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成为中华民族的“飞天第一人”。许多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在杨利伟的随身装备中,竟然有一把手枪!
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浩瀚太空,难道真有需要动枪的危险?其实,这个看似离谱的配置,并非科幻电影里的“星球大战”,而是源于人类航天史上一次真实且惊险的教训。这把枪的使命,不在天上,而在地上。
![]()
首先要明确一点: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中,常规手枪根本无法击发,而且飞船内外压根不存在需要枪械来应对的威胁。这把枪真正的用武之地,是在返回地球之后,着陆之前。
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打开降落伞后,其落点并非百分百精确固定。虽然地面有庞大的搜救队伍,但从返回舱触地到救援人员抵达,可能存在一个时间窗口。
在此期间,宇航员必须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初步生存和自卫。而手枪,就是为他们在这段“空窗期”内准备的关键生存装备之一。
![]()
它的核心用途有两个:一是发出信号:在野外,鸣枪是引起搜救人员注意、标明自身位置的有效方式之一,声音能传得很远。
二是野外防卫:这才是重中之重,防备的不是外星人,而是地球上的野生动物。
给宇航员配枪,这一传统并非中国独创,它直接源于苏联一次极其惊险的航天事故。
1965年,苏联“上升2号”飞船在返回地球时,自动导航系统失灵,宇航员列昂诺夫和别利亚耶夫被迫手动应急操作,导致飞船严重偏离预定着陆点。最终,他们的返回舱坠落在乌拉尔山脉深处一片白雪皑皑的原始森林里。
![]()
救援队伍一时难以抵达。两位宇航员在舱内熬过了一夜,周围不断传来狼群和其他野兽的嚎叫声。他们手无寸铁,只能紧紧蜷缩在冰冷的返回舱里,听着舱壁被野兽抓挠的声响,度过了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夜。
万幸的是,野兽没有攻破返回舱。直到第二天,救援人员才滑雪赶来,将他们成功救出。
这次与野兽“亲密接触”的恐怖经历,给苏联航天部门上了沉重的一课。自此之后,为所有执行航天任务的宇航员配备生存手枪,成为了一项强制性的安全规定。这把枪,就是为了确保宇航员在遭遇类似极端情况时,拥有最基本的自卫和求救能力。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起步阶段,就充分借鉴了国外(尤其是苏联/俄罗斯)的经验教训。因此,为杨利伟配备手枪,正是这种严谨、细致、将航天员安全置于首位的体现。这是一种对历史教训的铭记,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极致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生存手枪”通常不是普通的军用手枪,而是特制的多功能武器。例如苏联/俄罗斯为宇航员配备的TP-82型生存手枪,就非常经典。
它有三根枪管,既能发射信号弹,也能发射霰弹和步枪子弹,可以用来打猎获取食物,也能有效驱赶和对付中大型猛兽,是名副其实的“荒野求生”利器。
![]()
如今,随着回收技术越来越精准,搜救效率大幅提升,宇航员遭遇野兽围攻的概率已微乎其微。但“生存手枪”或其替代的现代化生存装备,依然是宇航员“应急生存包”里的标准配置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