够好;但是,如果从一个作家创作的历程来看,这个早期的阶段却是不可缺少的。沈从文开始写作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写,所以说是“摸索”是很对的,他大量地、多个方向去“摸索”,这样试一试,那样试一试,全力去试,慢慢得到一点经验。后来常常有人向沈从文请教写作的问题,他的回答很简单,也很难做到,他总是说,先试个十年。他把自己早期的作品叫作“习作”,与我们通常对这个词的理解有点差异,他的“习作”特别强调向各个方向、用各种方法去实验、去摸索。甚至到1936年,他出选集,还起名为《从文小说习作选》,你去看看这个《习作选》的篇目,里面其实都是很棒的作品了,包括一些流传到今天的经典。

不少本土文学批评家近些年来逐渐“改行”去关注“文化研究”,对文学文本本身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您却一直非常重视文本细读,而且新书一大特色就是“追求尽可能直接引述他(沈从文)自己的文字,而不是改用我的话重新编排叙述”,这种研究和写作方法上的“保守”是基于哪些原因?

张新颖:做“文化研究”的学人里面有我非常尊重的学者,我也关心这方面的研究,对我也不断有启发;只是我自己的兴趣的中心还是文学。

文本细读既“保守”,又不“保守”,还是要看具体怎么个细读法。好的文本里面蕴藏了丰富的信息、巨大的能量,把这些信息和能量释放出来,会和成见、观念、方法、理论,形成真正的对话关系。有时候文本细读就是解放的力量。

您在2011年悼念章培恒先生的文章中,说过“有个性、有自己想法的文学史教学是复旦的一个传统”,这也是您重视文本细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新诗的偏爱和您本人的诗人气质,也有助于这种文本细读以及对传主“在动荡年代里他个人漫长的内心生活”的精准理解?

张新颖:复旦中文系这些年一直在本科生中开设“原典精读”课程,比如读《庄子》《史记》《说文解字》等,一部经典就是一门课。我上的《沈从文精读》也是这个系列课程中的一门。我还开一门中国新诗的课,也是讲一个一个的具体作品,不是指点江山,是沉潜文字。我喜欢诗,但本人可没有诗人气质。

既然《沈从文全集》中书信就有九卷——“每卷大概四十万字,总共有一千五百封左右,其中1949年以前写的只有一卷,1949年到1988年期间写的有八卷,也就是说,他在这个时间段写的书信至少在三百万字以上,从数量上讲接近他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量”,那国内文学界在沈从文后半生的研究中“轻视”如此卷帙浩繁的书信,主要是因为“文学(体)观念”上对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过度崇拜么?

张新颖:我们的文学观念早就有些板结了,一说文学就是小说、诗歌、散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网友建议节假日高速免费时间延长至次日6时 交通运输部回应:“将研究论证 适时优化政策”

网友建议节假日高速免费时间延长至次日6时 交通运输部回应:“将研究论证 适时优化政策”

央广网
2024-05-13 23:10:06
外贸订单去哪了?低中高端市场全面崩溃,未来只能依赖国内消费?

外贸订单去哪了?低中高端市场全面崩溃,未来只能依赖国内消费?

庞明说财经
2024-05-11 11:15:26
以色列国防军坦克碾压蜂巢 数百只黄蜂围攻以军士兵

以色列国防军坦克碾压蜂巢 数百只黄蜂围攻以军士兵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4-05-13 10:08:07
A股:股市或将迎来大级别下跌

A股:股市或将迎来大级别下跌

生活中的栗子
2024-05-13 15:38:57
儿子不幸坠井身亡,母亲坚持往井里扔梨,3年后残酷真相吓坏村民

儿子不幸坠井身亡,母亲坚持往井里扔梨,3年后残酷真相吓坏村民

雨仔讲故事
2024-05-07 11:23:38
什么尺寸的丁丁,更受女生喜欢?

什么尺寸的丁丁,更受女生喜欢?

