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健康 > 正文

男人一生要闯的“前列腺关”:20岁怕炎症、40岁防癌症、70岁抗增生

0
分享至

供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杨喻兰

编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中心 钟艳宇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诊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年龄层男性的“前列腺烦恼”:23岁的小张因为尿频、尿急而坐立不安;45岁的李先生盯着体检报告上的“PSA轻度升高”而纠结要不要做进一步检查;72岁的王大爷为每晚起夜五六次苦恼不已……

这个只有栗子大小、男性特有的“生命腺”,像一位沉默的“陪伴者”,从青年到老年,始终与男性健康紧密相连。在男性健康日来临之际,跟随“人民”专家,带你拆解不同年龄段的“前列腺危机”,破除误解、掌握科学呵护方法。。

20+岁:别把前列腺炎当“脏病”!久坐、辣酒才是“真凶”

“网上说尿频、会阴部疼就是性病,我这两个月天天失眠,怕被人知道……小张的话,道出了不少年轻患者的顾虑。

小张是一名程序员,每天久坐8小时以上,偶尔加班还会憋尿、点重辣外卖,直到尿频加重到“刚坐下就想上厕所”,才在朋友催促下就医,最终确诊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把前列腺炎和‘生活不检点’挂钩,是最常见的误解。”泌尿外科徐涛教授说,它就像尿道的“守门卫兵”,年轻人的前列腺炎,大多是不良习惯“熬”出来的,和性病几乎没关系。

这些习惯正在“伤害”年轻前列腺

1、久坐=前列腺“被压垮”:长时间坐姿会挤压前列腺,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就像一根持续被按压的水管,时间久了会充血水肿,引发炎症。专家建议: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哪怕只是站着接杯水、走两步。

2、辣酒下肚=前列腺“充血预警”:辣椒、酒精等会让盆腔和前列腺血管扩张充血,就像给腺体 “灌了热水”,容易加重胀痛、尿频等不适。尤其是冰镇啤酒配辣菜,双重刺激更危险。

3、压力大=前列腺“跟着紧张”:焦虑、熬夜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导致盆底肌肉痉挛,进而牵连前列腺,出现“明明没喝多少水,却总想去厕所”的情况。

4、憋尿+少喝水=尿道“脏东西堆积”:喝水少会让尿液浓缩,憋尿会让膀胱过度充盈压迫前列腺,两者结合会减少对尿道的冲刷,使尿液浓缩,导致有害物质刺激腺体,诱发不适。。

出现这些信号,别硬扛

前列腺炎的症状不止“排尿问题”,还可能包括:会阴部、腰骶部隐隐胀痛;久坐后腰酸加重;甚至伴随失眠、情绪烦躁。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别自己搜药吃,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通过尿常规、前列腺液检查等明确诊断,大多能通过综合治疗缓解。“治疗的关键是‘用药+改习惯’。”

专家强调,轻度炎症可能只需调整生活方式,中重度则需在医生指导下用α受体阻滞剂(放松前列腺肌肉,改善排尿)、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配合慢跑、深蹲等锻炼,通常2-4周就能明显好转。

40+岁:前列腺癌是“沉默杀手”!B超查不出的风险,靠它揪出

“我每年体检都做前列腺B超,显示‘大小正常’,为什么还要查PSA?”这是很多中年男性的疑问。

专家解释,前列腺B超和PSA,查的是前列腺的“不同问题”。B超主要观察前列腺的“外形”——有没有变大、长结节,而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反映前列“内部健康”的指标,当PSA水平异常升高时,可能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

前列腺癌之所以被称为“沉默杀手”,就是因为早期前列腺癌常常“悄无声息”,等出现明显排尿困难、血尿、骨痛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但它并不可怕,关键在“早发现”。

筛查时间别搞错

有家族史的男性:如果父亲、兄弟患过前列腺癌,建议45岁开始每年

查1次PSA+直肠指检。直肠指检能让医生直接触摸前列腺,判断是否有硬结,和PSA结合能提高筛查准确率。

普通男性:50岁后每年查一次PSA+直肠指检。一次检查只要几分钟,

却能排除关键风险。

70+岁:前列腺增生不是“老了就该忍”!微创就能解“排尿难”

“想当年顶风尿十丈,现如今顺风都能湿鞋。”这或许是许多老年男性熟悉的日常。

前列腺增生,就像人老了头发会白、皮肤会长皱纹,是老年男性一个几乎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

为何说它“不可避免”呢?随着年龄增长,雄激素会持续刺激前列腺,导致腺体慢慢变大,就像一根被逐渐挤压的软水管,尿道变窄后,排尿自然会越来越费力。

增生的“信号分级”,对应不同应对方法

轻度症状:夜尿1-2次,偶尔尿线变细,但不影响睡眠和生活。可以通过调整习惯缓解:睡前2小时少喝水,尤其别喝咖啡、浓茶、酒精(利尿饮品会加重夜尿);避免憋尿、受凉(寒冷会让前列腺肌肉收缩,加重排尿困难);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便秘会压迫前列腺)。

中度症状:夜尿3次以上,尿线细、排尿费力明显,影响睡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能快速松弛前列腺肌肉,就像“松开被掐住的水管”,通常1-2天就能改善排尿;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能慢慢缩小前列腺体积,适合腺体较大的患者,两者联用效果更好。

