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专注于毫米波雷达芯片研发的厦企——矽杰微电子(厦门)有限公司(简称“矽杰微电子”)完成C1轮增资。本轮增资由中信建投资本领投,常州启泰创投和常州元科创投联合跟投。
厦企受资本青睐的背后,是毫米波雷达正迎来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窗口期。作为传感器家族的重要成员,毫米波雷达凭借高精度探测、全天候工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正加速“上车”。
一直以来,厦门的传感器企业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持续发力,打造的传感器方案早已应用于生产生活多个方面。例如专注于车规级4D成像雷达感知方案的赛恩领动(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赛恩领动”)迎来重要突破,厦门旷时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旷时科技”)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毫米波雷达深度融合,发力智慧养老领域。
打入国际头部车企供应链
矽杰微电子是毫米波雷达芯片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早在2017年,其就开发出了第一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集成度24GHz雷达SOC(系统级芯片)。如今,矽杰微电子已构建起覆盖24GHz(千兆赫兹)、60GHz、77GHz全频段的毫米波雷达芯片产品矩阵。
据介绍,矽杰微电子不仅提供高性能芯片,还可交付涵盖天线设计、信号处理算法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客户涵盖汽车、无人机、智能家电、安防等多个领域。
凭借着在毫米波雷达芯片领域的持续深耕,矽杰微电子成功敲开了国际头部车企“大门”。今年7月,公司宣布与国内头部一级供应商(Tier1)展开深度合作,获得头部整车厂的“脚感应尾门开启”(即用户抬脚示意,后备厢自动开启)的定点项目,助力“中国芯”在车规应用中实现新突破。
与此同时,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正成为矽杰微电子快速增长的业务板块之一。目前,其毫米波雷达芯片已供应多家头部无人机企业,应用于避障、精准悬停等核心功能。
“需求牵引供给。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以及毫米波雷达技术升级、成本下降,毫米波雷达的装机率显著提升。”矽杰微电子董事长卢煜旻表示,毫米波雷达正从车用到消费级应用场景拓展,“我们也坚定看好这一趋势,将持续紧扣国产化、智能化方向,推动毫米波雷达技术在更广阔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赋予车辆感知力
矽杰微电子并非个例。在厦门,多家深耕毫米波雷达技术的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今年11月初,落户火炬高新区的赛恩领动迎来双重突破:赛恩领动厦门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最大设计产能达年产1000万颗4D(四维)雷达;同时,公司全新一代卫星架构4D成像雷达5R(即集成5个毫米波雷达)系统发布即量产,该系统能探测到400米外的目标,破解传统雷达痛点。
据悉,4D毫米波雷达相较传统毫米波雷达,不仅能探测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水平角度,还能识别垂直高度信息,实现对静态障碍物的识别。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宣布新车搭载4D毫米波成像雷达,该技术进入快速增长期。
自2021年成立以来,赛恩领动专注于车规级4D成像雷达感知方案的规模化、量产化落地。截至目前,其客户涵盖蔚来等五个主流车厂,车型适配从L2(组合驾驶辅助)至L4(高度自动驾驶),累计交付10个车型。
居家老人的“隐形守护者”
在民生关切的智慧养老领域,厦企的毫米波雷达技术同样表现亮眼,已应用于跌倒监测、睡眠呼吸监测以及紧急预警等。
在厦门旷时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一位参观者望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心率、呼吸数据,不禁疑惑:“人躺在床上,没戴任何设备,这些数据是怎么测出来的?”
答案就藏在床头那个不起眼的“小盒子”里——这是一台内置毫米波雷达感知模块的设备。它发射的电磁波能捕捉人体细微动作与呼吸起伏,再经人工智能算法过滤环境干扰、降低误报率,最终实现“无感监测”。
“我们是行业内最早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毫米波雷达深度融合的企业之一。”旷时科技董事长张远燚介绍,传统毫米波雷达作为单一传感方式,常因环境变化出现误判。公司通过引入深度学习模型,让设备具备环境自适应能力,显著提升了在复杂居家场景中的稳定性与准确性。目前,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老人居家监护、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等场景,助力康养行业智能化升级。
厦门日报记者林露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