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ETF之家)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受益于BD出海落地、优秀的临床数据读出以及政策端支撑,板块呈现显著的超额收益,而近期盘面上出现一些波澜,又难免让人怀疑创新药是否真的进入高景气周期。
随着三季度财报陆续披露,检验创新药业绩成色的节点到了,直接上数据:根据国信证券统计数据,创新药板块上市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8.3亿元,同比增速22.1%;期间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速71.4%。若想借助指数化投资一键布局业绩高增的港股创新药龙头,不妨关注港股通创新药ETF南方(159297)。
分季度看,今年前三季度业绩稳步增长,其中第三季度续创新高实现营业收入192.1亿元,同比增速51.0%;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速达到惊人的147.1%,详细数据如下:
![]()
此外,根据已经公布三季度财报数据的港股创新药企业来看,呈现趋同的态势,比如百济神州Q3实现收入100.77亿,同比增速41.1%,归母净利润6.9亿;信达生物Q3收入33亿+,增速超过40%;诺诚健华、药明康德等企业均获得两位数增速。
双维度验证,无论是从前三季度看总量还是单季度增速展现,今年的创新药板块石锤进入业绩的拐点,这是毫无疑问的。
促使创新药进入业绩拐点的来源,我认为有三方面:
1、医保覆盖与新适应症拓展
医保支付端加速扩大创新药覆盖面,体现在两方面:在时间上,新药从获批到纳入医保的平均时间由约5年降至约1年,约80%的创新药可在上市2年内进入医保支付;在覆盖上,2018~2024年累计将149种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其中仅2024年就纳入91个药品。
截至2025年5月,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支付约4100亿元,带动相关药品销售超6000亿元,这些都体现在创新药企的业绩上;
2、重磅新品持续放量
我举几个创新药大单品案例给大伙参考,仅今年上半年,比如百济神州的百悦泽(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约125亿元(+56%),其中美国市场约89.58亿元;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国内销售额约26.43亿元(+20.6%);又比如恒瑞医药在创新药方面上半年销售额达到了75.7亿元,同比增速14.5%,其中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等医保内品种保持快速增长;
3、BD与创新药出海同步增长
交易侧,国内创新药License-out延续高景气,据医药魔方数据,2025前三季度中国License-out总金额共计920.3亿美元,预计年内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突破1000亿美元,这些里程碑款项为企业营收增长带来实实在在的增长。
头部大单品出海放量,除上面讲到百济神州的(百悦泽)外,好些大单品在海外市场获得颇为丰厚的收益,比如传奇生物与强生合作的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数据显示2025年Q1~Q3销售额分别约3.69/4.39/13.32亿美元,年度销售额已突破10亿美元等。
以上三点正是国内创新药企进入高景气周期的主要驱动力。
创新药高景气只是开始
展望未来,国内创新药大概率维持高增长,从两方面可以预见国内创新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其一,AI助力创新药研发,提升全球竞争力;
就在上周,国内医药AI企业晶泰科技发布公告,旗下生物药研发创新平台Ailux 与礼来达成了一项多靶点战略合作与平台授权协议,付款总协议价值高达3.45亿美元(约25亿人民币)。
这是继2023年礼来与晶泰签约2.5亿美元AI小分子药物发现合作订单之后的再度携手合作,意味着晶泰科技的AI药物发现及开发系统,在小分子、大分子领域均得到了国际顶尖大药企的认可。
我查了下数据,创新药企业利用AI强化靶点发现和分子生成的能力,可以大幅增加研发效率,在研发周期上可缩短三分之一(有过去的4-6年提升至1-1.5年),在研发费用方面可大幅降低成本(甚至低于90%)。
以目前国内在研管线的体量和AI助力,国内创新药的竞争力必然持续在线。
其二,拓展全球临床开发;
国内创新药企正在加速布局全球临床开发,好些公司正尝试NewCo、Co-Co(合作开发)等方式进行海外的临床开发,通过这一方式,既可以满足比如美国FDA的监管要求又能特定市场保留更多潜在的商业化权益,可谓是一举两得。
![]()
创新药指数标的如何选?
医药类指数是目前指数标的里头最为丰富的一类,各种细分指数合计数十只,就比如创新药,主流创新药指数比如国证港股通创新药、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恒生沪深港创新药、CS创新药、SHS创新药等,那么哪只指数更能打呢?
用数据说话,下图统计了5只创新药指数过去两年(2023.11.17-2025.11.18)的表现,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该指数近两年涨幅55.32%明显跑赢其他指数,此外相比涨幅接近的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其波动率更低,详细表现如下图所示:
![]()
我详细对比了国证港股通和中证港股通两只创新药指数,编制上最大的区别是国证只保留创新药企业,而中证的这只指数底层资产涵盖了CXO细分领域。
根据历史数据对比,过去1、3、5年两只指数表现基本重合,如果单独考虑创新药(剔除CXO)则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表现更好(CXO过去5年大幅跑输)。
透过指数前十大成份股可以看到,其底层资产是清一色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如果要把握创新药发展趋势,显然高度聚焦创新药的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是更好的选择。
![]()
截至11月18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PE为40.3倍,处于近5年35.94%历史百分位,加上其较高的盈利增速即便是大涨之后的创新药仍然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
![]()
投资标的方面,港股通创新药ETF南方(159297)是目前跟踪这一指数中综合费率最低的ETF,其凭借0.2%目前市场上最低一档费率深受投资者欢迎,该产品9月初上市以来份额从4.06亿份持续飙升,截至11月11日份额达到了15.68亿份。
在不确定性中捕捉确定性的产业趋势,指数化工具有助于分散风险。当聚焦创新药龙头的长期逻辑趋于明朗,省到就是赚到已成为共识的情况下,选择像港股通创新药ETF南方(159297)这样兼具纯度与成本优势的工具作为指数投资标的,不失为一种理性的投资策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