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美,我们始终相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引领他们探索未知的领域。
![]()
11月18日下午,华美学校荣幸邀请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先生,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 “重视听觉关怀,改善人居声环境” 的精彩讲座。这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次关于声音与生活的启迪之旅。
在讲座开始前,华美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携手合作,华美学校正式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
授牌仪式
![]()
华美学校总校校长鲍成中博士担任此次院士讲坛主持人
院士开讲,主打沉浸式体验
![]()
作为我国建筑声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吴硕贤院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复杂的声学原理娓娓道来。他从“声音与听觉的重要性”切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改善人居声环境的迫切性与方法论。
![]()
吴硕贤院士
“声音与听觉在人类文化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吴硕贤院士说道,“古代中国尤其重视听觉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通过生动案例,吴硕贤院士让同学们理解到:人类靠语言、音乐交流情感、传递信息,传承文化要比通过文字阅读交流情感、传递信息,传承文化早很多。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重新重视听觉的艺术,重视声波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介之一的应用可听化(Auralization)和可视化(Visualization)成为信息技术革命发展之双翼。
![]()
吴硕贤院士还特别提到噪声对人类发展的危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人们对人居声环境的理想和追求。然而随着工业、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我们的居住环境充斥着噪音的污染,这些污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
吴硕贤院士从多个方面分析和提出了解决噪声污染的方向。

![]()
![]()
![]()
![]()
华美特色,全人教育
![]()
在互动环节,华美学子展现出广博的知识面和好奇心,他们向院士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吴硕贤院士都对这些问题进行耐心详细的解答,同学们的额积极性和想象力赢得吴硕贤院士的赞赏。
![]()
![]()

同学们踊跃提问
“从孩子们的提问中,我看到了华美教育的卓越成果。”吴硕贤院士说到,“这些学生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和国际视野令人印象深刻。展现华美学校兼融东西方教育文明,培养全球型未来精英的教育理念。”
![]()
“养成系”科学天团
![]()
吴硕贤院士是华美学校“院士讲坛”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华美学校持续邀请各领域顶尖科学家走进校园,让学子们与院士、教授面对面,在心灵中播撒科学的种子。
从材料科学到人工智能,从生命科学到今天的建筑声学,华美学校“院士讲坛”始终致力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为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华美每年都举办科创节,通过跨学段联动、多元互动体验,让校园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创新实验室。在这里,AI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学生手中改变世界的工具;跨学段协作让灵感碰撞出火花,科技教育则成为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




![]()
![]()
![]()
![]()
声动校园,我的耳朵“有福啦”
![]()
在这场关于声音的探索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声学知识,更深刻理解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
吴硕贤院士的讲座如同一把钥匙,为华美学子打开了通往声学世界的大门,让他们看见——或者说“听见”——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有同学在听完讲座后激动地表示:“原来声音的世界如此奇妙!这让我对物理学科产生了全新的兴趣。”
![]()
![]()
![]()
吴硕贤院士和同学们合影留念
在华美
每个梦想都能"C位出道"
在华美,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天赋与潜能。通过“院士讲坛”这样的优质、高端的互动平台,为学子创造与大师对话的机会,在他们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
正如吴硕贤院士在讲座中所说:“美好的声环境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华美学校要做的正是为每个孩子营造最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环境,让每个梦想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声场”。
今天在华美播下的种子,将在不远的未来,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用科学与智慧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阵容豪华的华美院士讲坛
吴硕贤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
金振民院士
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
徐义刚院士
徐义刚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广州地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
![]()
刘科院士
刘科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常务理事、副主任。
![]()
王建宇院士
王建宇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墨子号”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发射总指挥。
![]()
汪晓军院士
汪晓军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市政工程系主任、水工程技术教研所副所长。
![]()
龚新高院士
龚新高院士,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樊军辉教授
樊军辉教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物理系,现任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体物理中心主任。
![]()
卡德维尔教授
卡德维尔教授,剑桥大学工程学终身正教授、剑桥大学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
文、图:谢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