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健康 > 正文

警惕视力小偷,多多目浴阳光!

0
分享至

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达51.9%,高中生近视率突破80%。而幼儿园阶段近视儿童比例逐年攀升,“小眼镜”低龄化趋势更是令众多家长为之揪心。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苗恒,副主任医师李方烃为您带来儿童视力发展与保护全锦囊,揭露五大常见误区,并提供一套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防近视行动指南。

“小眼镜”背后的三大真相

不良用眼习惯成隐形陷阱 近距离用眼过度是近视主因。儿童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书本,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眼轴异常增长。门诊中普遍见到5岁左右幼儿因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确诊近视,眼轴已接近成人水平,尚未上小学就已经戴上眼镜。此外,不良用眼姿势如趴桌写字、昏暗环境阅读等,会进一步加剧视疲劳

专家提示:建议每用眼20分钟远眺6米外20秒,并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读写距离。

户外活动不足 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户外光照可使近视风险降低10%以上。因为自然光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快生长。然而,现代儿童因学业压力、电子产品依赖,日均户外时间不足1小时。

专家提示:预防近视的关键不在医院,而在阳光下的操场。自然光对眼球发育的调节作用,是任何室内干预都无法替代的。建议儿童每天进行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对于眼轴增长较快、接近近视状态的儿童,经过医生评估后,可以考虑使用平光的离焦镜来预防近视的发展。

遗传因素亦不容忽视 父母双方近视者,孩子患病风险高6倍。有研究表明,亚洲人种眼轴天生较长,近视遗传风险是欧美人群的3倍。

专家提示:对于家族性高度近视的儿童,其眼球发育未成熟,过早进行精细用眼(如拼乐高、素描)可能加速近视进展。

预防孩子近视把好三道关口

儿童近视防控是系统工程,保护视力,从婴幼儿期开始。临床上经常看到,很多家长对近视的认知停留在“配眼镜”,认为只要给孩子配眼镜即可解决问题。却不知普通框架眼镜仅能矫正视力,无法阻止近视的发展。近视防控的关键在于预防高度近视的产生及其带来的并发症。

“600度以上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病变风险激增10倍。”专家强调,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和白内障,这些并发症不仅发病率高,且部分疾病如青光眼和黄斑病变是不可逆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面对严峻形势,专家提出三级预防机制:

一级预防 强调户外活动与用眼习惯培养。

二级预防 通过定期筛查(每3-6个月检测眼轴、屈光度)实现早发现。

三级预防 采用离焦眼镜、角膜塑形镜及低浓度阿托品等医学手段延缓近视加深。

不同年龄段查视力各有侧重

儿童视力发育是动态过程,不同年龄段需针对性关注。

新生儿眼球结构未成熟,存在生理性远视(远视储备量),这是预防近视的“安全垫”。随着生长发育,眼轴逐渐拉长,远视度数降低,一般到12-15岁完成正视化。若过早消耗远视储备(如6岁前远视储备低于+1.00D),小学阶段极易近视。

新生儿期 出生后即进行眼底筛查,排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先天疾病。

1-3岁 通过视觉诱发电位、选择性观看等检查评估视力发育,观察追光、追物行为,检测红光反射排除先天性白内障。

3-5岁 使用儿童视力表(如E字表、图形表)检测裸眼视力。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监测眼轴长度及远视储备。

6岁以上 每半年进行散瞳验光,结合角膜曲率、眼轴数据综合评估。学龄期需增加调节功能、眼位检查,排查斜视、弱视。

专家提示:建议从3岁起建立档案,每半年更新数据,对比眼轴增速(正常每年<0.2mm)。若增速过快,需通过户外活动、低浓度阿托品等干预。

破除近视治疗五大误区

近视不可逆,家长需摒弃“治愈”幻想,避免延误干预时机。与此同时,在家长中广泛流传的各种护眼误区也成了孩子科学护眼的“障眼法”。

误区一

防蓝光眼镜=近视防护盾

防蓝光眼镜防的是电子屏发出的部分蓝光波段,与近视无关。目前无证据表明蓝光会导致近视,过度用眼才是元凶。

专家提示:与其依赖防蓝光眼镜,不如控制连续用眼时间,并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

误区二

近视手术能治愈近视

“激光手术只是摘掉眼镜,但是不改变高度近视带来的并发症风险,”李方烃强调,“我们见过18岁孩子术后,25岁就出现视网膜裂孔造成的视网膜脱离。”

近视手术只是矫正手段,非治愈方法,被拉长的眼轴和变薄的视网膜无法逆转。高度近视患者即使手术,眼底并发症风险仍伴随终身。

专家提示:18岁以下、近视度数未稳定者禁止手术,且术后仍需科学用眼。

误区三

近视越晚戴眼镜越好

这是典型认知误区。当孩子眯眼才能看清黑板时,大脑已启动“模糊适应”机制,看似视力提升实则加速近视进展。儿童确诊近视后应立即配镜,根据医嘱选择离焦框架镜或角膜塑形镜等控制型镜片。

专家提示:发现孩子频繁眯眼、眨眼、歪头视物应立即就医,拖延配镜可能让近视度数“报复性增长”。

误区四

室内投影仪不伤眼

投影仪并非护眼神器,再高端的投影仪也无法替代自然光。室内光照强度普遍低于500勒克斯,而晴天户外光照可达10万勒克斯。就像植物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眼球发育同样依赖强光刺激多巴胺分泌。

专家提示:若投影仪亮度不足、观看距离过近(不足3米),仍会导致视疲劳。所以,即使在家使用屏幕,仍需遵循“20-20-20”原则,即每用眼20分钟远眺6米(20英尺)外20秒,并保证环境光照充足。

