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绿意盎然、花海迎风摇曳、公园星罗棋布……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生态治理,精心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惠民的生态空间,不仅擦亮了城区生态底色,更让生态红利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文旅新动能与民生幸福感。
![]()
植树增绿滋养生态根基
四月春意盎然,赛罕区榆林镇前乃莫板村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4月18日,赛罕区组织全区2000多名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樟子松等苗木6000余株,一株株新苗迎风挺立,为初春的赛罕区增添了勃勃生机。
义务植树既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赛罕区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系统治理重塑河流生态
盛夏傍晚,大黑河畔微风习习,水面波光粼粼,亲水木栈道上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晚饭后,现在每天带孩子来这里散步,心情特别舒畅。”家住附近的张先生指着眼前的花海绿地对笔者说。
张先生的感受正是赛罕区大黑河生态治理成效的缩影。近年来,赛罕区持续推进大黑河综合治理,通过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景观绿化、文旅融合等举措,对沿岸生态风貌进行修复和重塑。治理后的大黑河形成了一条汇集河心岛、亲水木栈道、滨河步道等元素的城市绿色生态链。同时,通过恢复植被和湿地,赛罕区打造了大黑河上游6.9公里景观带观景台、大黑河体育公园、花海之约、云羡森友会、蒙游记等11个重点项目,呈现出集生态涵养、景观绿化、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空间。
生态红利文旅融合激活动力
生态颜值催生文旅价值。依托焕然一新的大黑河生态基底,赛罕区巧妙植入文旅业态,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风景如画的河畔绿地上,“轻奢露营”基地悄然兴起,节假日“一帐”难求;宽阔洁净的水面为龙舟竞技体验提供了绝佳舞台;精心策划的非遗市集、音乐派对、烟花秀、风筝节、灯光秀等特色活动,赋予滨水空间浓郁的文化氛围与时尚活力。
生态的改善直接带动了周边乡村的振兴,沿岸农家乐、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市民近郊游的热门目的地。大黑河生态廊道,正成为拉动区域文旅消费、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引擎”。
此外,笔者还从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赛罕区分局了解到,2025年1-9月,赛罕区大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7.7%,PM2.5年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限值,达标率为100%,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漫步今日的赛罕区,随处可见的绿色空间不仅是城市的呼吸之肺,更是百姓生活的幸福载体,而藏在每一张百姓幸福笑脸背后的,是赛罕区“绿化为民”的核心理念,也是赛罕区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刘士瑒)
来源: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