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天才少女”陈妤颉成十五运会双冠王:“我要戒骄戒躁”

0
分享至

https://sv.cyol.com/appvideo/svideo/20251120/sv_96fe7fe04526cce0a5ecb2e33ee5b0b805ENY.mp4

校媒记者探访三峡工程博物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梅从政/摄

在三峡工程博物馆运行保障部刘逸飞的讲解中,三峡工程的百年追梦历程徐徐展开。“从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设想,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三峡工程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心血。”刘逸飞指着展柜中泛黄的设计图纸说。博物馆复原了当年人大会议现场,通过直播,观众们可以沉浸式感受当时的氛围——这是我国唯一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重大水利枢纽工程。

面对“长江洪水如何形成”的提问,刘逸飞用一组数据回应:“自西汉到清末的2100多年间,长江共发生了214次洪水,平均每10年一次。”刘逸飞提到,2020年8月20日,三峡工程成功抵御了建库以来最大洪峰,入库流量达7.8万立方米每秒,确保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工程馆,三峡大坝混凝土芯样静静陈列在展柜上,其光滑致密的质地吸引着曾伊可的目光。“这代表着三峡工程的优良质量。”三峡工程博物馆藏品管理部熊傲介绍,三峡建设者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严控质量,在大坝中埋设了1.2万余支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控。“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最大水深达60米,综合难度为世界之最。我们首创了深水平抛垫底等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一世界级难题。”展区中央,混凝土快速浇筑系统比例模型生动再现了当年创下世界纪录的施工场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中国水电工程的硬核实力。

工程馆内展示了中华鲟、红豆杉、荷叶铁线蕨等长江三峡地区的珍稀动植物标本。熊傲介绍,做好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三峡集团长期以来开展以中华鲟为代表的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研究及实践工作。

“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刘逸飞在展示郑守仁院士的工作笔记时说。这位被称为“三峡之子”的长江委总工程师带领团队攻克了大江截流等关键技术难题。展柜中,一套密密麻麻记录着计算数据的笔记本,无声诉说着建设者的工匠精神。


校媒记者探访三峡工程博物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梅从政/摄

在水电馆内,68位水电院士的照片墙引人注目。三峡工程博物馆宣传教育部方正艳动情讲述:“张光斗院士在抗战初期放弃哈佛深造机会毅然归国,陆佑楣院士提出‘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号召,最终被提炼升华为三峡精神……他们是中国水电事业的开拓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为我国水电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筑起了我国水电发展的精神丰碑。”

在好奇水电研学中心,中青校媒记者在“自然水利工程师”游戏中用树枝搭建水坝,通过“磁力发电”装置点亮城市模型。“我们将复杂的水电知识转化为趣味探索。”三峡工程博物馆宣传教育部的李冬梅表示,1154平方米的互动展区帮助来这里的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激发科学兴趣,为“双碳”目标培养未来的工程师。


校媒记者探访三峡工程博物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梅从政/摄

中国水电技术和装备已全面实现“走出去”,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三峡集团EPC总承包模式建设的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就是其中重要代表。“从1912年的石龙坝,到2022年的白鹤滩,中国水电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郑雯双在结束探访时感慨,“我看到了超级工程的规模,更感受到中国在生态保护、国际合作中的担当。”


三峡工程博物馆和远处的三峡大坝。三峡工程博物馆供图

据悉,“校媒记者探访企博联展计划”旨在组织校媒大学生记者走进企业博物馆、创新展厅等场所,通过直播方式传播企业历史与文化,搭建青年学生与产业一线沟通的桥梁,发挥“以产启智、以创育人”的实践教育功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柯文哲结局已定,岛内曝退党潮,大陆判断没错,两岸统一大势所趋

