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美国“80后”职业女性,2000年前后步入成年,属于“千禧一代”。她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不甘做家庭妇女,积极追求属于自己的事业,但也不会为工作牺牲个人生活,借助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两者兼顾;她们浑身散发自信,有更多选择,也得到更多理解。
在家办公
凯蒂·克里斯托尔现年27岁,5年前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现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教育咨询机构“教育第一”当顾问。
早晨,克里斯托尔把做律师的丈夫史蒂夫送出家门,然后吃早饭。她一身休闲打扮,T恤衫配蓝色牛仔裤,裤腿挽到小腿中间。
吃过早饭,她走进兼做办公室和备用卧室的房间,坐在电脑前准备“上班”。爱猫“狗熊”蜷缩在她脚边。这天上午,克里斯托尔要与住在不同州的5名同事通话,讨论业务。
克里斯托尔父母这一代人对她在家办公的方式感到困惑,怀疑怎么能划清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如何知道工作已经完成?如何做到在工作时不看电视或睡觉?
“我妈妈一开始难以相信我在给一个真实存在的机构做事,”克里斯托尔对《华盛顿邮报》说。
在她看来,生活和工作不必分开,因为她热爱这份工作,“从早晨起床就会想着工作,周末也会想着”。
克里斯托尔每个工作日通常从早晨8点半工作到下午5点半至6点,有时工作到晚上10点半。晚饭通常和丈夫一起享用,饭后再工作一会儿。
克里斯托尔承认工作有些“超负荷”,但她说:“千禧一代想做能让自己保持激情的工作。”
克里斯托尔觉得工作与生活之间不必要求绝对“平衡”,判断在家工作好不好,要看工作和生活两方面是否实现预期“效果”。
她说,从时间分配看,她的工作和生活极少处于平衡状态,因为她可能在一个阶段花更多精力工作,而在另一个阶段把个人生活放在首位。“关键是看随着时间推移,是否实现你的目标,是否喜欢你的工作。”
只要“在线”
克里斯托尔对《华盛顿邮报》说:“我还没碰到像我这个年龄的女人说 我在家里养孩子就心满意足。 我们靠事业确立自己的位置。”
克里斯托尔的妈妈曾经是小学老师,生孩子后就放弃工作,直到两个孩子中的妹妹克里斯托尔13岁才重新工作,在一家儿童剧院做办公室经理。
克里斯托尔从小就告诉自己不能做全职家庭主妇。她上中学时对妈妈说:“我绝不会待在家里。”不过,那时的她还想不到:工作不一定非要在某个写字楼里做。
美国人过去对上班的理解是上午6点至9点之间某个时候把车倒出车库,开到一幢写字楼,走进办公室,和邻桌同事打个招呼,茶水间里聊几句,在电脑前坐几小时,下午5点起身回家,坐进汽车,打开收音机,收听最新路况……
如今,发达的通信技术让克里斯托尔这样的年轻人足不出户就能搞定一切。她每天通电话大约两个半小时,其余时间在电脑上阅读和撰写报告,用电子邮件与同事和客户沟通。
工作之余,克里斯托尔学跳拉丁舞、练瑜伽,和丈夫及爱猫一起享受生活。
克里斯托尔的工作模式并非特例。她所在机构“教育第一”共34名员工,分布在美国15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均已在家办公。
现年32岁的珍妮弗·弗拉内克6年前创办了“教育第一”。她聘用员工不设地域限制,认为这样才能广罗人才。她给应聘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每周工作40到50小时,保持在线。她允许员工自行制定工作进程,只要与同事在线共享日程表,以便协调工作即可。弗拉内克自己就是80后,所以她明白,如果年轻人一边工作一边还能兼顾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务,他们就会努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