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办,这是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以来最受瞩目的气候大会。大会首次将人工智能列为关键讨论主题之一,并发布气候相关“人工智能倡议”,旨在支持各国政府加速开发基于此的气候解决方案。
![]()
【图说:COP30在巴西贝伦市举办】
11月18日,阿里巴巴作为核心主办方第三次组织中国角数字化日活动,和国家气候中心、国际电信联盟ITU、世界气象组织 WMO、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国内外机构一起,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展示了一系列AI驱动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探讨和展望AI助力加速气候创新路径。
AI驱动绿色计算
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电力和能源挑战是大会各方的关注重点之一。作为服务全球500万客户的云计算服务商,阿里云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肩负起引领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责任,致力于打造一朵“绿色云”。AI驱动绿色计算,成为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行动。
阿里云数据中心以云原生数字基础设施技术栈——涵盖绿色能源、产品、架构、运营和服务的“五绿”体系,为全球客户提供覆盖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解决方案。在自建数据中心中,阿里云运用AI驱动的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冷却系统与运营流程,将能源使用效率(PUE)降至1.19,为亚洲行业领先水平。
同时,阿里云进一步推动战略协同,为智算集群发展匹配充沛的绿色电力,开展多尺度算电协同和匹配。在长期规划层面,新增数据中心的选址充分考量电力绿色属性和电网稳定性;在日常运维层面,现有数据中心在保障服务可靠性的同时,通过 AI 驱动的动态调度,将计算任务向绿色电力充沛的时段和地点智能转移,实现降本节碳双重效益。
AI 预测帮助减灾,提供气候服务
本次大会上,各方展示了一系列基于 AI 的气候解决方案。国家气候中心相关领导总体介绍了中国在利用人工智能加强极端天气预测和气候建模方面的进展,涵盖从短临预报到季节预报的全范围;模型已从大气扩展到海洋等圈层,为农业、渔业等场景提供更实用的信息和产品,以高质量气候服务支持社会经济发展。以世界气象组织高级科学官员 Amir Delju 为代表的国际专家介绍了从“全民早期预警倡议(Early waring for All)” 到气候服务的发展路径和应用,并高度认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突出贡献。
阿里巴巴研发的AI驱动的高精度气象预报模型“八观”第二次来到气候大会。该模型采用“全球-区域”协同预测策略,融合当地的场站数据、气象实况、雷达图像、卫星图像、开源地形等多源多模态数据,最高可实现逐小时1公里网格的气象预报更新。目前,“八观”气象预测已在山东、浙江、北京等全国多个省市落地应用。
![]()
【图说:八观可提前预测2018年引发欧洲寒潮的北大西洋涛动】
阿里巴巴达摩院决策智能实验室资深算法专家孙亮在大会现场分享,针对在浙江朱家尖岛登陆后又“复活”的“竹节草”,“八观”强度预测误差较其他AI模型减少50%以上,为浙江9.7万人避险转移提供了科学支撑。
面向长期气候预警,“八观”新版本模型进一步延长预报时间跨度,最早可提前12个月预测世界重大气象事件,如厄尔尼诺、寒潮等,助力全球防灾救灾和社会经济规划。同时,“八观”模型还可电网运营商预测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从而更可靠地整合可再生能源。
AI 赋能平台深化数字循环经济
作为连接亿万消费者与商家的数字平台,阿里巴巴开创性地提出“范围3+”碳减排方法学,系统性评估并激励生态伙伴共同减排。
2025财年,阿里巴巴“范围3+”减排量高达5920.8万吨,同比增长77.6%,彰显了平台企业的巨大带动能力。其中,淘宝天猫作为中国领先的线上家电零售与“以旧换新”平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叠加补贴和流量扶持,将一级能效家电销售占比从36%提升至44.4%,仅节能家电销售一项便在2025财年贡献了1623.9万吨减排量。“平台企业的很多决策都会对社会与行业产生连锁反应。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平台更有能力、也更有义务,带动和激励生态参与方,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淘天集团公共事务部副总裁宋涛表示。
闲鱼基于AI技术并依托平台自身数据能力,打造了适配闲置交易场景的AI智能体,将AI技术深度融入闲置交易全链路,优化交易体验,提升闲置流通效率。目前,闲鱼全线AI产品已覆盖4500万用户,2025财年推动用户实现碳减排1180万吨,生动诠释了循环经济的绿色价值。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指出人工智能为环境和气候系统分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贺克斌介绍了“天工AI”在产品碳足迹领域的具体应用,及其对深化循环经济的作用。
开源与开放合作,让AI 成为气候行动“倍增器”
面向未来,阿里巴巴倡导将人工智能与开放精神、科学严谨性和全球协作深度融合,使其成为应对气候危机的强大“倍增器”。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企业代表再次受邀参加大会的绿色数字行动高级别圆桌对话,阿里云资深副总裁陈宇森表示:“要真正扩大气候行动的规模,必须推动人工智能的普惠化。阿里巴巴千问大模型全面开源,旨在降低技术门槛,赋能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和开发者,鼓励开发解决方案,形成技术普惠的全球协作网络。”
在本次数字化日上,阿里巴巴也发布了《阿里巴巴AI向善行动报告》英文版,这是国内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向善报告,助力气候行动正是人工智能向善的四个重点方向之一。
AI 向善面临诸多复杂挑战,需要跨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合作,推动形成行业标准等。这也是确保AI 向善产生系统性影响的保障。
在COP30 中国角亮相的“绿网计划”,正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开展开放合作。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缓冲垫。阿里巴巴依托AI智能算法识别商品违规特征,切断非法捕杀野生动物的流通链条。同时通过“绿网计划”实时将非法搜索转化为有温度的普法内容以及生态保护倡议。
在WWF、TRAFFIC、IFAW的支持下,阿里巴巴“绿网计划”联合其他互联网企业发起“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互联网企业联盟”。
国际电信联盟专家 Jean-Manuel Canet 再次来到中国角数字化日,这次他带来了最新的 AI 环境影响国际标准《AI 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估指南》(ITU-T L.1801)的进展介绍,强调了需建立覆盖AI开发、训练、部署、再训练等全生命周期的 AI 环境影响的标准,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参与到了这一国际标准制定的进程中。
阿里巴巴坚信,通过构建一个集技术革新、平台责任与开源协作为一体的综合行动模式,能够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前所未有的动能,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一条可借鉴的、以数字科技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