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阿方索·卡隆
主演: 桑德拉·布洛克 / 乔治·克鲁尼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惊悚
上映日期: 2013-11-19(中国大陆)
剧情:瑞安·斯通博士在第一次航天飞行任务中与经验丰富的宇航员麦特·科沃斯基搭档,然而意外的灾难发生了。航天飞机被摧毁,只留斯通与科沃斯基两人孤零零地处在外太空,以绳索拴住对方,两人同时失重掉进了无尽的黑暗。在无尽的漂泊中,无声的寂静告诉他们,他们已经与地球失去了任何联系和任何获救的机会。随着恐惧渐渐转变成惊慌,每一次的吸入空气都蚕食着仅剩的一点氧气。

一部电影若带有目的地去拍摄就会显得面可憎,若不功利心又难免陷入孤芳自赏的窠臼。《地心引力》算是两者兼具的电影,在视效大片的表皮底下,是对人类永恒的孤独感的关怀。这部灾难电影实际上已经摆脱了类型片的束缚,它是对生命本身的赞颂。一位太空女英雄的诞生背后是不言自明的美国价值观。
阿方索·卡隆非常擅长塑造气氛,《地心引力》就是他最特别的一部作品。尽管人物极少,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看剧本,简直用一个卡隆式的超长镜头就能完成整部电影——却被拍成了一波三折、回肠荡气的太空史诗。《地心引力》真正抓住观众并让人窒息的,是孤独的恐慌和无根的绝望,渺小的人类存在感和硕大无朋的宇宙空间之间的对比,让一个本来平淡无奇的事故演变成了一场哲学性的大灾难。
它更像一个比喻,象征生命从孕育到破茧而出,也是对地球生物从海洋爬上陆地直立行走的隐喻。借着科幻电影的名义,以独立电影的态度,拍摄的手法又充满实验主义的气味。有趣的是,这部电影的英雄是一名女性,尽管导演阿方索卡隆声称自己是看腻了男性主角的英雄片,他可能都没意识到让女人和孩子活下去是灾难中的人道准则。这位女性英雄的角色尽管没有经天纬地的运筹帷幄,却迸发了人类最基本的求生动力,以弱小身躯。整部电影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藉由极简的演员阵容,极简的故事情节,模拟生物进化的过程,提出了人类史上最终极的疑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阿方索·卡隆要让《地心引力》成为史诗的意志是不犹豫的,3D和数码特效把太空近乎恐怖的壮丽铺展在观众视野能及之处,人类的知识渺小如尘。而人类俯瞰地球的野心,是超级大国心态的另外一次流露,也成了主角倒楣的原因。从《地心引力》输出的观念,与其把它看作科幻片,更像是一部贴身跟拍的科普记录片,故事以凯斯勒效应为理论基础,主角经历的灾难不是因为外星人或陨石,而是在空间日益饱和的卫星轨道上因为一个空间站爆炸引起的连锁破坏性反应。阿方索·卡隆似乎不太在乎如何机巧地设计冲突,他更愿意花时间拿镜头和声音来模拟没有声音与重力的太空,音乐、机舱的现场声和完全的寂静剪辑的节奏、用长镜头展现人失重的状态、以及它象征的孤独。
在大半部电影里,人的脚步从未到达过地面,那种无依无靠的孤独是如此彻底,把它和任何一部普通的历险电影彻底区分开来。太空给予生命,太空又将它夺去。地球是生命的庇护,地心引力则像脐带一样将我们牢牢地系在母体。(文/Mona Lish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