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荣年出走棋局,最终以原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曾年生带着其余3名撤退者加入华林并担任总裁而收官
“共克时艰”,这是2012年8月底,中信证券正式取消每月1万元到2万元的保荐人津贴时给出的理由。
谁也不能否认,2012年,纵使有创新,券商仍然经历了一年艰难。
这一年,券商们纷纷收缩战线,裁员、降薪、末位淘汰成为关键词。
这一年,人事浮沉,屡屡有券商被曝出大规模人事变动。最大地震当属平安证券。截至去年11月9日,累计41名平安保代追随薛荣年,陆续悉数会师华林。研究所也被裁掉近1/3。
乱世中重新选择的不止薛荣年一人,还有丁国荣、翁振杰、盛希泰卸甲,余维佳、王珠林、马卫国、张岚、黄艳铭等另觅东家,滕泰、马永谙自立门户。昔日明星李黎明陨落。
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谁能是英雄?
大佬的江湖,41人随薛入华林
2011年12月30日,投行大佬薛荣年转身告别了自己11年的平安投行生涯。
时任平安证券总裁的薛荣年用了11年的时间替平安在业内打下大片江山,打造了一个业内产能和效率最高的投行团队,被称为“平安模式”,与“国信模式”、“中信模式”遥相对应。
不过,业内人士后来解读,平安投行重效益轻风险的“流水作业模式”风险缺口越来越大,胜景山河事件则成为薛荣年出走的导火线。
薛荣年之前,已有21名保代跳槽至华林证券,包括龚寒汀、刘俊杰、秦洪波、陈新军、何书茂、张浩淼、李建、封江涛等多名投行骨干。
2012年2月,薛荣年以董事长身份与这21名旧部汇合。但他并没有停下招揽旧部的脚步。2012年共有24名保代离开平安证券,19名投奔华林。41名平安保代整体平移至华林,最终以11月原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兼投行事业部负责人曾年生带着其余3名最后撤退者加入华林并担任总裁而收官。
剩余几个没有跟随薛荣年的保代中,黄军辉转战一创摩根,张赟、李红星先后加盟银河证券。
与投行大量失血不同,平安研究所则自我裁撤。2012年3月5日,平安证券约18名分析师收到公司的解约合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解约并非遵循末位淘汰。同时,平安研究所进行战略大调整,裁撤13个重点行业以外的分析师,将30个细分研究领域精简为16个,资源重点将放在大金融、大消费、新兴产业板块等领域。
跟薛荣年不同的是,2011年8月余维佳卸去招商证券首席运营官、副总裁职务,未带亲信单刀赴会西南证券任总裁。
“余总离开招商之时,曾计划带走几十名部下,但招商证券方面极力挽留,未能成行。”一位离开招商证券的保代说。
不过,一年过后,保代手上的项目已经完成,再无羁绊,招商约10名投行人士追随余维佳来到西南,其中包括保代帅晖、彭德强。同时,招商还有保代离开,徐浙鸿选择了长城证券,伍前辉去了国泰君安,马闪亮投奔华融证券。
余维佳可能没有想到,在自己投奔新东家不到一年,2012年8月16日,西南证券董事长翁振杰和副董事长王华刚双双辞职,此举离西南证券宣布收购国都证券失败不到一周。原因或为重庆国资委层面生变。随后余被推上代理董事长的位置,但一名西南证券工作人员表示:“重庆国资委层面生变,余总的工作也不好做。”
而原负责西南证券投行业务的总裁王珠林先行离开。2012年2月,就在西南证券收购国都证券并购案关键之时,西南证券管理层换届,原总裁王珠林挂靴,前往子公司银华基金担任董事长。随后,研究所所长王建辉、场外交易市场部总经理周到以及投行部执行总裁王天广均选择离职。王天广加入长城证券任副总裁。这些原本在西南证券举足轻重的人物另觅东家,管理层震动不小。
此外,2012年5月,申万前董事长丁国荣离任,汇金系高管汪建熙空降申万,接替丁国荣担任新一届董事长。业内多位人士曾向理财周报分析,人事变动主要是申万控制权之争的升级,管理层更换更多是为上市考虑。
而经历整合的华泰联合更是上演“人事空城”。2012年6月28日董事长盛希泰、总裁马俊生同时递交辞呈。早在2012年春节过后,华泰联合证券副总裁、投行业务掌舵人、投行团队创建者马卫国正式离职,转投私募同创伟业。
抱团出走,分析师如走马灯
证监会显示,在马卫国离开后,共有5名保代离开华泰联合,他们分别是梁燕华、奈学雷、彭良松、吴浩、杨林。除了吴浩加入民生证券,其余4位均转投华融证券。而其研究所更是被同行认为快要“解散”。2012年4月、6月底,华泰联合全系统整体降薪,大约50名分析师出走。
除了整合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人员流失,改革也是人心不稳的另一诱因。中投证券就进入改革的“深水区”。2011年11月胡长生空降中投并对其进行市场化改革,据悉,其投行部门2011年年底至2012年年底一年时间十几人抱团出走。证监会网站显示,2012年保代陈正旭、李哲、王茜、王军、王韬另觅东家,其中王韬、钟敏投奔华英,陈正旭、王茜加入宏源、李哲投奔齐鲁、王军转战民生。研究所中大约10名研究员离职,占研究所总人数的15%。
2012年9月,深圳某投行人士曾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中投投行深圳部流失了一个团队,保代先后4人离职,带走了差不多20个人。”
而齐鲁证券则因从招商证券错挖了李黎明来分管投行而被无辜连累。此后也遭遇了深圳保代陈正旭带着30人左右的团队跳槽至宏源证券。
