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浙江宣传)
这段时间,理论宣讲成为各地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标配”。宣讲员中既有深耕某个领域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也有扎根基层一线的村书记、村创客,还有活跃在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的企业家、媒体记者,等等。
台上,宣讲员们娓娓道来;台下,有人连连点赞:“解锁了‘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重点”;有人期待满满:“国家越来越强、日子越来越甜!”当然,群众也有一些问题和困惑,网上有人说“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还有人觉得“空对空、没意思、太枯燥”。如何更好回应这些问题,给宣讲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理论宣讲如何才能更有效、更有用?全会精神如何才能讲得更加深入人心呢?
![]()
11月13日,浙江青年宣讲学堂在龙游正式启用 图源:“微龙游”微信公众号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思想不统一、步调不一致,再好的蓝图都不可能变成现实。开展群众性宣讲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群众话语,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复述、传声,而是需要内化、转译。当广大群众认为“这件事与我有关”“这个目标值得奋斗”时,他们就会从被动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建设者。
回顾历史,每逢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后,开展集中性理论宣讲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革命时期,基层宣讲员用煤灰抹成的黑板、老乡家借来的摇摇晃晃的圈椅,深入基层开展宣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宣讲员们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城市社区,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种子撒播到群众心底。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中央宣讲团迅速奔赴全国各地、各部门开展宣讲,覆盖听众数亿人次。
最近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与路径。然而在微观层面,一些个体的感受与宏观愿景之间存在落差:有人感叹“时代红利在消失”,有人在发展节奏的调整中感到迷茫,也有人察觉宏观数据与自身体验之间存在“温差”。深入开展群众性宣讲,回应群众的现实困惑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
图源:视觉中国
二
新时代背景下,群众需求、社会环境和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正重塑着理论传播的格局,沿用旧的模式可能会导致吸引力、感染力不足,陷入“引力危机”。
比如,如何吸引年轻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大众化,而大众化的关键往往在于青年化。现实情况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可能会与理论产生“距离感”。比如,有的年轻人宁愿花大把时间刷爽剧、读爽文,却没有兴趣关心时事政治,看一看理论书籍;有的年轻人认为,学理论不过就是走个形式、交个差而已。久而久之,年轻人容易精神上缺“钙”,失去独立理性思考与判断能力,“随波逐流”。事实上,理论价值的精准引领,可以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年决胜未来,只有党的创新理论在年轻人心中扎根,社会发展才有持久不息的源源动力。
比如,如何打破“信息茧房”。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看似都是“信息富人”,指尖一划就是海量信息。一天下来,往往会陷入“好像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没记住”的碎片化陷阱;看似“见多识广”,却无法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对于宣讲员而言,帮助受众破解“信息茧房”的困境,关键是要在摸底群众需求、深研政策理论的基础上,跳出单一叙事,旗帜鲜明地阐明观点,让有用、有价值的信息穿透下去,帮助人们在理解中消除困惑、在共识中坚定信心。
比如,如何开展“有效传播”。理论宣讲本质上就是一种传播。过去提到宣讲,可能更多的是台上正襟危坐、台下不苟言笑的严肃场景。即使内容再有趣有料,传播触达也只限于宣讲现场。新时代的理论传播,不是“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而是以共情共鸣为纽带的深度对话与思想共振。从线下会场到线上直播,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传播场景、传播方式、传播媒介都需要迭代升级。比如浙江紧跟数字革命浪潮,推出了“AI互动式宣讲”,以年轻化、智能化表达打破传播壁垒,扩大了理论在青年群体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
浙江00后talker深入乡村调研
三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对照现实干。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理论大众化何以大众话,理论大众化何以化大众?在笔者看来,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权威准确不等于照本宣科。确保宣讲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是理论宣讲的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把理论从书面上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在笔者看来,真正的权威性,来自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的准确把握;真正的准确性,是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
比如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可以讲太空“烧烤自由”如何实现;讲“新发展理念”,可以讲外贸“新三样”何以圈粉海外。只有把生活放进去、把自己沉下去,用鲜活的话语讲身边人身边事,才能让宣讲又准确又有效。
既要讲“怎么看”也要讲“怎么办”。理论来源于实践,它可以回应和解答现实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如果只谈怎么看不讲怎么办,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误区。真正有力度的宣讲,应当掰开了、揉碎了,将抽象理论具象化,既解“是什么”“为什么”的惑,也答“怎么做”的困。
比如,当年轻人真正理解了“中国模式”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化,或许也能悟出“像建设新中国一样建设自己”的价值追求。而对于宣讲员而言,不妨多花点时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与群众的交流中敏锐捕捉困惑与关切,在回应需求中把“怎么办”讲得更接地气、更有实招,群众也就能感受到“政策能帮我”。
![]()
2月16日,理论“麦”浪向“浙”里——“言之有理”之江潮声开放麦主题宣讲进基层萧山站活动在蜀山知书馆开麦 图源:“萧山蜀山”微信公众号
阐明观点更要亮明态度。理论宣讲是一门讲道理的艺术。当前,我们所处的舆论环境日趋复杂,社会思潮纷繁多样,价值观念愈加多元。在众声喧哗之中,一些错误观点和谣言也借助网络土壤滋生蔓延。理论宣讲作为“面对面”争取思想认同的重要方式,不能固守“小院高楼”、安于“舒适区”,而需要主动以鲜明的态度、严密的逻辑剖析现实、回应关切,让真理的味道直抵人心。
比如浙江“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就通过直面当代青年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舆论话题,打磨了一批能够批驳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普世价值观等错误思潮的宣讲作品,在年轻人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理论宣讲何以更有效?除了形式的创新外,更重要的是回归宣讲内容本身。思想的魅力是无可比拟的,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自然会赢得群众、赢得人心。
本文播音:飞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