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中,刘景扬以12秒81的成绩夺金,吴艳妮以0.04秒之差屈居亚军。这场比赛,表面上看是一场“黑马逆袭”的励志剧,实则折射出中国田径生态中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当聚光灯过于聚焦于少数“明星选手”时,那些默默耕耘的运动员,往往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积蓄着颠覆格局的力量。
![]()
刘景扬的胜利,绝非偶然。她三次参加全运会,前两次连决赛门槛都未能触及;她没有固定的教练团队,甚至在本届赛前,连东道主广东队的金牌任务书中都未提及她的名字。然而,正是这种“被忽视”的处境,让她得以心无旁骛地打磨自己。她说:“我用青春做了一场自我实现的梦。”这句话,与其说是胜利后的感慨,不如说是对体育功利主义的一种无声反击。
![]()
更值得关注的是,刘景扬夺金后、立马跑去跟看台上的母亲拥抱,而赛后刘景扬母亲接受采访也直言,女儿刘景扬不仅不被大家看好,甚至在本届全运会过程中,她连教练都没有!刘景扬母亲不断重复着“女儿真的太不容易了”这句话
![]()
反观吴艳妮,她拥有更高的知名度、更强的商业价值,甚至更耀眼的历史成绩——12秒74的全国纪录保持者,室内世锦赛8秒01的惊艳表现。然而,正是这些“光环”,在某些时候成了她的负担。她在赛后坦言“细节处理不到位”,并给自己打出0分。这种自我批评的背后,是否也反映出一种“被期待压垮”的竞技心理?当所有人都在谈论她将如何破纪录、如何夺金时,她却在一场本可赢下的比赛中,与胜利失之交臂。
![]()
我们必须承认,刘景扬的胜利,是中国体育的幸事。它告诉我们:体育的本质,不在于谁更被看好,而在于谁在关键时刻更能把握自己。她的成功,是对“资源决定论”的一次有力反驳,也是对“坚持终有回报”这一朴素价值观的完美诠释。
![]()
而吴艳妮的失利,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运动员的成长,不仅需要技术的打磨,更需要心理的淬炼。在她痛哭流涕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失败者,而是一个仍在成长中的强者。她的坦诚与担当,恰恰是中国体育最需要的品质。
![]()
刘景扬的夺冠,或许会引发一场关于“田径明星制度”的反思。我们是否过于热衷打造“体育偶像”,而忽略了那些在暗处发光的真金?吴艳妮的眼泪,不该只被看作一场失利的宣泄,而应成为整个中国田径生态的一面镜子——当商业与舆论过度介入体育,运动员如何在“被期待”与“做自己”之间找到平衡?
![]()
这场比赛,没有真正的输家。刘景扬证明了坚持的力量,吴艳妮展现了强者的担当。而作为观众,我们更应该思考: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体育?是只看结果的功利竞技,还是尊重过程、欣赏坚持的体育精神?答案,或许就在她们奔跑的身影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