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2月20日,注定将成为日本民众集体心碎的一天——东京上野动物园的龙凤胎大熊猫“晓晓”与“蕾蕾”,将搭乘专机启程返回中国成都,正式结束它们在日本近五年的旅居生涯。随着这对人气爆棚的国宝离去,日本将迎来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首次“零熊猫”的历史空白期,一个延续半世纪的“熊猫情结”或将就此画上句点。
![]()
“晓晓”和“蕾蕾”出生于2021年6月23日,是旅日大熊猫“力力”与“真真”的后代,自2022年1月在上野动物园公开亮相起,便迅速俘获全日本人心。园方为其举办生日派对、推出限定周边,民众排队长达百分钟只为看一眼它们打滚吃竹的憨态。然而,再深的喜爱也敌不过一纸协议——根据中日大熊猫科研合作条款,海外出生的大熊猫所有权始终归属中国,租期通常为10年。此次因协议到期且未达成续约共识,归国已成定局。
更深层的原因,则指向熊猫自身的健康与国家战略。据悉,“晓晓”和“蕾蕾”近期出现甩头等刻板行为,专家担忧长期圈养环境对其心理造成影响。回国后,它们将接受30天隔离检疫,并纳入中国大熊猫繁育体系,获得更专业、系统的照护。而从外交层面看,当前中日关系因涉台等问题持续紧张,有学者直言:若政治互信无法修复,中方恐难再向日本输出新熊猫。
![]()
这一别,不仅是情感割裂,更是经济重创。历史数据显示,单只大熊猫每年可为当地带来高达600亿日元的经济效益。此前和歌山县白浜町因4只熊猫回国,2025年盂兰盆节游客骤减1万人次,旅馆预订暴跌两成,多家商铺濒临倒闭。如今上野动物园周边的熊猫咖啡馆、纪念品店、主题旅游线路也面临收入断崖。一位日本游客坦言:“从它出生那天起,我每月驱车七小时来看它成长。没有熊猫的日子,简直不敢想象。”
面对“零熊猫时代”的逼近,日本政府并非毫无动作。2025年4月,自民党代表团访华时曾明确提出续租请求,中方回应“仍在沟通”。但续租绝非口头承诺即可兑现——中方明确设下三大硬性门槛:场馆设施全面升级、具备独立医疗科研能力、证明长期饲养保障。目前来看,日本能否达标仍是未知数。
自1972年首批大熊猫“康康”“兰兰”赴日,熊猫始终是中日民间友好的“活体晴雨表”。它们憨态可掬的身影,曾跨越政治隔阂,成为几代日本人共同的记忆符号。如今,当最后两只熊猫踏上归途,带走的不只是万千目光,更是一个时代的温情余晖。
![]()
尽管不舍,许多日本民众仍选择含泪祝福:“希望她们在中国健康快乐。”毕竟,熊猫从来不只是动物,而是和平的使者、情感的纽带。而这段跨国情缘能否重启,不仅取决于技术条件,更取决于两国能否重建真正的信任。在那之前,日本或将迎来一段漫长的“无熊猫寒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