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西北的青山绿水间,隐匿着一座因豆腐皮而闻名的小镇——三明市清流县嵩溪镇,它被誉为“中国豆腐皮之乡”。兰爱珍农村青年创立的“清流县嵩溪镇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秉持匠心,打造出“鑫珍”品牌,让这一古法手工豆腐皮走进千家万户。
![]()
“鑫珍”豆腐皮
破茧成蝶开启产业新篇
兰爱珍来自清流县嵩溪镇罗坡村,是地道的农村人。1996年,兰爱珍所在的乡镇企业不景气,她不幸下岗。然而,她并未怨天尤人,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创业之路。从豆腐皮家庭作坊起步,兰爱珍面临着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等诸多困难,但她凭借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坚定决心,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逐步打开了市场。
家庭作坊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也暴露出经营分散、品牌混杂、相互压价等“单打独斗”的问题。兰爱珍敏锐地意识到,唯有整合资源、携手合作,才能实现长远发展。2009年,她牵头组织7户农户,成立了“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实行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质量标准、品牌打造和产品销售“五统一”,为社员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截至目前,社员已发展至169人,覆盖全县13个乡镇。
科技赋能共筑致富桥梁
为了提升豆腐皮品质,兰爱珍多次前往外地考察学习先进工艺,邀请专家到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地教社员们改进制作流程。在工艺创新方面,兰爱珍推动设备技术改造,推广锅炉蒸汽平台配9-10口不锈钢长锅的生产方式,使生产效率提升8倍以上,该项技术已在全县推广应用。
作为第六代传承人,兰爱珍认为豆腐皮制作技艺需要更多人共同传承。她不吝技艺,通过理论培训、基地实操和入户指导等方式,每年免费培训超600人次,培养技艺骨干320余人。还建设了集科研、培训、推广功能于一体的“嵩溪豆腐皮传统制作技艺传习所”和“清流豆腐皮文化展示中心”。
现如今,合作社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鑫珍”豆腐皮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产品销量。
兰爱珍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乡亲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她了解到村里贫困户存在资金短缺的困难,便亲自带头,主动结对帮扶困难社员,建立创新扶贫机制,出资建立互助基金。为从事豆腐皮生产的贫困户、困难户提供12万元以内的“三免”借款,确保合作社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参与的农户。截至2025年,累计发放互助资金310多万元,成功帮助92户贫困户脱贫。
匠心铸就绽放产业荣光
一张豆腐皮兴旺一个产业。
![]()
“鑫珍”豆腐皮制作过程
合作社在秉持“非遗”技艺精髓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古老工艺与现代生产完美融合,尽显匠心。原料选择上标准严苛,黄豆选用嵩溪镇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颗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从源头保证豆香纯正;制作用水则取自当地的优质山泉水,水质清冽甘甜,为豆腐皮注入了自然的灵气。制作过程中,慢工出细活。从黄豆去皮、浸泡,到磨浆、过滤、煮浆,再到成膜、揭皮、晾干,最后经过熬浆、上浆、烘烤、摊凉等十多道传统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其中,“鑫珍”豆腐皮独有的核心工序——“上浆”,不仅让豆腐皮色泽更加金黄透亮,更赋予其筋道的口感与微甜的滋味。
多年来,“鑫珍”牌豆腐皮凭借优良品质与深厚文化底蕴成为行业标杆。产品层面先后获“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福建省著名农业产品品牌”等多项荣誉,还在多场国家级展会中斩获金奖及优质产品奖;其所属的“清流县嵩溪镇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也屡获殊荣,获评“福建省十佳青年农民优秀示范社”“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等,更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成为合作社发展典范。这些荣誉源于消费者的信任、行业的认可,更离不开合作社成员对匠心品质的坚守。
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农业合作集约化生产,“鑫珍”豆腐皮完成华丽转身。兰爱珍逐渐实现了“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才是富”的初心与使命,她说:“我会一直坚守在嵩溪镇这片土地上,努力奋斗,带着乡亲们把豆腐皮产业做得更大更强,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文/谢丽香 图/清流县嵩溪镇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