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业上市
在11月18日举办的2025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交流会上,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副司长张艳透露,截至上周,MSCI中国A股指数成分股中有36.8%的企业ESG评级提升,全球领先评级(AAA、AA级)的家数占比由去年底的7.2%大幅跃升至14%。
![]()
这一进步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提升,领先评级公司数量由“十三五”末期的2家增长至54家。
中国正在强力推动上市公司不仅要赚钱,还要负责任、讲环保、有担当(这就是ESG理念),而且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下面梳理一下重点:
1. 核心成绩单:进步巨大,国际认可
ESG评级大涨:在国际权威的MSCI评级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上市公司(36.8%)评分提高了。
优等生翻倍:获得全球顶尖评级(AA和AAA级)的中国公司数量,从五年前的2家猛增到现在的54家,占比从7.2%跳升到14%。这说明我们的“尖子生”队伍正在迅速壮大。
交卷的人多了:今年有1869家公司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比五年前多了将近9倍。这些公司的总市值占了全市场的七成,意味着市场上大部分钱都投在了这些“透明”的公司上。
国际上越来越认可中国公司在环保、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努力,好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大家变得更愿意“晒”出自己做的好的地方了。
2. 背后推手:从“鼓励”到“要求”
为什么进步这么快?主要是因为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部门)动真格的了。
立规矩:去年发布了强制性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相当于给上市公司布置了一道“必做题”,而不是以前的“选做题”。
给说明书:怕企业不会做,还贴心地发布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优秀案例,“手把手”教企业怎么写报告、怎么做实事。
与国际接轨:中国的这些规则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参考了国际标准,这样外资也看得懂、更愿意来投资。
3. 对企业的影响:不只是写报告,更是要实干
证监会强调,这不是搞“纸面文章”,而是要真抓实干。
内部变革:近七成发布报告的公司设立了专门的部门或架构来负责可持续发展。
设定目标:超过四成的公司设定了具体的、可量化的环保或社会责任目标。
产业升级:新能源、环保等绿色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都翻倍增长,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企业成了中国的“新名片”。
4. 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投资风向在变
资金在涌入:跟ESG相关的投资基金规模在五年里涨了两倍多,达到了约1250亿元。
外资更青睐:外国投资者,特别是那些看重长期价值的机构,正在加大对中国可持续领域的投资。
投资逻辑变了:以前主要看公司赚不赚钱,现在还要看它是不是“健康、善良、有远见”(环境友好、社会责任强、治理规范)。这样的公司被认为风险更低,未来更值钱。
总结与展望
证监会副司长张艳最后表态:这个方向绝不会变,会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下去。 尽管国际上对此有些争论和反复,但中国会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完善规则,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你的启发:
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未来在选股票或基金时,可能需要把公司的“ESG表现”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那些在环保、社会责任方面做得好的公司,可能会更受市场欢迎,也更有长期投资价值。这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情怀”选项,而是逐渐成为衡量公司质量的“硬指标”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