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闵行七莘路上,历史悠久的庙泾港水静静流淌,张渊艺术馆低调安静地存在于此,一场名为“有亭翼然”的山水画展正在张渊艺术馆举行——二层空间里,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邵琦的60余幅近作构筑起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而从一楼聚福咖啡馆里飘散的香气与观展后的余味一起,交织出了独有的都市一景。
![]()
邵琦作品《万叠岚光冷翠微》
“有亭翼然”,取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绘亭角飞檐的生动形态,在邵琦笔下,这一意象超越了单纯的物象再现,成为联通古今文人精神的桥梁。展览中,无论是细笔勾勒还是泼墨挥洒,水墨清淡还是青绿设色,所有作品都指向同一个追求:营造一个可以让心灵栖息的场域。这种舍弃叙事性、强调意趣性的创作路径,正是宋元以来文人画精髓的当代延续。
![]()
邵琦作品《心往白云画里人》
在《万叠岚光冷翠微》前驻足,观者能感受到画家对“亭”的独特理解。亭子在他的画作中往往不占据中心位置,却总能在山水间找到最恰当的存在方式——它时而是山腰一角的小筑,时而是溪畔林间的茅亭,有时甚至只以意象的方式隐含在构图之中,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是艺术家的初衷:亭,不仅是实体建筑,更是人身心小憩的那一刻。
在《云崖悬半壁》中,邵琦用泼彩技法营造出山水间的氤氲之气,墨色交融间,亭台的轮廓若隐若现,恰如城市人对自然向往的写照——不必是真实占有,而是心神的片刻游历。
![]()
布展现场忙碌的“邵家门”师生
![]()
邵琦(左)与张渊(右)
策展人杨柏伟与邵琦的十年情谊,为展览增添了一抹知音相惜的暖色。杨柏伟坦言,这段“坚如磐石”的友谊建立在共同的专业兴趣、相似的编辑经历以及对美食美酒的共同热爱之上。更为难得的是,这种情谊延伸至艺术教育领域——由杨柏伟戏称为“邵家门”的师生群体,打破了常规的学制界限,形成了持续生长的艺术传承关系。
邵琦深植传统又具当代意识的展览在张渊艺术馆的举行,为繁华都市提供了一处可以“披图幽对”的精神栖息地。艺术馆的空间布局值得玩味,一层的聚福咖啡馆与二层的展览空间所形成的呼应,让观众在欣赏完山水意境后,可以步入咖啡馆,在现代都市生活的典型场景中回味传统艺术之美,如此打破艺术展览的封闭性,让古典美学自然地融入当代生活。
邵琦的作品在张渊艺术馆展出,还具有另一层深意。艺术馆以张渊先生及其父亲张守成的作品为主要馆藏,展示了中国画传承的清晰脉络。邵琦的展览与此形成对话,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展现了传统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延续。
原标题:《城市空间美起来 | 翼然亭影入城来,闻到山水间的咖啡香》
栏目编辑:孙佳音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徐翌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