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加沙11月20日电 记者手记丨加沙儿童仍深陷苦难
新华社记者黄泽民 赵伟宏
每年11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儿童日。又一个节日到来,加沙地带的孩子们却依然生活在战争留下的废墟和阴霾中,面临着寒冷潮湿、缺衣少食的冬季。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的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生效后,加沙儿童处境有所改善,更多民众得以返回家园,正常生活秩序正艰难恢复。多家联合国机构联合加沙地带卫生部门从11月9日起为加沙儿童接种常规疫苗。联合国报告说,加沙约五分之一的3岁以下儿童未接种任何疫苗或错过接种机会。战争持续了两年,很多孩子自出生以来不知何谓和平。
记者9日在加沙城一处野战医院看到,母亲们怀抱婴儿,被扎了针的孩子发出一声声响亮的啼哭。这所医院的医疗主管萨利姆·基尔姆告诉记者,多种疫苗已断供约两年之久,不少孩子此前都因疾病和免疫力低下夭折。
加沙的学龄儿童重返校园,但课堂已变了模样。记者10月底在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的一处临时帐篷里看到,上百名学生挤在一起席地而坐听讲课。“教室”里仅有的教学工具是一块白板。另一处“教室”甚至没有围墙,只是搭了顶棚用于遮阳。孩子们失去了两个学年的学习时间,需要努力追赶进度。
英语教师莱拉·哈沙姆告诉记者:“在加沙地带这场残酷战争中,我们的教育遭受巨大冲击。”学生阿拉·阿布·阿里说,坐在临时搭建的棚子下,“如果下雨,我们就会浑身湿透。连像样的帐篷都没有,更别提文具了——没有笔、笔记本和书包。”
记者不禁想起战争期间遇到过的一些孩子:有的孩子说,学校被炸毁了,课桌被埋在教学楼的废墟下面,很难清理出来继续使用;有的孩子说,同学们走散了,玩伴都随家人流离去了其他地方;有的孩子说,很多孩子因为父母遇难而不得不肩负养家重担,上街当小贩甚至乞讨。战火停了,他们还好吗?他们还活着吗?
加沙地带在停火期间得以喘息,但要重建家园谈何容易?据联合国估计,加沙地带仍有超过100万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住所中。加沙冬季多风雨,11月14日的强降雨导致严重洪灾,波及超过1.3万个家庭。
记者14日在汗尤尼斯的几处临时帐篷里看到,“屋顶”只是一张遮阳的网,被风吹成各种形状,地面泥泞不堪,生活用品散落在地上。巴勒斯坦人艾哈迈德·哈提卜告诉记者:“我们不知如何抵御寒冬。洪水从四面八方涌入,我们无处可逃,也无计可施。”在他身后,孩子们光着脚,衣服上沾满了泥水。
加沙儿童的营养状况仍不容乐观。联合国报告说,针对11万名儿童的筛查发现了9000多个急性营养不良病例。记者想起,几个月前曾有母亲抱着孩子的遗体,面对媒体镜头控诉——“正是饥荒夺走了他的生命。他曾要过一盒奶酪,我们却无法满足他。”
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吗?没人知道。眼下,加沙人依旧无所依傍。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第2803号决议,核可美国此前提出的结束加沙冲突“20点计划”,成立和平理事会并组建国际稳定部队。决议涉及加沙战后治理安排,却缺少巴勒斯坦方面的参与。有加沙居民告诉记者,停火是好事,但国际部队进驻意味着他们将干预并控制加沙民众及其生活方式,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加沙地带的孩子们已经在战火中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以后很可能要接受一个由不得他们决定的未来。(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