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MedRobot
转载要求:可以直接转载,请在文首注明来源
在今年 COA 的众多发布中,膝关节置换仍然是最受关注的方向之一。围绕这一术式的讨论,始终集中在两点:执行是否稳定,流程是否更省力
MedRobot 注意到,鑫君特此次推出的新品,尝试把自动化执行、注册优化和力控调节整合进同一套工作流,让手术的关键环节更连贯,也更接近医生的实际需求。
![]()
# 新品亮相:从柱走到关节,自动化技术出现了新的落点
大会现场,鑫君特带来了ORTHBOT X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设备
这是公司骨科机器人家族的全新成员,也是其首次将“自动化执行”的技术路线从脊柱拓展至膝关节领域。设备兼容 TKA 与 UKA,通过更轻量的规划流程、更少的注册点采集量,以及部分截骨动作的自动化执行,为术者减少步骤、提升操作稳定度。![]()
新品首发所回应的,正是临床反复出现的三个关键点
- 截骨精度如何保持一致?
- 术中切换能否更少?
- 规划能否在不过多增加负担的情况下被完整执行?
# 从自动置针到自动截骨:技术路径更贴近真实手术的难点
鑫君特的自动化探索并非从膝关节开始。其脊柱手术机器人较早实现了自动置针,并在实际临床中完成了积累。此次新品的技术延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1)部分截骨动作实现自动化执行
膝关节置换的关键在于让截骨角度、深度与术前规划一致。新品将部分截骨操作交由系统执行,减少因经验、疲劳或手感差异带来的波动,使规划更容易被复现。系统在安全边界、力控反馈与实时监测之间找到更稳的平衡,让执行质量更可控。
(2)减少注册点采集量,维持精度不变
借助自研算法,设备在保证注册精度的前提下减少了骨面点采集量,使流程更轻、节奏更顺,也降低了学习成本。这类“微小但关键”的细节,往往最能影响机器人在临床中的可用性。
(3)力控调节更贴近术者习惯
机械臂的“手感”直接影响医生的操作体验。新品提供可调节的力控反馈,使不同术者都能根据习惯调节阻尼与顺滑度,让设备更容易被“融入”而不是“重新适应”。
(4)实时压力监测带来更直观的反馈
延续脊柱产品的经验,系统把操作中的压力变化实时量化,当压力异常或突然失压时会触发急停逻辑,让安全性更直观。
# 技术路径:十年深耕自动化,把脊柱积累迁移到更多术式
纵观国产骨科机器人的技术演进,自动化始终是难度最高、投入最集中但也最具潜力的路径之一。鑫君特的研发策略也沿着这一方向不断深化。
公司十余年来围绕“让规划更好被执行”进行持续研发。其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 ORTHBOT于 2021 年获 NMPA 批准、2023 年获 CE-MDR,是国内较早实现国际注册的脊柱机器人之一。自动置针、实时压力反馈与力控调节等功能,在多中心临床实践中形成了方法论基础。
这套积累并非停留在单一术式,而是逐渐向膝关节、创伤等更复杂的操作场景延展。在膝关节置换中,自动化价值尤为明显:
- 截骨一致性直接影响对线与稳定性;
- 手术步骤多,切换频繁;
- 不同术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在这一过程中,公司也持续探索自动化的边界:哪些步骤适合交给系统?何时需由医生接管?安全阈值应如何设定?
相比用术式数量展示技术丰富度,这种基于手术逻辑的迭代更能体现企业真正的技术方向。
# 结语
COA2025 已落幕,讨论仍回到临床最关心的三个问题:规划能否落地、流程是否更省力、手术体验是否更稳定
ORTHBOT X® 提供了一种更务实的解决方式:将自动化执行、轻量注册、压力反馈和力控调节这些关键能力放进膝关节置换这一高密度术式中,让手术流程更清晰、执行更可控。
这次发布是建立在多年脊柱经验上的又一步向前。随着更多中心的应用、适应症的扩展以及医工协作的深入,这套技术路径仍将继续被检验与打磨。
对一家长期坚持自动化的企业来说,这次新品更像是在回答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如何让规划更稳当地落在手术台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