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健康 > 正文

全国首部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医者》:我们关注的,不只是个职业

0
分享至

我们都在向往生、畏惧死,一个昭示着希望无限,一个意味着终结已来。可是当我们谈论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时,还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疾病的不期而至。不论是感冒发烧、或是慢性病、肿瘤,意外来临时,当下的我们总会有一个感觉: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不能让我好好活?

疾病,这个由生到死的引线,一旦点燃,总需要有人带着一剂良药为你熄灭,或陪你共度。这件事伴随每个人一生,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早或晚,而有一群人,明明最懂科学,有时却宁愿为你孤注一掷。他们就是医者

他们也是《医者》纪录片团队用2年时间持续关注的一群人。2018年6月30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权威指导、中国医师协会鼎力支持、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策划播出的中国首部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医者》于周六晚间黄金档播出,此后有关26位医者的真实纪录,赢得好评如潮。节目被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传播生命与医学杰出贡献奖、健康传播突出贡献奖,2019年,《医者》的部分内容也将发行至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在经历疾病时所遭遇的痛苦、绝望和迷惘,也催生了思索解决问题之道,一代又一代医者坚韧的决心和意志。来看看这些有关生命与医学的故事。

一、刘医生,坚守在他的手术

《医者》第一集《脊梁》,将镜头对准距北京2000公里外的甘肃定西,摄制组转乘飞机、汽车、步行超过8小时,终于见到了此行的重要人物,5岁的阳阳。

阳阳患有严重的脊柱畸形,5岁的他看上去只有3岁孩子的身高。如果不及时手术,这个可爱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器官压迫导致死亡。而这样的患者,期待着医者的出现。

医者刘海鹰,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近八年来,他和基金会的医学专家、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走遍青海、新疆、云南、宁夏、河南、河北、山西、贵州、黑龙江、内蒙、四川、西藏等16个省份,为5000多位和阳阳一样的患者进行义诊与筛查,治愈了89位贫困脊柱疾病重症患者。

而第89位,就是本期《医者》的另一个主人公,德西拉姆。

2018年6月,远在四川理塘的13岁小姑娘德西拉姆,被刘海鹰带回了北京,当时德西拉姆的身高只有1米3,脊柱侧弯程度达到100度以上,极为严重的侧弯情况一度导致她的肺部受到挤压,出现了肺功能衰竭的情况。

接下来的时间,德西拉姆住进医院接受了头盆环手术,成为了一名“天线宝宝”。而德西拉姆的身高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随着脊柱的牵引,她从一米三,一米四,一米五,最终被抻拉到了一米六的正常身高。超过180天,德西拉姆经历了木偶一般的生活,既不能弯腰也不能转身,晚上,爸爸要用海绵泡沫铺满整个床,垫起她的身体才有可能睡着。

2019年2月1日,德西拉姆迎来了自己的手术,5个小时,刘海鹰用19颗螺钉重塑了她的脊柱,也改写了这个小姑娘的命运。从医至今,刘海鹰已经钉了近十万颗这样的螺钉。但德西拉姆不知情的是,第二天同一时间,这个刘海鹰叔叔也将倒在同一间手术室里。

患者刘海鹰,髂总动脉闭塞,双腿浮肿,血流无法正常通过,晚上平躺疼痛难忍,白天站立大汗淋漓,在过去的几年里,刘海鹰动过三次手术,体内也安装了两个支架,但即便如此,他也必须靠着颈托、腰托才能够支撑下来一场手术。此前全院五个科室召开紧急会诊,要求他立刻治疗,但刘海鹰坚持要先做完孩子的手术,让孩子安心过年。

得知刘叔叔病情的德西拉姆哭了,刘海鹰则笑着说“倒下我也是外科医生”。

德西拉姆出院的那一天,不善言辞的刘海鹰准备了粉色的书包,铅笔盒,彩色碳素笔,圆规,还有一张小小的卡片,上面寄托着他对德西拉姆的祝福“好好学习,健康成长”。终于,德西拉姆要离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了,小姑娘一边哭一边和医生叔叔、护士阿姨、保安哥哥再见,闹着“不想回家”,刘海鹰跟在身后,默默送别。

记录下这一切的主编魏齐给《医者》工作群发来7个字,“他是病人的脊梁”。

二、《我是肿瘤医生,表妹是我的病人》

恋生恶死是人生常态,但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无法改变大限必将来临的事实。而人生的最后一道考题就是如何面对死神的召唤,再高的地位、再多的金钱、再坚强豁达的人在死神面前也无法高傲、从容起来,而《医者》第二集《进退》,关注的正是这样的特殊阶段。

东大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狠角色”,慕名而来的患者都能感受到这位医者的“厉害”,在她的门诊,有一个规矩,除了给肿瘤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只要有家属随同,必须接受同样的问诊。

“接着说,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七大姑八大姨,还有谁得癌了?”