坟头长草
2024-05-01 10:55:00
微软将在 30 天内全面终止对 Windows 10 版本 21H2 的支持

微软将在 30 天内全面终止对 Windows 10 版本 21H2 的支持

cnBeta.COM
2024-05-12 21:09:05
2003年,张柏芝和陈小春同游曼谷,结果两人被媒体拍摄下来

2003年,张柏芝和陈小春同游曼谷,结果两人被媒体拍摄下来

小白兔趣闻
2024-03-28 20:32:17
吴钊燮提告,柯建铭“调戏”,民进党好乱|台湾一周

吴钊燮提告,柯建铭“调戏”,民进党好乱|台湾一周

直新闻
2024-05-12 21:31:54
证券市场爆出大消息,其中一条史诗级利好,还上了新闻联播

证券市场爆出大消息,其中一条史诗级利好,还上了新闻联播

彩云的夕阳
2024-05-13 16:25:43
该改变了,新能源车征收养路费,1552万车主面临艰难选择

该改变了,新能源车征收养路费,1552万车主面临艰难选择

阿珂谈汽车
2024-05-13 13:06:27
场均狂轰33分,还是顶不住了!5年2.5亿美元,NBA最励志超巨诞生

场均狂轰33分,还是顶不住了!5年2.5亿美元,NBA最励志超巨诞生

老梁体育漫谈
2024-05-13 23:15:04
传言称三星不会发布价格较低的 Galaxy Z Fold 6 型号

传言称三星不会发布价格较低的 Galaxy Z Fold 6 型号

cnBeta.COM
2024-05-13 23:12:09
明明很有钱,却喜欢装穷的星座,不想去炫耀

明明很有钱,却喜欢装穷的星座,不想去炫耀

别人都叫我阿螫
2024-05-13 23:04:46
王朔:那些王八蛋要我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可他们既这样又那样!

王朔:那些王八蛋要我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可他们既这样又那样!

世态言凉
2024-05-07 17:44:56
从全国丝袜销量排行榜,看南北方经济差异!

从全国丝袜销量排行榜,看南北方经济差异!

科学档案录
2024-05-13 15:27:49
破案了!孙颖莎2-4事出有因,多次擦边裁判偏袒,球迷建议上诉

破案了!孙颖莎2-4事出有因,多次擦边裁判偏袒,球迷建议上诉

詹妹侃体育
2024-05-13 14:56:36
台退役上校曾提出统一,台湾可当特区!但大陆必须答应2个条件

台退役上校曾提出统一,台湾可当特区!但大陆必须答应2个条件

红心说娱乐
2024-05-13 15:05:29
李小璐和贾乃亮离婚后首度同框,细节证明李小璐一心在想复婚!

李小璐和贾乃亮离婚后首度同框,细节证明李小璐一心在想复婚!

娱乐圈酸柠檬
2024-05-13 17:41:03
再见快船!太阳招募哈登,杜兰特直言是NBA最佳控卫 合同金额曝光

再见快船!太阳招募哈登,杜兰特直言是NBA最佳控卫 合同金额曝光

老侃侃球
2024-05-13 16:14:44
2024-05-13 23:56:49

财经要闻

放开买房租房落户 超大特大城市绷不住了

头条要闻

俄军称继续发动攻势 乌军哈尔科夫前线指挥官被撤换

头条要闻

俄军称继续发动攻势 乌军哈尔科夫前线指挥官被撤换

体育要闻

曼联的越位陷阱里,有只胖虎在溜达

娱乐要闻

湖南卫视回应韩红请战,文案堪称一绝

科技要闻

李开复:大模型创业狂奔一年 中美差距缩小

汽车要闻

纯电增程并行 长安马自达EZ-6实车曝光

态度原创

旅游
本地
家居
游戏
公开课

旅游要闻

多只动物非正常死亡 阜阳野生动物园闭园三天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哪吒小镇,潮玩新地标!

家居要闻

四海逸家 让生活变得舒适幸福

电竞世界杯部分项目奖金池公开:CS2一百万美元

公开课

父亲年龄越大孩子越不聪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