柯文哲结局已定,岛内曝退党潮,大陆判断没错,两岸统一大势所趋

起喜电影
2025-11-19 09:17:26
中英香港谈判中方为何吃暗亏?因我方出内鬼,6年后中央布局抓捕

中英香港谈判中方为何吃暗亏?因我方出内鬼,6年后中央布局抓捕

阿胡
2024-10-11 16:54:21
当初的董文华事件

当初的董文华事件

张家九小姐
2025-09-25 15:26:51
出乎意料!继王曼昱后,陈梦也避开跟孙颖莎打比赛,放弃女单一号

出乎意料!继王曼昱后,陈梦也避开跟孙颖莎打比赛,放弃女单一号

侃球熊弟
2025-11-19 17:44:51
正式退出,张子宇发声,官宣决定,分歧曝光,宫鲁鸣遗憾

正式退出,张子宇发声,官宣决定,分歧曝光,宫鲁鸣遗憾

乐聊球
2025-11-20 09:30:22
难怪解放军连续出重拳,日方极力隐藏的武器,被中方发现了

难怪解放军连续出重拳,日方极力隐藏的武器,被中方发现了

凡知
2025-11-19 21:30:09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混沌录
2025-10-22 21:54:06
王晶一番话,揭开富豪李兆基离婚内幕,难怪离婚后单身了40年

王晶一番话,揭开富豪李兆基离婚内幕,难怪离婚后单身了40年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1-19 20:14:31
离婚六年偶遇前岳母在卖菜,我塞给她两万块,隔天前妻的快递到了

离婚六年偶遇前岳母在卖菜,我塞给她两万块,隔天前妻的快递到了

涛哥讲堂
2025-11-11 16:00:58
小米庭审爆雷:“雷军不懂结构”“宣传不算数”?

小米庭审爆雷:“雷军不懂结构”“宣传不算数”?

一盅情怀
2025-11-19 15:49:29
今晚8点 世界杯附加赛抽签:欧洲16队+洲际6队 争夺最后6席

今晚8点 世界杯附加赛抽签:欧洲16队+洲际6队 争夺最后6席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20 11:20:27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小怪吃美食
2025-11-14 08:01:04
挪用300万土地补偿款帮哥哥还债,还受贿210万 河南一县水利局原局长被判6年5个月

挪用300万土地补偿款帮哥哥还债,还受贿210万 河南一县水利局原局长被判6年5个月

红星新闻
2025-11-20 14:14:11
詹姆斯曾在抢七跟对手说要打满全场!对手呆若木鸡!

詹姆斯曾在抢七跟对手说要打满全场!对手呆若木鸡!

氧气是个地铁
2025-11-20 18:24:52
宇野美玲:岛国G级00后天然萌妹,性感身材太顶了!

宇野美玲:岛国G级00后天然萌妹,性感身材太顶了!

一抹暖阳
2025-09-29 20:25:50
金价,突然大逆转

金价,突然大逆转

山西晚报
2025-11-19 18:25:33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阿纂看事
2025-07-25 17:12:19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冰点历史
2025-07-15 09:33:13
一个奇怪的现象:50岁以后的人,能活到90岁的,基本上50岁的时候,就戒掉了这3件蠢事,尤其是最后一件事!

一个奇怪的现象:50岁以后的人,能活到90岁的,基本上50岁的时候,就戒掉了这3件蠢事,尤其是最后一件事!

东林夕亭
2025-11-19 08:41:35
宁波5月龄女婴接受心脏手术后不幸离世,医生称孩子血管脆,手术失败和自己无关

宁波5月龄女婴接受心脏手术后不幸离世,医生称孩子血管脆,手术失败和自己无关

观威海
2025-11-20 15:42:13
2025-11-20 18:44:49
中国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47561文章数 5938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开奥迪上班被婚车车队当成头车 7台奥迪跟到工厂

头条要闻

男子开奥迪上班被婚车车队当成头车 7台奥迪跟到工厂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换购价15.98万起 广汽丰田全新威兰达上市

态度原创

家居
时尚
本地
旅游
手机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这四组绝美的冬季配色,很“暖”!

本地新闻

卖力整活儿的大湾鸡,靠疯癫成了新顶流

旅游要闻

初冬的台儿庄古城褪喧嚣之韵绘诗意长卷

手机要闻

消息称vivo X Fold6走普及路线,正测试骁龙8 Gen 4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