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1.3亿公里。
这是比亚迪“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每天在中国道路上产生的真实数据。当这个数字与“累计搭载200万辆”相遇时,比亚迪正在证明一件事:智能驾驶的终极壁垒,不是算法,而是数据。
![]()
![]()
![]()
![]()
一、370万辆:一场“规模效应”的极致演绎
1-10月累计370万辆,接近第二至第四名之和——这个数字背后,是比亚迪构建的完整产品矩阵与市场覆盖。
从王朝/海洋网的338万辆基本盘,到方程豹单月破3万的“现象级爆发”,再到钛7成交均价超21万元的中高端突破,比亚迪正在实现从“量”到“质”的同步跨越。而全年研发投入437.5亿元,成为A股“研发之王”,则是这场跨越的底气所在。
![]()
![]()
二、200万辆天神之眼:数据反哺技术进步
截至10月底,搭载“天神之眼”的车型销量突破200万辆,这意味着:
每天有1.3亿公里的真实道路数据在不断喂养系统
在太平洋汽车10月智驾榜单中,比亚迪销量是第二名的四倍
这已不是简单的销量领先,而是数据积累维度上的“代际差”。当其他品牌还在为获取数据苦苦挣扎时,比亚迪的数据飞轮已经悄然启动。
![]()
![]()
三、155%出口增长:从“中国冠军”到“全球选手”
海外市场155.5%的同比增长、累计78万辆的出口量,是比亚迪全球化进程的最佳注脚。
在英国、巴西、法国、西班牙等市场的快速突破,证明的不仅是产品竞争力,更是中国智能电动车标准的对外输出。当比亚迪进入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时,它带去的不仅是车辆,还有一整套经过中国市场验证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
结语
比亚迪的370万辆,看似是销售数据的堆叠,实则是智能电动车时代竞争逻辑的彻底转变。
当行业还在争论“算法优先”还是“硬件优先”时,比亚迪用200万辆“天神之眼”和日均1.3亿公里数据证明:智能驾驶的真正护城河,是规模驱动下的数据反哺闭环。
这或许是中国汽车工业最值得期待的一幕:我们正在用全球最大的市场,喂养出最具竞争力的智能驾驶系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