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集群
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以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标志的大变革,与此同时,全球经贸格局也正在深刻调整,“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趋势加剧。在这一历史性交汇点上,中国汽车产业也迎来了国际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体系出海”的历史性跨越。在此背景下,推动高水平开放已成为决定中国能否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以产业集群为单位,在制度型开放、规则标准开放、供应链开放三大维度上开展高水平开放的前沿实践,开启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出海”的崭新篇章。
一、高水平开放驱动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
(一)以“制度型开放”优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制度型开放是我国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优化国内制度环境等方式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汽车产业领域,制度型开放的目的是构建与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体现为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消隐形壁垒,确保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在资质许可、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政策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在优化国内制度环境方面,体现为建立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机制,加强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汽车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通过深化制度型开放,中国汽车产业集群正在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的转变,并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以“规则标准开放”提升汽车产业集群国际话语权
“规则标准开放”是指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并在优势领域主导全球标准制定,它正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全球规则标准的“跟随者”向“制定者”转变,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增强的关键一环。规则、标准是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当中国汽车产品进入海外市场时,符合当地标准是基本门槛。若中国标准能被目标市场采纳,将极大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与适配成本。当前,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路线尚未完全定型,通过前瞻性的标准布局,可以引导全球产业链按照中国主导的技术路径发展,从而确保我国汽车产业始终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三)以“供应链开放”增强汽车产业集群安全韧性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正在经历重大变革,贸易壁垒、地缘政治、技术革新和气候压力等因素交织,推动其向短链化、本土化、区域中心化发展。因此,供应链开放是我国汽车产业应对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提升韧性和风险应对能力的关键一招,其核心是打破界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实现资源整合,从而提升整个区域汽车产业链的效率和韧性。目前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是区域协同,即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邻近地理范围内开展协作网络,形成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区域产业链布局,降低单一环节中断风险。二是平台整合,即通过平台构建,为集群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难以独自构建的海外市场渠道、售后服务网络和合规支持,进而降低企业国际化门槛和风险。
二、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一)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制度型开放”的实践
逐步践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是我国汽车产业领域制度性开放的关键性事件,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具体体现。2018年,我国取消了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外资股比限制,到2022年,乘用车制造企业外资股比限制也被取消,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我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进驻为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极大地带动了上海和周边地区汽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产业链本土化率超过95%。通过深度嵌入特斯拉供应链,本土零部件企业学习和掌握了特斯拉在制造工艺、质量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标准。这种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令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深度嵌入特斯拉全球产业链,还获得其他国际汽车企业的认可。作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整车制造企业,特斯拉快速推动供应链本地化,带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上海临港新片区的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特斯拉的“磁吸效应”吸引了大量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带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上海临港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地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还是特斯拉全球出口中心,生产的车辆销往欧洲、亚太等多个市场,助力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体系。
![]()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此外,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在优化国内制度环境方面也有诸多实践。2025年,长三角地区在协同立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沪苏浙皖四地人大常委会协同制定、各自通过了《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这是长三角首部以协同立法形式针对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该《决定》着力于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跨区域协同,旨在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破除壁垒、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苏州还在跨域标准互认与场景互通方面有所行动,2025年5月,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苏州市推动智能车联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跨域道路测试互认互通,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和测试结果互认互通。这一政策创新能够有效解决区域内测试标准不统一带来的重复测试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是打破行政壁垒、构建统一大市场的具体体现。
![]()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二)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规则标准开放”的实践
近年来,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持续推进“规则标准开放”,将中国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全球认可的规则和标准,引导全球技术路线向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2023年以来,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联合汽车电子、上汽通用等企业已主导或参与制定汽车安全、智能网联、环保降噪等领域的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百余项。2025年7月,上海浦东明珠国际标准化研究院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创意数字设计技术委员会(ISO/TC 350)秘书处的工作,有助于将中国在数字创意设计领域的实践和需求直接融入国际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为智能网联汽车未来的数字化应用奠定了标准基础。
![]()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三)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供应链开放”的实践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围绕“供应链开放”也有不少实践,其核心目的是打破地域界限,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共建共享平台、创新合作机制等,提升整个区域汽车产业链的效率和韧性。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已形成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即“上海研发+苏浙皖制造+全球市场”的立体化格局,供应链实现高效协同。长三角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是产业链开放的高级形态,意味着供应链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或园区,而是基于比较优势,在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内进行网络化布局和实时协同,进而达成整个区域内的生产效率最大化。
![]()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2025年,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基地成立,基地集技术交流、采购对接、标准互认、售后服务、渠道建设、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出海服务。基地也是推动中国方案从“高效输出”向“全局赋能”升级、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要载体,有助于长三角汽车产业链构建全球供应链和市场体系。
三、启示建议
(一)深化“制度型开放”,优化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全面落实汽车产业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障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标准制定,清理歧视性政策与采购壁垒,杜绝“隐形补贴”和“政策洼地”。
系统梳理并发布《长三角汽车产业亟需统一的标准清单》,明确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优先征集标准清单,并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对清单建立年度更新机制,持续纳入新兴技术领域的标准需求。
(二)推进“规则标准开放”,抢占汽车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制高点
鼓励长三角汽车产业主体牵头或参与制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并给予资金奖励,提升集群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在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跨境、公平竞争、政府采购、劳工标准等方面加强协调性研究,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发展权益的前提下,稳妥推进国内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区域,在数据跨境流动、跨境金融、高端制造准入等领域,开展压力测试和先行先试,为全国层面的规则标准开放探索经验。
(三)强化“供应链开放”,夯实汽车产业集群生态基础
巩固和提升长三角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鼓励各地依据自身优势进行更精细化的错位布局和功能互补,例如上海强化研发和芯片设计,江苏专注动力电池,浙江发展精密模具和压铸,安徽主攻整车制造和轻量化材料等,进一步提升集群协同效率。
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出海基地”的功能做实做深,不仅强化其展示和对接功能,更应拓展至跨境融资、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服务领域,打造成企业出海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鼓励长三角各地市政府、链主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设立“长三角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基金”,以市场化的方式从资金端支持汽车产业集群的区域协同。
作者信息
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产业文化融合处 赵君怡
联系电话:13126680771
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编辑:刘岳霖
审核:董温彦
电话:010-68209938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1号楼28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