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门诊快结束的时候,进来一位35岁的女患。
说实话,她推门进来的那一刻,我心里真的“咯噔”了一下。
太白了。不是那种粉底液涂出来的白,是那种像A4打印纸一样,透着寒气的惨白。她的嘴唇几乎和皮肤一个颜色,整个人看起来摇摇欲坠,仿佛一阵过堂风就能把她吹倒。
我赶紧接过她的化验单,虽然有心理准备,但看到数字时还是倒吸一口凉气:
血红蛋白:56g/L。
这是什么概念?正常女性应该是110-150g/L。她身体里的血,已经流失了一多半。如果是外伤导致的急性失血,流到这个程度,人早就休克昏迷了。
可她呢?她坐在我对面,手里还攥着电动车的钥匙,一脸歉意地问我:“医生,我能不能只吃点药?我还要赶回去给孩子做晚饭。”
那一刻,看着她那张苍白却挂着讨好笑容的脸,作为医生,我真的既生气,又充满了同情。
![]()
傻姑娘,你的身体都在喊救命了,你却只觉得那是“累”。
这种“温水煮青蛙”,最骗人
在妇科门诊,像她这样的女性,太多太多了。
如果你问她:“流血多吗?”
她通常会漫不经心地说:“还行吧,我这么多年都这样,习惯了。”
可是,你们所谓的“习惯”,在医生眼里简直是触目惊心:
每次例假头两天,根本不敢出门,不敢穿浅色裤子;
卫生巾从来不用普通的,必须是420mm加长夜用,甚至要用安睡裤;
站起来的一瞬间,感觉下身像“开了水龙头”,甚至会哗啦啦掉下来像猪肝一样的血块;
稍微上两层楼梯就气喘吁吁,心跳得像要蹦出来。
很多姐妹以为这是“排毒”,是“湿气重”。
这不是排毒,这是你的身体在枯竭。
因为这种失血是漫长的、每个月一次的,你的身体为了让你活下去,拼命地在适应这种低血量的状态。你以为你只是容易疲劳、记忆力变差、头发掉得厉害、脸色蜡黄是“年纪大了”或者“没休息好”。
大错特错。
这种长期的、慢性的贫血,会让你的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我见过为了代偿贫血而导致心脏扩大的患者,那是不可逆的损伤。
你以为你在忍耐月经,其实你在透支生命。
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能忍”?
我发现,中国女性在对待妇科问题上,有一种令人心疼的“钝感力”。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们:“女孩子都要经这遭,忍忍就过去了。”
长大后,闺蜜告诉你:“生完孩子就好了,绝经就好了。”
我们好像从小就被教育,痛经是正常的,出血多是正常的,如果不疼得满地打滚,就不算病。
我想告诉屏幕前的你:不是的!
那个长在你子宫里的肌瘤,那个让你痛不欲生的腺肌症,它们不仅仅是在物理上占据你的空间,它们是在“偷走”你的活力。
当你觉得怎么睡都睡不醒的时候;
当你看着镜子觉得自己面如死灰,买多少昂贵的精华液都补不回来的时候;
当你因为一点小事就烦躁易怒,觉得自己变得不可理喻的时候;
请你想一想:是不是你的身体在缺氧?是不是你的血流干了?
这根本不是你懒,也不是你矫情,是你连维持基本生存的红细胞都不够用了,哪里还有力气去拥抱生活?
别怕,把血补回来,你会发现世界都不一样了
很多病人不敢来看,是怕听到那句“切子宫”。
其实现在的医学手段已经非常温和了。我们有止血药,有专门减少月经量的“神器”(比如曼月乐环),有各种微创的手术方案。
我们医生的目的不是切除你的器官,而是保住你的生活质量。
我治疗过很多重度贫血的患者。当她们把血色素从50、60补回到110以后,回来复查时的状态,简直判若两人。
那种脸上自然的红晕,那种眼睛里的神采,那种说话时的中气十足。
有人跟我说:“医生,我觉得我好像重新活了一次。原来身体轻盈是这种感觉。”
这才是你应该有的样子。
如果你的例假量大到每两小时就要换一次卫生巾;
如果你经常头晕、心慌、面色苍白;
如果你看一眼指甲盖,发现它也是惨白的;
请不要再用“红糖水”和“红枣”来安慰自己了,那补不回你流失的血。
去医院查一个最简单的血常规,几十块钱。
如果血红蛋白(Hb)低于110,请一定来妇科看看。
从今天起,做一个“斤斤计较”的女人。计较你的每一次出血量,计较你嘴唇的颜色。
爱自己,不是买多贵的口红把嘴唇涂红,而是把身体里的血补回来,让它自己红起来。
(姐妹们,你们有没有过那种“以为自己只是累,结果一查是贫血”的经历?或者每次例假都要用掉多少包夜用卫生巾?评论区聊聊,别让更多人硬扛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