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 陈志武
网易财经12月19日讯 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走出财税改革困局”论坛上表示,中美税收占GDP比重没有可比性,因为中国社会2/3的财产权力都把握在政府的手里。
以下是文字实录:
陈志武:这个很有意思,首先我一直非常地尊重贾教授高去在这么多年对中国的财政税收方面的一些问题,不仅仅做了很多的研究,而且他的表述一直是很清楚的,所以没有办法反驳,所以我一直在很多的方面非常地尊敬他。但是就刚才讲到的这个话题有非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刚才贺教授说到了我刚才说的数据没有去掉通胀的因素,其实不管通胀率多高,都说明一个问题税负是增加的。还是回到刚才贾教授说到的中国的宏观税负是不是非常高?尤其是跟发展中国家比是不是很低?
第一,本身中国财政税收占GDP的比重与美国的财政税收占GDP的比重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中国经济财产权、生产资料、生产性财富2/3都是掌握在政府的手里,为什么要有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呢?一方面把社会的2/3的财产权力都归到政府的手里,另一方面在算宏观税负的时候又完全忽视掉当初之所以要建立国有经济,据说是为了老百姓的普遍的利益。但是,我们在算税负的时候交税的时候又按照美国的私有经济的25%或者是35%或者是欧洲国家的41%作为参照指标,这个我不知道如何形容。我们把你的东西抢过来说是为了给你服务,你每年交的钱没有把你的钱收到政府手里面是私有经济的指标,收你30%、20%几太少了,这是说不过去的事情。
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我有一个结论首先是跟贾教授是一样的,就是可比性比较强,但可比性的原因不是说因为中国今天的税收太少了,或者说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是因为国有经济的比重、国有企业存在的形式,包括国有土地我们不能忽视掉,那些从民间社会不管是50年代还是最近从老百姓的手里面以合法的名义转移过来的财产和收益,那块不能不算。这是第一。
第二,在算宏观税负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掉因为今天的民营企业家和任何个人去做赚钱的时候,比如说进入能源行业、石油行业或者是其他的零售或者是航空业,那些领域的民营企业的机会比以前越来越多了,但总的来讲不管是融资还是进入这些行业的时候,私人面对的歧视是方方面面的,如果把权利等方面作出的牺牲折算成税收的话,政府把那些发财致富的机会剥夺掉以后,实际上你也是变相地给政府付出你更多的利益,也是隐形税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相对而言,政府管制尤其是国有经济政府的管制很少,而美国这样的私有经济,个人作出更多的创业发财致富方面的牺牲并没有让他们很快为国家和政府付出过。这是目前中国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环境下,我们在算税负的时候不仅仅存在很多的困难,而且这样数字我们千万不能以中国今天的实际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财政税收占GDP的比重,拿这个数据跟其他的私有制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做对比,因为这里面完全是把苹果和橘子直接做比较,因为这确确实实没有可比性。
相关精彩观点:
相关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