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严格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通过规范天然草场管理、大力实施人工种草与生态修复、积极延伸产业链条等多元化举措,推动锡林郭勒盟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共赢的新路径。
严格规范管理,守护天然草场资源。锡林郭勒盟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天然牧草地面积占比高达99.64%。为科学利用与保护这片绿色宝藏,盟林业和草原局于2025年6月印发《关于加强草原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天然打草场管理,推动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目前,全盟各地通过提前发布打草公告、广泛宣传动员,累计发放宣传单及知识明白卡9100余份,并组建74个执法巡查组,出动巡查人员1415人次、车辆557台次,开展常态化巡查,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如今,锡林郭勒盟打草场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左右,为草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草原恢复,坚固生态修复根基。锡林郭勒盟在加强天然草场保护的同时,大力推进人工种草和草原改良,持续提升草原生态质量和牧草供给能力。2025年,锡林郭勒盟接到人工种草和草原改良任务170万亩。全盟上下积极行动,截至目前,已完成470.99万亩,任务完成率高达277%。其中,人工种草151.34万亩,完成率445%,草原改良319.65万亩,完成率235%。这些举措显著增强了锡林郭勒盟草原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延伸产业链条,激活产业发展动能。锡林郭勒盟积极引进内蒙古森恰、西北红、丰佐纪元、联动未来等大中型生物科技企业,建成多家灌木饲料加工厂,将平茬后的柳条、柠条等灌木资源,通过粉碎、发酵等工艺,与秸秆混合制成优质饲料。在正蓝旗联动未来公司,该公司生产的膨化饲料,相较于传统草料每吨费用降低800至1000元,显著减轻牧民了养殖负担。太仆寺旗的森洽公司则探索建立“平茬补贴+饲料优惠”机制,在平茬时给予农牧户每亩20元一次性补贴,农牧户购买饲料还可享受每吨100元优惠,形成了“生态修复—资源利用—产业反哺”的良性闭环,实现了农牧民增收与草场恢复的双赢。
夯实产业基础,推动转型升级。锡林郭勒盟草产业底蕴深厚,牧草总产量占全区的27%,位居首位。2024年,锡林郭勒盟打草产业产值达17亿元。近年来,全盟累计建成11处草种繁育基地共20670亩,重点繁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本土草种,可满足20万亩以上治沙项目需求。同时,持续培育牧草产业主体,现已拥有大型草种繁育基地企业11家、全混日粮加工企业97家、灌木平茬加工利用企业4家、大型饲草料加工交易园区7处,为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锡林郭勒盟正以“小草籽”撬动“大生态”,以“深加工”激活“全链条”,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化产业融合,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征程上,稳步实现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毕晓冬)
来源: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