“我说你没救了吗?我说这话了吗?”

“你先别叫患者本人,从现在开始,每一天,都是她人生中最好的一天”。

不用患者和家属,《医者》摄制组都能感受到这种可以呼吸的“愁云惨雾”。

东大夫,原名张晓东,她的患者中70%-80%都是肿瘤晚期患者,而表妹李娟(化名),是最新的一个。

去年11月,表妹被查出结肠癌晚期,仅半年时间癌细胞就挣脱了“原有肿瘤”的束缚,开始转移,首先在李娟的肝脏安了家,接着就是肺。对东大夫和表妹来说,这场战役,她们失去了先机,目前表妹肝上已出现多个病灶,很难通过手术彻底清除,东大夫决定第一战采用化疗,对全身的癌细胞进行攻击,为表妹接下来的治疗争取机会。

遗憾的是,表妹没有进入到幸运的行列,她对化疗药物并不敏感。

化疗失败,表妹结肠、肝上、肺上的病灶都在蠢蠢欲动,而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各类重要的代谢功能,绝不能任由癌细胞发展,东大夫决定第二战解决主要矛盾。手术,把肝脏的肿瘤负荷减下来。

按照东大夫的计划,处理完肝脏上的问题,接下来,再对付结肠。但是,表妹的病情却再次出现了意外。手术后不到一个月,李娟的肝上又出现了新的病灶。

这里,不得不说到cancer。cancer作为癌症的名字来源于公元前400年的希腊传奇医生,号称西医之父的希波克拉底。相传某天希波克拉底在观察一例恶性肿瘤的时候,发现肿瘤中伸出了很多条大血管,看着就像螃蟹的腿一样,于是他就用希腊词里的螃蟹“caricinos”来称呼这种疾病,到英文就变成了 cancer。所以说,癌症就是大螃蟹病。

在很多人心中,癌症是最恐怖的病。因为它首先是内源性疾病,癌细胞来源于患者自身,是患者的一部分,其次癌症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几千几万种疾病的组合,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癌症。同时,癌症可以很快产生抗药性,这也是人类至今还未攻克癌症的原因之一。虽然目前,我们正处于癌症研究的黄金时期,科学在发展,手术、放化疗、靶向药、免疫疗法,人类也的确拿到了更多对抗癌症的武器,但癌症患者和肿瘤医生还在等,自己能等到迎来革命性突破的那天。

表妹的治疗仍在继续,东大夫也开辟了第二战场,不停奔走在晚癌诊疗与早癌筛查的第一线。“癌细胞早期是一个可以教育的坏孩子,到了晚期它就是恶棍,不但吸食人本体,还导致警察(人体免疫系统)倒戈,帮助它们作恶。这也是早癌筛查的必要性”——东大夫。

从对医学不确定性的认知到对可能性的摸索以及必然性的豁达,并以生命尊严和保持有意义生活作为生存追求,如何安顿这颗不安的心,也是现代安宁缓和医疗的首要任务,平凡如你我,医患双方都面临着学习的任务。

“逆境中逆袭,我们永远盼望着。”——《医者》导演王怡雯

《木匠变成了医者,还干成了“亚洲第一”》

孙思航,18岁,即将进行第四次化疗。三个月前,她只是跑步时腿疼,但很快,就疼到了无法入睡的地步。随即,她被确诊患有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骨肿瘤,骨盆骨肉瘤。发现时,肿瘤已经侵犯到整个右侧骨盆和部分骶骨。两个月的化疗,肿瘤没有丝毫缩小。

27岁的颜振非,也曾怀抱着济世救人的梦想考入医学院,现在的他是一家药企的药物临床试验监察员,参与过不少抗癌药物的临床试验。然而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这是一个频频与癌症“狭路相逢”的家庭。

颜振非17岁时,父亲因肺癌去世;

25岁时,母亲被查出乳腺癌;

26岁时,自己因频繁发烧,被确诊得了骨盆尤文肉瘤,一种高度恶性肿瘤。

“有些事情真是九九八十一难”,颜振非开了一个公众号,不断整理自己的思绪“不就是面对么,不就是忍耐么,我们可以疼,可以喊,甚至可以哭,但绝对不能怂,终有一天这些都会结束的,前方乌云密布,走过去就是一片青天!”

