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Usborne的三本for little children,我给女儿子桐阅读,没等我一句话读完,子桐就不停的问,“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一本书五个故事,我读了三个,就不停的被子桐打断,问中文是什么意思。
想必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家长是不是该直接给孩子翻译呢?
探讨之前,家长要明白,让每个孩子都能从原版故事中体会快乐,翻译不翻译,都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发展来考量,没有那么绝对的说翻译好或者翻译不好。
孩子各个阶段的情况
一、很早开始的孩子,如子桐这样一岁左右就开始英语启蒙的孩子,是绝对不用翻译的。
孩子同时输入的是完整的两种语言,孩子不需要进行语言的转换。但是有的妈妈提出来,因为一岁左右都是认知的内容多一些,譬如:看到椅子,就说chair椅子,还是只说chair,原则是只说chair就可以的,当子桐阅读这种认知类英文书籍的时候我都是全英文,绝对不会说一遍英文说一遍中文。但是因为孩子还有着中文认知的需求,所以当你说椅子的时候就只说椅子就可以了。
二、三四岁有了一定的中文基础的孩子,对英文阅读肯定会有一定的排斥感,会不停的问“什么意思”。
家长应该先通过看图的方式和孩子来共同搞清楚故事大意,然后用精炼的简单的英文来过渡情节,如Wow ,a big butterfly!最后再用完整的故事语言来讲述故事,这里面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孩子逐步来接受,但是不是说所有的都这样操作,如果孩子一开始能接受全英文那是更好,或者经历了这样一段时间的操练后孩子已经完全能接受全英文了,那么妈妈就没有必要再用这种方式了。
三、五六岁才开始的孩子才是最大的困难点,因为中文的程度已经远远高于英文了。
有兴趣的看不懂,看得懂的没兴趣,建议这个时期才开始的孩子从分级读物入手配合简单的绘本,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快速的累积英文的量,以顺利的进行亲子阅读,翻译的流程仍然可以按照上一个方式。
如何才能让孩子不再关注翻译
一、首先妈妈不能要求孩子进行翻译。
有好多家长以为读了某一句话,让孩子翻译过来,正确了孩子才是理解了,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孩子理解来自于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字面的翻译,那不又变成单纯的急功近利的英文学习了,想想我们十几年被毒害的不就是中式翻译吗?还有的妈妈认为只有翻译成中文了,孩子才会理解,这样也是不对的,会越来越让孩子依赖中文,从而丧失有效的英文语言习惯。
二、英文阅读不要提供超龄太多的图书。
这和中文概念不一样,中文是有大量的生活化的语言做奠基,读了超龄的书理解力会低,但是影响不大。英文不一样,孩子奠基不牢靠,超龄了,就势必造成孩子不停的问什么意思。子桐的标准:如果妈妈觉得一本书子桐看图+讨论+阅读基本能理解75%就可以提供了。
三、不翻译不代表不讨论。
通常读完一本我认为子桐不是特别理解的故事,就会就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中文讨论,譬如问子桐“你就得小男孩的表现怎么样?”但是绝对不能进行一句一句的英译汉,这是最不可取的。
为什么不应该给孩子翻译?
一、翻译就失去了原汁原味,有的时候非常别扭。
我们都不是专业做童书翻译的,想想人家本来说的是一个意思,被我们一翻译,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意思,而且语言也不通畅。牛津阅读树有一篇草莓被车轮压扁的故事,结尾说了一句 Traffic jam!这就不好翻译,孩子能够理解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
二、小孩子英文亲子阅读关键是培养良好的语感,而不是为了把每个单词句型弄清楚。
只要孩子保持兴趣,能够理解差不多,并且能够做到持续阅读,就一定会有进阶。不能让孩子对翻译产生更多的依赖感,觉得每个故事都需要翻译才能听懂,那样就失去了英文阅读的真实意义。
三、孩子的阅读速度家长会跟不上。
当孩子的阅读量逐渐增大的时候,我相信妈妈查字典、模仿发音、进行翻译的脚步已经远远跟不上孩子阅读的速度了,记得子桐小的时候我也是把每个不认识的单词查出来标记上,但是四岁多开始我就已经不这样做了,因为量实在是太大了,子桐阅读的过程当中也不问,所以索性能读出来理解全篇意思就行了。
相信孩子的翻译能力远远超过成人!
子桐有一本书讲述bad monkey的,爸爸问“什么故事啊?”子桐就说“讨厌的小猴子”!很多初学英语的小孩子经常把bad monkey翻译成“坏猴子”,直接的翻译方式害苦了一代学习英文的我们,如今在原版浸入五 年的子桐身上,对于原版对白的顺畅的理解程度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让我更加相信大量原版读物和音频的累积对孩子英文思维的形成产生的决定性的意义。
就像子桐已经知道了中文火山的初步含义,所以在读牛津阅读树《Valcano》时候我直接英文,而从来没有进行过中文翻译,子桐是根据图片和我的valcano的发音断定valcano就是火山,而这短暂的五遍左右的图文
对应已经快速印刻在子桐的脑海中。
于是在一次原版电影听英文对白的时候,子桐非常清晰的能从长句子中抓出这个关键词valcano,瞬间能理解几个画面所表达的含义,就是说她能够通过抓住的仅有的几个key words而跟得上画面的快速变化。
我们都知道,在大量原版电影对白的时候如果不能瞬间掌握话语的含义,对画面的快速转换的理解程度会有极大的偏差,从而对电影失去兴趣。
还有,DORA有一集是谈到关于海盗和宝藏的,里面有一句Treasure treasure,we're treasure!因为是带着动作很是搞笑,接着是一句很简单的Let's go!子桐直接说“出发了!”我见过很多小学生直接翻译成“让我们 走吧!”而后又出现Don't be silly!子桐翻译说“快别傻了!”他已经完全把句子生活化了,而不是简单的英汉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