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夏季防暑攻略:日常措施落实,避免中暑不适

0
分享至

夏季气温升高,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容易失衡,进而引发中暑。从轻微的头晕乏力到严重的意识模糊,中暑的危害随症状发展逐渐加剧。其实多数中暑情况可通过日常措施提前预防,只要把防护细节落到实处,就能安稳度过夏季。以下从四个关键维度,分享可直接套用的防暑方案。

饮食防暑:科学补水补养,筑牢体内防线

高温天气里,人体出汗量显著增加,水分和电解质流失速度加快,饮食防暑的核心在于“精准补水+合理补养”。补水不能等口渴再喝,口渴时身体已处于轻度缺水状态,建议每天主动饮水1.5-2升,采用“少量多次”方式,每次饮用150-2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



饮用水首选常温白开水,当出汗量较大时,可搭配饮用淡盐水,按照每1000毫升水加入1-2克食盐的比例调配,这样能迅速补充流失的钠元素,有效预防乏力和抽筋。此外,绿豆汤、酸梅汤等传统饮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制作绿豆汤时,将绿豆提前浸泡1小时,然后煮20分钟即可,无需煮至糜烂,这样既能保留其清热效果,又能减轻肠胃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大量饮用冰镇饮品,因为低温会刺激肠胃黏膜,可能引发腹痛和腹泻。

饮食补养方面,高温会加速蛋白质消耗,需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比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烹饪时多采用蒸、煮、凉拌等方式,减少爆炒、油炸产生的热量。同时多吃含水量高的蔬果,如西瓜、黄瓜、草莓等,既能补水又能补充维生素,帮助提升身体耐热能力。另外,夏季食物易变质,剩菜需及时冷藏并在24小时内吃完,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避免食物中毒叠加中暑风险。

出行防暑:科学穿搭+时间规划,减少热侵害

外出时的穿着和时间安排,直接影响中暑概率。衣物选择上,优先挑选棉质、亚麻等透气性好的天然面料,这类材质吸汗能力强,能加速汗液蒸发散热;颜色选白色、浅灰等浅色系,反射阳光效果比深色衣物好,可降低体表温度。款式以宽松为主,避免紧身衣物束缚身体,影响空气流通。

出行时间应避开高温时段,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此时气温最高且紫外线最强,尽量减少在此期间的外出。若确需出行,请提前15分钟涂抹SPF30以上的防晒霜,重点涂抹面部、颈部、手臂等暴露部位,并每隔2小时补涂一次;同时佩戴宽檐帽和太阳镜,以遮挡阳光直射。随身携带湿毛巾和便携小风扇,每隔20分钟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以加速散热。



不同出行场景需针对性防护,户外工作或运动时,每30分钟休息一次,选择树荫、凉亭等阴凉处歇脚,及时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自驾出行前检查空调性能,车内不放置打火机、香水等易燃易爆物品;长时间驾车时,每隔1小时停车休息,到通风处透气补水。乘坐公共交通时,避开高峰时段,减少在拥挤闷热车厢内的停留时间。

居家防暑:环境调节+细节优化,营造清凉空间

居家防暑的关键在于通过遮阳、通风和物理降温等多种方式,有效降低室内温度,提升居住舒适度。首先,遮阳是防暑的首要措施,应在向阳的窗户上安装遮光窗帘,清晨时关闭向阳的门窗,以保留夜间的凉爽气息;待傍晚气温下降后,则打开所有门窗,形成空气对流,加速室内热气的排出。此外,若阳台空间允许,可摆放几盆藤蔓植物,如绿萝、牵牛花等,其叶片不仅能遮挡部分阳光,还能通过蒸腾作用进一步降低温度。



物理降温是环保又有效的方法,在室内放置几盆清水,或在风扇前放一盆冰,利用水分蒸发吸热降低空气温度。用湿拖布擦拭地面、墙面,每2小时擦一次,能快速带走室内热量。南方湿度较高的地区,可搭配除湿机使用,避免高湿环境导致体感更闷热。

家电使用也有讲究,空调温度设置在26-28℃,开启“除湿”模式,既能降温又能减少室内湿度,体感更舒适;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保证制冷效率,避免灰尘堆积影响健康。电风扇调至摇头模式,促进室内空气循环,避免直吹身体引发不适。床上用品换成棉质或亚麻材质,有条件可使用凉席,但睡前最好用湿毛巾擦拭凉席,避免过凉刺激皮肤。

应急处理:分级应对,科学化解中暑风险

中暑分先兆、轻度、重度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处理方式不同,及时干预能有效避免症状加重。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此时需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休息10-15分钟,补充100-200毫升淡盐水,症状通常会快速缓解。

轻度中暑时,体温升高至38℃以上,伴随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先兆中暑处理基础上,需加强降温措施。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或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这些部位,每次敷10分钟更换一次。补水时依旧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若30分钟内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



重度中暑表现为肌肉痉挛、意识模糊、昏迷等,属于急症,必须立即拨打120。等待救援期间,持续进行降温处理,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脱去衣物,用冷水擦拭全身;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需要注意的是,重度中暑不可自行用药,及时送医是关键。

