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名称: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示范性特色学校创建的通知
信息索引:
360A17-08-2025-0017-1
生成日期:
2025-10-17
发文机构:
教育部办公厅
发文字号:
教体艺厅函〔2025〕37号
信息类别: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
内容概述: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示范性特色学校创建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
全国示范性特色学校创建的通知
教体艺厅函〔2025〕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现就全国示范性特色学校创建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安排
全国示范性特色学校共分为体育健康类、美育类、国防教育类、依法治校类、语言文字推广应用类等五大类。本次创建工作周期原则上为2年,计划创建体育健康类学校9000所(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美育类学校5000个、基地200个;国防教育类学校4000所;依法治校类学校300—400所;语言文字推广应用类学校300所。
二、工作程序
根据建设项目、数量、区域布局的总体规划,按照创建—培育—验收—认定—宣传推广的流程开展工作。本次创建工作安排如下。
(一)动员组织。各地教育部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布局,积极培育、重点建设一批有条件基础、有发展意愿、有工作特色的学校。
(二)推动创建。2025年10月30日起,符合条件的学校登录全国示范性特色学校网址(https://xyzq.moe.gov.cn/),将相关申报材料按要求进行网络填报并确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对各校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部属及省属高校申报材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经审核并公示无异议后,于2025年12月8日前向教育部进行推荐。
(三)培育建设。各地要加强政策指导和培育引导,对创建单位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升学保障、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其在创建周期内达到相关要求。
(四)评估验收。创建周期结束后,教育部将分类组织开展评估验收,确保验收结果公平、公正。根据工作需要和布局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并向社会公示验收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认定公布。公示无异议后,发文认定全国示范性特色学校名单。
(六)总结推广。组织全国示范性特色学校梳理总结创建成效和经验做法,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各地典型范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工作要求
(一)体育健康类(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国防教育类学校创建工作,将由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发文部署。依法治校类学校创建将在前期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具体说明见附件4。
(二)各地要确定1名工作联系人,于10月24日前将信息统计表(见附件6)发至66096474@moe.edu.cn;要按照创建示范相关要求和创建名额(见附件7),综合考虑申报学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把握好创建数量、项目布局、工作进度和时间节点,持续加强工作指导;要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关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对建设效果与质量进行跟踪监测。
(三)教育部将常态化开展全国示范性特色学校质量监测,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单位,限期整改,直至退出。
附件:1.体育健康类(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认定办法
2.美育类学校认定办法
3.美育类基地认定办法
4.依法治校类学校(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认定办法
5.语言文字推广应用类学校认定办法
6.全国示范性特色学校创建联系人信息统计表
7.全国示范性特色学校创建名额分配表
教育部办公厅
【点评分析】
教育部这份关于创建全国示范性特色学校的通知,犹如在教育湖面投下的一颗战略石子,其激起的涟漪必将深远影响校外艺培机构的生态格局。这份影响并非简单的利好或利空,而是一幅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复杂图景。
一、冲击与挑战:短期“阵痛”与结构性挤压
首先,我们必须正视通知可能给部分艺培机构带来的直接压力和结构性挑战。
普惠性美育供给的“分流效应”: 计划创建5000所美育特色学校和200个美育基地,其核心目标是强化校内美育的主阵地作用。当校内美育课程的质量、广度与深度得到系统性提升,并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高质量教育时,将直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性、普及性美育需求。这必然会对那些以“补差”、“普及”为主要业务的校外艺培机构形成客源分流。家长可能会认为:“学校里就有很好的美术、音乐课,为什么还要额外花钱去培训班?”
