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对写熟悉的生活,一直抱有坚定信念,只有那个靠得住些。咀嚼过的生活,方便省察,也容易理出头绪来。尤其是亲身经历过的,有时还会在梦中重演,惊出一身冷汗。即使梦醒,也久久不能释然,还在想着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能重新来过。可一切已是涛走云散,物是人非了。我只能在小说中寻找一种重构,让真人真事隐去,全然依小说的逻辑去编织故事。”近日,长篇小说《人间广厦》作者陈彦在谈及新作时表示,小说写作的根本在于通过平凡故事创作出“对人性有极深的击穿能力”的作品。
《人间广厦》从西京文化艺术研究院福利分房落笔开始,一幕幕事关人之身心安居,包括传统与现代、地上与地下、自我和他者,古与今、天与人、心与物,爱与欲的人间喜剧就此展开……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认为,从“舞台三部曲”到《星空与半棵树》,再到《人间广厦》,陈彦在写作上不停攀登,继续开掘。《人间广厦》于矛盾中见人间真相,激发出强烈戏剧张力,引发出对命运、人性的拷问,再现“生活的复杂性”;同时穿插大量戏曲元素,把人间烟火气跟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元素以及现代小说叙事方法融合为一体。
![]()
陈彦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著有长篇小说《装台》《主角》《喜剧》《星空与半棵树》等。
谈起《人间广厦》写作缘起,他分享了早年为分房而煎熬的经历,“不过,小说写着写着也就不是一个单位分房的事了,而是以分房为切入点,书写人物命运,探讨人何以栖居,是对微观单位分房事情的延展,让它尽量辐射到城市乡村的不同角落,甚至进入历史的‘掩埋’深层,去看有关生命安居与精神栖息的不同维度、面向,从而也为人生现实的物欲、物役、物累、物困,打开一点减压的阀门。”
![]()
评论家白烨将陈彦写作概括为“平民美学”,即始终关注底层百姓,为人民写作。“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生活的角度和背后的美学追求,就是平民视角——为百姓代言,为人民写作。”
“小说具有丰富的矿脉和路径,仰望星空、胸怀江山的质地,让读者在书中找到呼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认为,《星空与半棵树》是陈彦写作上的一次超越,而《人间广厦》又有新的拓展,超越了简单“分房”叙事,其核心是“分人”,通过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喟叹的回应。
“从日常生活中人物举止做派、服饰、言行、习惯、心理等细节的描摹来看,陈彦真的是钻入了生活底部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谈到,无论是《人间广厦》人名与词牌名的关联,还是每章首句或首句前几字作为标题的命名特色,都关联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悠久传统,“《诗经》《论语》是这样,在杜甫、李商隐诗中也有这样的特质,彰显了作家与这块土地的关联、与土地上的人民的关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