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娥,女,1967年5月出生于广西。
教育背景
●1986--1991年:北京大学东语系越南语专业学习,文学学士。
●1992--1993年:越南河内综合大学访问学者。
●1999--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
工作经历
●1991年8月-1998年9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越南语部,一级播音员。
●1998年10月-2006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2006年3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社会主义实践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研究范围
●越南问题(主要包括政治与经济)、东亚经贸合作、国际贸易等。
主要在研课题
●1、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2008年院级重大课题: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2、主持中国社科院2006-2008年重点课题:越南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及其与中国的比较。
●3、参与中宣部马克思主义工程研究。
重要学术活动
●经常出访越南、日本、韩国等,参加学术研讨会或进行实地考察。2000-2006年间参与了中-日-越三国学者长期共同合作研究课题:(1)面向21世纪的东亚共同体;(2)农业与粮食安全问题。
2006年以来发表的部分作品:
1、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and Status quo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China,the e-Business Studies Volume 1. Number 1, P.137-148.Global e-Business Association, Korea. Dec.2007.
2、 Việc Tăng giá của Nhân Dân Tệ: Tác Động của Nó Đối Với Quan Hệ Thương Mại giữa Trung Quốc và Việt Nam(《人民币升值对中越贸易的影响》(越文)),越南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杂志2007年第8期。
3、 《中越两国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上的差异》,《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2008年17期。
4、 译文(合作):《继续坚定、创造性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政治学研究》2007年4期。《社科党建》2007年11期、《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12期、《2007年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且听低谷新潮声(之四)》、《香港传真》等数家杂志转载。
5、 论文:《中越贸易:现状、前景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东南亚纵横》第10期 2007年10月。
6、 论文:《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韩国环球电子商务协会论文集: Role of e-Business for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Asia, P.69-80.2007年11月。
7、 论文:《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特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中国视角》,《FTA与南北经济合作论坛--21世纪贸易环境变化于南北经济合作探讨》P31-42,韩国电子商务协会与国际商务电信协会出版,2007年1月。
8、 论文:《“早期收获”计划对中国与东盟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柴瑜主编:《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第114-13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5月。
9、 研究报告:《2006年越南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新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6期。
10、 研究报告:《越南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报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7》第125-129页,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11、 论文:《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商务部与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合作课题《中国进口贸易风险评估体系研究》,2007年4月。
12、 论文:《“多哈回合”与WTO的出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月24日。
13、 研究报告:《越共十大:总结与发展》,《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2006年第40期,并被收入《世界社会主义研究黄皮书》2007年版。
14、 论文:《越南的中国学》,载《当代国外中国学研究》,2006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
联系方式: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社科院马研院实践室。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6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