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星云》彩排照
网易娱乐12月6日报道 功夫秀?多媒体秀?幽默剧?肢体剧?……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出品的时尚传奇舞台剧《太极星云》,历经6月密训,终于破茧化羽,首次对媒体公开彩排。
由《时空之旅》导演、加拿大舞台特效大师艾瑞克精心哺育的这部新作品,无论叙事手法还是舞台风格,都很难用准确的词汇来定义,连艾瑞克本人都只好用“混合体”来形容。但该剧超炫的功夫竞技、意识流表现手法、创意辈出的舞台特效、融合中国鼓乐、古琴等音乐元素的新世纪音乐风格、爆笑的互动形式,还是让媒体大跌眼镜:看惯了传统舞台剧,原来太极还可以这么玩!
洋导演另类解“太极”
《太极星云》英文名称为IMMORTAL CHI。艾瑞克解释,CHI是一种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流动能量,是人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把握的一种平衡感。作为加拿大人,他用Vital(重大)、Energy(能量)、Essential(必需)和Fantasy(奇幻)形容他对CHI的认识。 Vital在法语里面,表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CHI和阳光、雨露和泥土一样,是人身体不可缺少的东西,是人体每天发生的化学反应。艾瑞克认为Energy(能量)是 CHI的外在形式,CHI就是能量的流动状态;Essential表示CHI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的;Fantasy是CHI在东方文化里捉摸不定、玄妙的部分,需要你去意会,也是他对太极最着迷的地方,他想呈现给观众一个充满奇幻的CHI的能量世界。
艾瑞克认为,中国人学习功夫的极限是寻求能量的平衡感。功夫不同于时尚、政治或宗教,是人身体的一种学习本能。每个人都可以运用力量,通过比如走路等不同的练习形式保持平衡感,它与身体有关,能够带给练习者肢体上的变化。而这种追求在极限状态保持能量平衡,正是太极文化的精髓。
此外,他发现,太极起源于人们对动物的观察和模仿,人们从动物的运动中获得灵感,他很感兴趣中国人对功夫的这种独特阐述和表达方式,试图把这种感觉挖掘出来,呈现在舞台上。
意识流手法诠释动静美学
《太极星云》用意识流手法讲述了主人公马奇在自己的意象世界里追求平衡、最终达到心念合一的故事。舞台上每个演员都是马奇的化身,他们代表了马奇性格的不同侧面。整部演出像是一部《盗梦空间》意识流大片,舞台上,男主角马奇以及他的分身们,象征人体内不同方向的能量,这些能量在对太极的极限探索中,流动、对抗、传递、聚合变幻,在与速度、力量、时间的极限较量中,经历一次次挫败与抗争,马奇重获平衡之法,最终合二为一,达到了身心合一的太极平衡境界。
整台演出以“鼓和太极”两大元素诠释中国动静美学,新颖的意识流叙事手法、多媒体特效、激情震撼的音乐和肢体特技成为全剧亮点。艾瑞克表示,“这是一部摩登秀,我想把观众玩电子游戏的经验引导到舞台上,整个舞台像一个立体电子游戏,观众观看演出的情感参与过程,就像在看一场真人版的电子游戏,会不断被刺激、调动、起伏和产生情绪共鸣”。
全剧幽默轻松,悬念迭出,笑点不断。身怀各种能量的“马奇”性格迥异,或高深莫测、或憨态可掬、或鲁莽直撞、或敏捷睿智,中国鼓与太极一动一静相互呼应,更像意识世界的一支无形指挥棒,引发“马奇”们每一次冲突和冲撞,将中国传统武术和幻化绚丽的音乐律动完美融合在一起,生动诠释了中国太极文化对能量平衡的深刻理解,让观众经历一场身心灵的旅行。
而在多媒体支持下,演出场景也会随之幻化不同格斗战场,熙熙攘攘的街头、古老的庙宇、盘旋云端的龙……在多媒体特效的配合下,演员的十八般武艺的场景转换都自然流畅,把观众带入一个极限体验的空间。
强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太极星云》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继《时空之旅》上海驻演8年票房破4亿元、音乐剧 《妈妈咪呀》中文版和《猫》中文版大获全国巡演成功之后,再度重拳打造的时尚传奇舞台剧,它将于12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世纪剧院拉开全球巡演的序幕。主办方表示,希望《太极星云》能够在国内大放异彩,吸引本国观众更加关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将勇闯国际高端演出市场,竖立中国演出品牌,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该剧继续遵循“中国元素、国际制作;中国故事、国际表述”的理念,由国际一流团队执创,导演艾瑞克•威伦纽夫是一名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加拿大导演,曾任伊丽莎白女皇二世欢乐节仪式导演、温哥华APEC会议大型文艺晚会总监、执导伊斯坦布尔足球场开幕式、2005年蒙特利尔水上运动锦标赛闭幕式、“阿尔托洛•布拉凯迪”世界巡演、“乔纳斯兄弟”世界巡演、西班牙毕尔巴鄂“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开幕式等。他在舞台多媒体设计有深刻造诣,擅长为传统舞台赋予更多媒体互动元素,对剧目演出做出颠覆性创意设计,是当代多媒体及视觉艺术领域中的领军人物。
而作曲家卢克•鲍威恩曾两次获得太阳马戏团最高荣誉双子奖。服装设计师米雷尔也曾多次获得各类世界级别的“最佳服装设计”殊荣,其中包括加拿大太阳剧团双子奖等,是一名出色的舞台服装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