价值定位的“天花板”下压: 以往,校内美育资源不足,校外机构承担了“雪中送炭”的角色。未来,校内教育将承担起这一基础功能,校外机构若仍停留在“教孩子画一幅画、弹一首曲子”的初级阶段,其生存空间将被严重挤压。它们的价值定位将被迫从“必需品”向“补充品”乃至“奢侈品”转变。
二、机遇与利好:政策“东风”与赛道升级
然而,悲观论调远非全貌。从更深层次看,这份通知为校外艺培机构吹来了强劲的政策东风,开启了更具潜力的新赛道。
最根本的利好:国家级的“市场教育”与需求唤醒:这份通知是国家层面发出的最强烈信号:美育、体育等素质教育,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不可或缺”。它通过全国范围的创建活动,对亿万家长进行了一次空前力度的理念普及和价值重申。这将从根本上扩大整个艺术教育市场的潜在客群,尤其是那些此前对艺术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家庭。蛋糕做大了,即便校内分走一部分,留给优质校外机构的市场总量也可能不降反增。
从“普及”到“提高”:高端化、专业化赛道的开启: 校内美育解决的是“有学上”和“公平普及”的问题,而难以做到“个性化拔尖”。这正是校外机构的核心机遇所在。
天赋型学生:校内教育无法满足其向更高艺术殿堂冲刺的需求,他们必然寻求更专业、更顶尖的校外指导。
兴趣深化型学生:对于不满足于基础课程,希望在某一个艺术领域(如油画、古典音乐、戏剧表演)进行深度探索的学生,校外机构是不可替代的平台。
新的定位:校外机构应从“学校的补充”转型为“学校的延伸和升华”,专注于提高、拔尖、竞赛、专业升学等高附加值领域。
潜在的合作机遇:“校馆结合”与服务采购: 5000所美育学校和200个基地的建设,需要巨大的课程、师资和活动资源。学校自身短期内完全配备顶尖的专业艺术师资并不现实。这为优秀的校外艺培机构带来了 To B(对公)业务的巨大商机:
课程输出:为学校设计特色美育课程体系。
师资培训:培训校内美育教师,提升其专业水平。
课后服务:以“三点半课堂”等形式,直接入校提供社团指导、特色课程。
活动承办:协助学校举办艺术节、展览、演出等。
催化行业“良币驱逐劣币”: 随着家长通过校内教育建立起对美育的基本认知,他们的鉴别能力会提升。那些仅靠营销、缺乏真才实学的“劣币”机构将难以生存。市场将更青睐于那些教学体系科学、师资力量雄厚、成果显著的头部和特色机构,加速行业的洗牌与专业化进程。
三、未来之路:校外艺培机构的战略转型方向
面对这一变局,校外艺培机构必须主动求变,实现三大转型:
定位转型:从“普及者”到“提高者”与“特色提供者”。 放弃与校内教育在低阶市场的缠斗,全力开拓高阶、小众、特色市场。例如,从少儿简笔画转向动漫创作、艺术史论、当代艺术实践;从基础钢琴转向作曲、乐队合奏、音乐制作。
模式转型:从“单一教学”到“综合服务商”。 不仅提供课程,更要成为学生艺术生涯的规划师。提供赛事指导、考级服务、艺术游学、作品集打造(针对艺术留学)、公开演出与展览机会等一站式服务,构建更深度的用户粘性。
关系转型:从“竞争者”到“互补者”与“合作者”。 积极寻求与本地示范性美育学校的合作机会,将自己的专业能力转化为学校美育体系的一部分,开辟B端市场,实现共赢。
总而言之,教育部的这份通知,对校外艺培行业而言,短期是洗牌的催化剂,长期是发展的导航仪。它无情地宣告了那个依靠信息不对称、提供“人有我有”基础服务的粗放时代即将结束,同时热情地拥抱一个注重质量、特色、深度和专业性的素质教育黄金时代的来临。
利,属于那些能顺势而为、转型升级的“良币”;弊,则将降临在那些固步自封、无法提供超越校内教育独特价值的“劣币”身上。 这场变革的核心,最终将推动中国青少年艺术教育生态走向更健康、更专业、更多元的未来。
(群里0元领取,艺培校区必备经营基础资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