十次痛苦难捱的化疗过后,颜振非找到了医者郭卫,希望能活下去,也要保肢。

《医者》第三集《突围》聚焦恶性骨肿瘤,俗称“骨癌”,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癌症,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癌症。十几万年后的今天,这种疾病仍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被病魔选中的大多是10到25岁的青少年,患者常常为了保命而被迫截肢,但可怕的是,截肢,也不一定保的住命。

这种手术,曾一度被称作外科医生不敢碰触的禁区,但是有人,偏偏不信邪,用15年时间干出了一条“保命又保肢”的生路。他,就是郭卫,要说中国有哪个学科的影响力在世界医学领域名列前茅,骨肿瘤绝对是其中之一。造就这一影响力的,正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 —— 郭卫教授。

郭卫的手术,通常固定在七号手术间。一台手术,用到的器械多达上百种,是所有手术中最多的。术中锯、敲、凿、拧、钻,各种工具轮番上阵,对医者而言,既是脑力的挑战,也是体力的挑战。人体盆腔内血管神经密布,内部就像是下过一场大雨的乡间小路,泥泞不堪,要在尽可能保留神经血管的情况下切除肿瘤,术者除了要艺高胆大,更要心细如发。下刀的深度、线锯的角度,都要经过数次预判。功能重建更是困难,力学与美学,是郭卫的执着。

15年时间,郭卫突破了手术禁区,解决了骨盆骶骨肿瘤切除、重建的世界性难题。他,被誉为骨盆骶骨肿瘤手术第一人。然而大家都不知道的是,这位医者,竟还有段木匠的人生过往。

郭卫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正好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年轻时,他干过木匠、做过钳工。学木匠时,本来试用期是半年,他仅用3个月就转正了;干了一年,他亲手打了一套家具,给姐姐做嫁妆。师父夸他“悟性好”,“这跟做木匠有点相似”郭卫开玩笑说:“应该让我们骨科的大夫都去学学木匠。”

郭卫常说:“能工巧匠是干出来的。”

年近花甲,他依旧一周五天、每天坚持六七个小时站在手术台旁。纵使拿下了诸多第一,他却从未真正满意。他要求自己每年必须有一项创新。

因为,医学,需要突围。

医学的远征,始于人类对于生命的渴望,也终将成就于无数医者的付出。生命不息,医者不息,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每周六晚20:35,全国首部医学人文纪录片《医者》与您相约。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1岁舞蹈演员谭楣去世,睡梦中突发心梗猝死,去世当天还曾露面

21岁舞蹈演员谭楣去世,睡梦中突发心梗猝死,去世当天还曾露面

星动娱乐时光
2023-11-28 16:03:07
女运动员穿比赛服露出三角区,遭全网侮辱:太恶心了!

女运动员穿比赛服露出三角区,遭全网侮辱:太恶心了!

关注财事
2023-11-07 09:53:23
财联社12月1日电,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称,随着战斗的重新开始,以色列致力于实现战斗目标。

财联社12月1日电,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称,随着战斗的重新开始,以色列致力于实现战斗目标。

