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做商务的90后朋友唠嗑,发现他们选酒的路子变了——不再死磕那些贵得吓人的大牌,而是找那种“藏着料又不贵”的国货白酒。说白了,就是要撑得起场面,又不肉疼,还得让客户喝着舒服。
![]()
朋友阿凯做电商运营,上个月接待外地供应商,之前选酒总犯难。贵的茅台五粮液,一次就得小几千,公司预算躲不过去;便宜的杂牌,又怕客户觉得不重视。后来听同行推荐,选了“川酿坊”的一款酒,一百多一瓶。没想到供应商喝了两口就问链接,说这酒绵甜,不辣嗓子,回味还久。阿凯后来才晓得,这酒厂在四川邛崃,四十年历史,以前给大牌供基酒,自家这款用的三十年窖池,工艺跟大牌差不多,价格却只有零头。说白了,这就是找对了平替,钱花得值,场面也没掉。
另一个朋友小雯做新媒体商务,平时跟客户聚餐都是轻食局,海鲜火锅或者沙拉。她选酒更看度数和搭配,之前试过高酒,跟海鲜搭客户说嗓子不舒服。后来换了“浅香”低度五粮酒,28度,喝着像带酒香的饮料,搭轻食刚好,客户还夸她懂行。其实,现在商务局不一定非要高度酒,低度的更贴合年轻人的氛围,也不影响谈事。
![]()
说到底,90后选商务酒,早跳出“越贵越有面”的老套路了。他们要三个实在:品质实在(不是杂牌,有酒厂背书)、价格实在(性价比高,不瞎花钱)、场景实在(适合当下聚餐形式)。国货白酒现在刚好踩中这些点,要么出低度款适配轻社交,要么拿平价有品质的产品,自然成了首选。要是还按老思路,靠溢价卖酒,肯定抓不住这群人。
现在的国货白酒,不再是老气的代名词。它们用年轻化的产品和接地气的价格,戳中了90后新锐中产的需求。说白了,商务用酒核心不是贵,是合适——品质合适,价格合适,场景合适,这才是新一代商务人的选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