券商中的不安定因素,除了投行外,还有研究所。2011年,分析师跳槽可谓达到了空前的规模。2012年,这种态势继续蔓延。各大券商研究所面临挖角与被挖角的尴尬轮回。
2012年3月下旬,长江证券被曝出研究所“教父”张岚及核心团队一道纵身离去的消息,至此长江证券“黄金一代”已土崩瓦解,一路北上投奔中信建投,一路南下加盟广发证券。在此之前,原长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兴、建筑建材行业分析师邹戈和化工行业分析师冯先涛已转投广发证券。而2010年,策略团队核心人物,时任研究所副所长的周金涛离职,赴中信建投任研究所所长,同奔赴中信建投的还有原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苏雪晶;长江证券黄金一代中,分析师张凡、钟华先后离职奔赴广发证券和国泰君安,原金融行业分析师刘俊、信息技术行业分析师何之渊等则离职。而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则由总裁叶烨亲自兼任。
在挖角长江证券研究所的同时,广发证券分析师也不断离职,其中有三名新财富上榜分析师此前均被银河证券挖去,包括金融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强,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杨华超等。
时隔大约一个月,2012年4月,国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葛新元带领该所金融工程组大部分成员投奔光大证券。近几年,从高善文到潘向东,光大证券不断被同行挖角。一资深研究领域人士说道,光大证券现是不惜重金挖角明星分析师。
2012年6月,民生证券研究部两位核心人物——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及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研究所副所长马永谙先后离职,联手创业,成立了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其中滕泰担任董事长,马永谙则是万博兄弟执行副总裁。
2012年8月15日,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由姚伟换成了黄燕铭,黄在去年4月从瑞银证券出走转入国泰君安。
裁员潮愈演愈烈
而直至目前,券商裁员减薪、末位淘汰一直没有偃旗息鼓之势,反而愈演愈烈。
“想做裁员降薪的券商很多,跟年终考评结合在一起做,只不过有的考核方案还没有出来,现在你还没有看到什么人走,但是等到三四月份年终奖发完后,就会有所体现。”一位券商投行的副总说。
理财周报记者从海通投行人士处得知,海通证券虽然没有明文通知进行末位淘汰,但老板已经放风淘汰会较以往多。“我听到的是5%—10%。”该人士说。
对此,海通证券公关部回应:“每年年底公司对全员进行考核,这是正常的内部管理。不过贵报获悉10%的情况不属实。经查,海通投行2011年的考核,没有一名投行人员因考核而被淘汰。2012年度的考核或正在进行中。”
另外一名海通投行人员说:“没有裁员计划,是末位淘汰,我听说是淘汰比例10%。不过现在债券部门火热,海通还是国企,一些小项目需要人手,估计是说说,最后也不了了之,可能有些不再进行合同续签。年终奖年前都有考核指标,到时候就按考核指标发。”
同时,理财周报记者获悉,长城证券投行和营业部也在进行裁员,但裁员比例尚未得到证实。
此外,2006年成立以来就从未降薪裁员的安信证券,2012年的年终考核异常严格,要根据工作量、工作态度等各方面表现,实行各部门之间相互打分,然后再由领导打分的模式进行考核,末位5%将被淘汰,另有10%比例的人将会被降薪,年终奖已明确取消。
目前,中信证券投行末位淘汰比例在5%以内,力度大于以往,将有30多人被裁。据悉,去年9月底10月初开始,中信人力资源部约谈了可能被辞退的员工,并对员工的离职意愿和赔偿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摸底。
去年12月24日,理财周报还获悉,招商证券投行也在实行5%末位淘汰。已有一批投行员工被调整至其他部门,其中一些不接受岗位调整的投行员工选择了离开。据悉,此次转岗、裁员中包括不少准保代和保代。
华泰联合也于去年12月7日下班后召开裁员动员大会,投行部门将裁员约200人,研究所将裁约100人。华泰证券总部裁员也在同时进行,为减轻财务压力,提高考核门槛,拟削减三分之一的员工。
同样在去年12月初,银河证券也曝出人员规模将缩编50%,裁员人数将达到空前的4500人。银河相关人士对比表示,裁员的确有,但不像外界报道那么夸张,银河证券现在全国所有营业部和总部的工作人员一共才5000人。
广发证券内部去年11月颁布了《<广发证券员工绩效管理实施办法>修订方案》,上述方案先将部门进行S、A、B、C、D分级,再继续将员工强制划分为三六九等,被内部员工解读为“变相裁员”。
其实,2012年券商裁员潮始于中金公司,2012年2月10日,中金公司通过末位淘汰突然宣布投行部门裁员30多人,10月份中金年内二度裁员,主要涉及投行部门,据传裁员比例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