财联社
2023-12-01 14:19:11
中外合办大学,到底怎么样?西交利物浦大学,毕业8年后现状

中外合办大学,到底怎么样?西交利物浦大学,毕业8年后现状

智学园
2023-12-02 15:42:25
亚足联官宣最新决定,中超劲旅处罚结果出炉,亚冠首张罚单诞生

亚足联官宣最新决定,中超劲旅处罚结果出炉,亚冠首张罚单诞生

极度说球
2023-12-02 11:06:02
林彪父子阴谋发动政变,有史料表明:黄、吴、李、邱可能不知情

林彪父子阴谋发动政变,有史料表明:黄、吴、李、邱可能不知情

靠谱小狗
2023-12-02 10:45:42
一个很变态,但可以养好男孩的秘方

一个很变态,但可以养好男孩的秘方

多才多艺青少年教育
2023-11-29 09:39:00
中国球队2-2绝境爆发,创2大奇迹,世预赛1分出线有望

中国球队2-2绝境爆发,创2大奇迹,世预赛1分出线有望

全览
2023-12-02 14:16:39
地方财政压力都很大,医生,公务员,和老师,最应精简的是哪个呢

地方财政压力都很大,医生,公务员,和老师,最应精简的是哪个呢

liner12
2023-11-30 19:13:52
成都:46岁言承旭参加活动,脸型消瘦眼角皱纹多,“男神真老了”

成都:46岁言承旭参加活动,脸型消瘦眼角皱纹多,“男神真老了”

天天让君爆笑
2023-11-19 11:51:07
糟糕!中国跳水队双星子生变!16岁全红婵状况不妙!陈若琳担忧

糟糕!中国跳水队双星子生变!16岁全红婵状况不妙!陈若琳担忧

拳击时空
2023-11-30 05:52:52
中国篮球闹剧 新疆全队找裁判说理 主帅回应罚球12-36:我见识少

中国篮球闹剧 新疆全队找裁判说理 主帅回应罚球12-36:我见识少

厝边人侃体育
2023-12-01 22:07:58
再卖一拨?阿迪更新阿根廷球衣:调整第三颗星位置,队徽变金色

再卖一拨?阿迪更新阿根廷球衣:调整第三颗星位置,队徽变金色

体育大生意
2023-12-01 16:56:29
一部分中产家庭想开了,教育风向突变了

一部分中产家庭想开了,教育风向突变了

多才多艺青少年教育
2023-11-26 20:10:12
巴西独立那么早,面积那么大,为何不是超级大国?

巴西独立那么早,面积那么大,为何不是超级大国?

地图帝
2023-11-30 13:11:34
汤唯携老公为爸祝寿!她穿白T难掩贵妇美,6岁女儿和爸共用一张脸

汤唯携老公为爸祝寿!她穿白T难掩贵妇美,6岁女儿和爸共用一张脸

宋若时尚搭
2023-12-01 09:41:47
BBA终于妥协了!豪华SUV降到26.05万,原价39.68万,大卖15305辆

BBA终于妥协了!豪华SUV降到26.05万,原价39.68万,大卖15305辆

车评百科
2023-12-02 09:50:22
“金伯帆”洗浴中心被军队砸成废墟,他到底得罪了谁?

“金伯帆”洗浴中心被军队砸成废墟,他到底得罪了谁?

红尘故事汇
2023-12-02 10:10:31
iPhone 15 Pro Max又降了,512GB降幅突破1500元,终于等到了

iPhone 15 Pro Max又降了,512GB降幅突破1500元,终于等到了

小星辉说数码
2023-12-01 22:37:51
“锋菲姐弟恋”终于落幕!王菲到底输给了什么

“锋菲姐弟恋”终于落幕!王菲到底输给了什么

卡卡通通
2023-12-02 08:10:14
2023-12-02 22:30:44

头条要闻

横店已经变成"竖店" 爆款短剧演员一天最高薪酬3万元

头条要闻

横店已经变成"竖店" 爆款短剧演员一天最高薪酬3万元

体育要闻

亚冠冲突之后,浙江队如何善后?

娱乐要闻

热巴被曝为黄景瑜庆生 巧合太多对上了

财经要闻

巴菲特遗嘱曝光 3个"老婆"赢家还是正妻?

科技要闻

"宫斗"更多细节!OpenAI董事会太天真,微软急出三策最终翻盘

汽车要闻

跟上"瓦罐迷"脚步 体验奥迪A6旅行车家族

态度原创

亲子
健康
手机
房产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孩子感染时,医生爸妈这样“操作”|医生自述

吃咸菜到底会不会致癌?

手机要闻

iPhone SE2024全新曝光, 1.58mm窄边框+4纳米芯片, 实力不凡

房产要闻

2.9万/平!大兴瀛海共产房「星光里·星筑」获预售证

公开课

贝加尔湖深达千米,里面最大的鱼有多大?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