重度症状:出现尿潴留(尿不出来)、血尿、膀胱结石,或药物效果不好。别害怕手术,现在的微创技术已经很成熟——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TURP)是“金标准”,医生通过尿道插入器械,像“削苹果”一样切除增生的腺体,体表没有切口,出血少、恢复快,术后3-5天就能出院,大多数人术后能恢复“正常排尿”。

从20岁的“炎症误解”,到40岁的“癌症筛查”,再到70岁的“增生应对”,前列腺陪伴男性走过一生,也需要一生的关注。它不像心脏、肝脏那样“存在感强”,却容易在忽视中出问题。

在男性健康日到来之际,愿每一位男性都能记住:前列腺的问题不是“丢脸的事”,也不是“老了就该忍”——年轻时别硬扛炎症,中年时别漏了筛查,老年时别怕治增生。及时就医、科学应对,才能让“生命腺”不添乱,让健康与舒适伴随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徐涛 北大人民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徐涛 北大人民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擅长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等疑难肿瘤的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肾结石的微创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广西男子建房子遭邻居阻挠,一气之下挖成鱼塘养鱼:等他回来求我

广西男子建房子遭邻居阻挠,一气之下挖成鱼塘养鱼:等他回来求我

唐小糖说情感
2025-10-31 09:04:39
蕉内地铁广告引争议,“太阴间!太洗脑”

蕉内地铁广告引争议,“太阴间!太洗脑”

LOGO研究所
2025-11-01 10:01:37
这是我见过的五官最精致的女性,一脸福相,以后会贵不可言

这是我见过的五官最精致的女性,一脸福相,以后会贵不可言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0-28 14:03:28
山洞发现两具女尸,确认为亲姐妹,法医在两人体内检测出多人DNA

山洞发现两具女尸,确认为亲姐妹,法医在两人体内检测出多人DNA

罪案洞察者
2025-09-17 10:18:34
王腾称将离开手机行业

王腾称将离开手机行业

澎湃新闻
2025-11-02 00:30:24
邱淑贞普陀山礼佛归来彻底沦为普通人,坐在商场门口发语音无星味

邱淑贞普陀山礼佛归来彻底沦为普通人,坐在商场门口发语音无星味

柠檬有娱乐
2025-10-13 10:38:54
沈阳一大型商场今起闭店!

沈阳一大型商场今起闭店!

沈阳公交网小林
2025-11-01 00:08:10
越来越多进口药退出国内市场,有些人却还在为此纷纷叫好!

越来越多进口药退出国内市场,有些人却还在为此纷纷叫好!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10-29 08:52:35
说中国不学逻辑学、只学辩证法,这不是无知就是蛊惑人心

说中国不学逻辑学、只学辩证法,这不是无知就是蛊惑人心

读鬼笔记
2025-10-31 20:25:03
钱再多有什么用?49岁抗癌成功满脸憔悴的刘谦,给中年人提了醒

钱再多有什么用?49岁抗癌成功满脸憔悴的刘谦,给中年人提了醒

TVB的四小花
2025-11-02 01:07:32
30天拿奖金10万!拼到亲妈都不认识,这届年轻人为啥爱当“野人”?

30天拿奖金10万!拼到亲妈都不认识,这届年轻人为啥爱当“野人”?

秋叶大叔
2025-11-01 07:40:53
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参加开国大典,9年后毛主席下令:立刻将他逮捕

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参加开国大典,9年后毛主席下令:立刻将他逮捕

历史龙元阁
2025-10-31 18:40:09
巴洛特利嘲讽维埃拉下课:因果报应,老天自有安排

巴洛特利嘲讽维埃拉下课:因果报应,老天自有安排

雷速体育
2025-11-01 23:18:31
重庆新增一家三甲医院!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

重庆新增一家三甲医院!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

原广工业
2025-10-31 12:22:40
开油车的车主,每个月的油费不心疼吗?油车车主来说说吧!

开油车的车主,每个月的油费不心疼吗?油车车主来说说吧!

我科篮球馆
2025-10-30 23:50:40
中美下周签协议?美财长通告全球,中国外交部回应,罕见措辞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中美下周签协议?美财长通告全球,中国外交部回应,罕见措辞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青风点评
2025-10-31 18:42:09
谷正文晚年忏悔:吴石那份供词,我看了一辈子没看懂

谷正文晚年忏悔:吴石那份供词,我看了一辈子没看懂

一只番茄鱼
2025-11-01 18:07:33
央视一追就解冻!卖粮28万被冻案反转,贵州警方回应了,网友吵翻

央视一追就解冻!卖粮28万被冻案反转,贵州警方回应了,网友吵翻

史行途
2025-11-01 15:03:57
有网友算了这样一笔账,只是不知有几人能听进去

有网友算了这样一笔账,只是不知有几人能听进去

清晖有墨
2025-10-30 11:56:39
手机时代被抛弃的诺基亚,为何被黄仁勋重新捡起?

手机时代被抛弃的诺基亚,为何被黄仁勋重新捡起?

Barrons巴伦
2025-10-30 18:11:10
2025-11-02 02:31:00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手机
艺术
教育
健康
家居

手机要闻

疑似OPPO Find X10被曝光:2亿潜望镜确认加持,其他厂商怎么玩?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