夏季防暑没有“捷径”,核心在于把饮食、出行、居家等日常措施落到实处。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防护方法,关注身体发出的不适信号,提前预防、科学应对,就能有效避免中暑困扰,轻松度过高温季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先升后降!陕西即将大降温

先升后降!陕西即将大降温

鲁中晨报
2025-11-20 16:13:16
网红“巧手花艺”去世,年仅44岁,上月刚二婚,女儿还在坐月子

网红“巧手花艺”去世,年仅44岁,上月刚二婚,女儿还在坐月子

180视角
2025-11-19 10:26:52
50万赔偿款一个月输光,网友痛心:这就是财不外露的教训!

50万赔偿款一个月输光,网友痛心:这就是财不外露的教训!

特约前排观众
2025-11-19 00:10:06
广东模特冠军诞生!你还敢嘲笑辽宁吗?

广东模特冠军诞生!你还敢嘲笑辽宁吗?

麦杰逊
2025-11-18 11:33:20
被无数人吐槽的“蠢设计”,了解正确用法后:蠢的是我自己

被无数人吐槽的“蠢设计”,了解正确用法后:蠢的是我自己

美家指南
2025-11-18 17:29:04
十五运会广州限行今晚结束!残特奥会限行将于12月5日开始

十五运会广州限行今晚结束!残特奥会限行将于12月5日开始

南方都市报
2025-11-20 16:47:47
建国后,被问当年为何没杀掉毛主席,赵恒惕苦笑:他的能量太大了

建国后,被问当年为何没杀掉毛主席,赵恒惕苦笑:他的能量太大了

优趣纪史记
2025-11-14 16:51:35
全运男子10000米金牌易主,跑第一的犯了什么规?

全运男子10000米金牌易主,跑第一的犯了什么规?

体坛周报
2025-11-20 17:38:11
敢一人说一个行业内幕吗?网友:我想听个关于服装的内幕

敢一人说一个行业内幕吗?网友:我想听个关于服装的内幕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0-28 00:05:22
成都一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被查

成都一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被查

鲁中晨报
2025-11-20 18:13:10
江苏假博士背景曝光,势力大不差钱,产业遍布多省,难怪能骗众人

江苏假博士背景曝光,势力大不差钱,产业遍布多省,难怪能骗众人

削桐作琴
2025-11-19 22:29:13
日本专家对比中日军事实力:若发生空战和海战,还是日本更强?

日本专家对比中日军事实力:若发生空战和海战,还是日本更强?

云上乌托邦
2025-09-04 11:45:33
破产后,王中磊搬新家还住别墅,院子稀稀拉拉,老婆叹回不到以前

破产后,王中磊搬新家还住别墅,院子稀稀拉拉,老婆叹回不到以前

阿讯说天下
2025-11-16 15:01:59
佳木斯市委书记丛丽已任黑龙江省政府党组成员

佳木斯市委书记丛丽已任黑龙江省政府党组成员

澎湃新闻
2025-11-20 17:58:26
全运会乒乓球:男团铜牌出炉!广东3:0获胜,林高远登上领奖台

全运会乒乓球:男团铜牌出炉!广东3:0获胜,林高远登上领奖台

国乒二三事
2025-11-20 11:58:29
日常过成诗,穿搭要精致

日常过成诗,穿搭要精致

侦姐有料
2025-11-06 19:29:41
合肥上空出现鱼鳞云,绵延不绝 气象专家解读

合肥上空出现鱼鳞云,绵延不绝 气象专家解读

极目新闻
2025-11-20 19:40:40
眼看高市早苗要撑不住,美国海军部长访日又拱火,不许日本退缩?

眼看高市早苗要撑不住,美国海军部长访日又拱火,不许日本退缩?

博览历史
2025-11-19 18:28:49
6亿成本拖了8年,《美人鱼2》烂尾,华谊连亏5年,周星驰也很无奈

6亿成本拖了8年,《美人鱼2》烂尾,华谊连亏5年,周星驰也很无奈

电影票房预告片
2025-11-19 23:17:51
东部第二,历史第一,三巨头合砍100+,湖人要后悔了

东部第二,历史第一,三巨头合砍100+,湖人要后悔了

体育新角度
2025-11-20 19:32:22
2025-11-20 20:20:49
健食小百科
健食小百科
每日健康干货分享|饮食、运动、睡眠、心理、慢病护理全维度覆盖
12文章数 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头条要闻

媒体:中日之间交锋继续 全世界都是"当事方"

头条要闻

媒体:中日之间交锋继续 全世界都是"当事方"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科技要闻

马云发话了:冲第一

汽车要闻

AI驱动内容营销新纪元 2026网易年度新车总评榜揭晓

态度原创

数码
家居
亲子
健康
公开课

数码要闻

路由器卖1299元还能爆,华为「日照金山」出圈全靠长得好看?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亲子要闻

爷爷奶奶的梦中情孙?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