误区五

眼保健操是心理安慰

正确按摩睛明穴、四白穴,可以改善眼周血液循环缓解视疲劳,对假性近视有一定辅助作用,但无法防控近视。

专家提示:可将眼保健操升级为“眼球运动操”,上下左右转动眼球各10次,配合远眺,效果更佳。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6月12日俄乌最新:这世界变化太快了。。。

6月12日俄乌最新:这世界变化太快了。。。

西楼饮月
2025-06-12 19:23:19
萨巴伦卡与男友希腊度假,后者为食品品牌Oakberry创始人

萨巴伦卡与男友希腊度假,后者为食品品牌Oakberry创始人

懂球帝
2025-06-12 19:49:13
江青罕见的9张彩色老照片:年轻时气质出众,大多数人没见过图1

江青罕见的9张彩色老照片:年轻时气质出众,大多数人没见过图1

诗意世界
2025-05-13 21:57:12
张怡宁参加婚礼哭了,64岁丈夫一直咳嗽,看着很老,还是袁立前任

张怡宁参加婚礼哭了,64岁丈夫一直咳嗽,看着很老,还是袁立前任

一娱三分地
2025-06-11 20:53:37
很严重了,这一次,很多人都熬不过去

很严重了,这一次,很多人都熬不过去

江湖人称艾掌门
2025-06-10 16:06:26
别了,皇马!1.3亿“顶星”正式被出售!钦点签下8000万“空霸”

别了,皇马!1.3亿“顶星”正式被出售!钦点签下8000万“空霸”

头狼追球
2025-06-12 16:17:57
陈吉宁龚正会见中兴通讯负责人,上海市政府与中兴通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陈吉宁龚正会见中兴通讯负责人,上海市政府与中兴通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澎湃新闻
2025-06-12 19:32:27
43岁的蒋欣医美了?和以前相比判若两人,一脸苦相

43岁的蒋欣医美了?和以前相比判若两人,一脸苦相

杨哥历史
2025-06-09 09:23:18
以色列挑衅沙特,要炸东风基地?沙特:中国士兵在那,敢炸试试!

以色列挑衅沙特,要炸东风基地?沙特:中国士兵在那,敢炸试试!

东方点兵
2025-06-12 09:48:59
男子坐了25年牢,出狱后去派出所办身份证,所长看到他名字竟哭了

男子坐了25年牢,出狱后去派出所办身份证,所长看到他名字竟哭了

历史八卦社
2025-06-03 23:05:49
土耳其旅行:田曦薇瘦成皮包骨,戚薇真老了,魁梧的李雪琴好吸睛

土耳其旅行:田曦薇瘦成皮包骨,戚薇真老了,魁梧的李雪琴好吸睛

界史
2025-06-12 11:42:29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过去一天俄军损失1140名士兵,以及6辆坦克等装备!俄罗斯军队累计伤亡人数突破100万人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过去一天俄军损失1140名士兵,以及6辆坦克等装备!俄罗斯军队累计伤亡人数突破100万人

和讯网
2025-06-12 13:07:52
郑钦文6月12日赛程时间表及CCTV5直播安排

郑钦文6月12日赛程时间表及CCTV5直播安排

曦言说
2025-06-12 09:25:40
最近单位新来了两个985的选调生,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降维打击。

最近单位新来了两个985的选调生,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降维打击。

悠闲葡萄
2025-06-10 09:40:35
跑步穿“肉色”瑜伽裤:是展现身材,还是"运动羞耻"?

跑步穿“肉色”瑜伽裤:是展现身材,还是"运动羞耻"?

马拉松跑步健身
2025-06-07 21:51:17
哈佛大学公布咖啡与癌症的关系!

哈佛大学公布咖啡与癌症的关系!

尚曦读史
2025-06-12 10:53:40
心理学家发现: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客气的人,多半是以下4种人

心理学家发现: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客气的人,多半是以下4种人

第一心理
2025-06-06 17:04:12
“苏超”狂飙启示录①|当空调维修工、前国奥队员、“00后”海归决定来踢“苏超”

“苏超”狂飙启示录①|当空调维修工、前国奥队员、“00后”海归决定来踢“苏超”

红星新闻
2025-06-12 20:18:14
李文冰,主动投案

李文冰,主动投案

新京报
2025-06-12 18:06:02
麻六记关店原因被扒,合同到期遭商场清退,汪小菲到处出差寻机会

麻六记关店原因被扒,合同到期遭商场清退,汪小菲到处出差寻机会

柠檬有娱乐
2025-06-11 10:29:22
2025-06-12 20:47:00

头条要闻

前国奥队员踢"苏超":不到30岁退役 感觉大家记起我了

头条要闻

前国奥队员踢"苏超":不到30岁退役 感觉大家记起我了

体育要闻

没有人会不喜欢TJ-麦康奈尔

娱乐要闻

邓紫棋自爆因官司6年没收到版税, 重录旧作反击

财经要闻

787客机首起空难 波音飞机事故频发引质疑

科技要闻

一镜双目捅破天,华为最快明年Q2超越苹果

汽车要闻

方程豹最大SUV比豹8便宜?钛7搭华为智驾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时尚
家居
亲子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中年女人穿衣要讲究,解锁日本女神的3个技巧,时髦还精致

家居要闻

精致奢华 丰富的连贯空间

亲子要闻

4岁娃持续腿疼,反复发烧一整年!元凶竟是喝了那杯“天然”饮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