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秦晖
网易财经12月19日讯 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秦晖在论坛上表示,民营企业主要面临三种困境,但主要的是制度性的困境。当前民营企业大面积的经营困难,不是生产周期的问题,也不是要素成本上升的问题。
秦晖指出,很多人将民营企业的困境归罪于《劳动合同法》,甚至的有的企业要求采取措施制止劳动者过分要求,这是不应该的。在成本上升和企业积累之间,相当的一块利润被政府拿走了。如果政府能够适当让步,劳资双方的问题都能偶得到很大缓解。
文字实录节选:
齐栋梁:秦老师我想再问一下这个问题,从历史上来看,因为您是研究历史的,民营企业出现面积经营困难、跑路,甚至出现自杀的极端现象,在中国企业史上或者历史上,甚至是外国历史上,这种现象是属于普遍的,还是独特的,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
秦晖:经济的周期性,我想大家都是承认的,实际上企业有一定的破产率,这个在任何国家都存在。另外,在不景气的阶段,在危机阶段,破产率周期性的上升,这也是正常的,我们在很多小说里面,包括《子夜》就是描写这个的。
我也同意刚才那位企业家说的,民营企业的困境现在有一部分是不能怨天尤人的。我刚才讲这三种困境,前面两种就是不能怨天尤人的,第一种就是经济周期的问题,经济周期本来就是淘汰,本来就是对一些不适应的企业的淘汰机制。另外一个就是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些东西不能再用了,要素成本在上升,这个也是你不能改变的,因为你现在不可能通过圈地运动这种来压低其他要素价格来实现原来的增长方式。所以,如果说当年民营企业所谓的好日子,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刚才我讲的这些,现在企业就要学会按照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要素价格正常市场里面生存。
但是,实际上我们讲的主要都是针对第三种困境,第三种困境指的就是体制性困境,这个体制性困境我想是我们现在应该关注的,就是不至于在正常周期困境之外又增加一些更不合理的困难。但是,这一点我倒是觉得如果说我们现在过分的怪要素成本提高,比如前一段时间很多人怪《劳动合同法》出来早了,甚至有人提出来,像人大的几个企业家提出要采取措施制止劳动者过分要求。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打主意的话,我觉得是不应该的。而且我觉得在劳动成本和企业积累之间,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量当中有更大一块是在这两者之外的,说白了就是政府拿的这块,如果这一块能够适当让步的话,不管是劳动力权益还是企业经营环境都可以有很大缓解空间。
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