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察楼盘
前10月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11月19日,省统计局发布今年前10个月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省规上工业保持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市场销售规模扩大,出口增长较快,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制造业增长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集体企业增长0.4%,股份制企业增长4.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5.9%;私营企业增长1.0%。分行业看,在全省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7.5%。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7.7倍,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7.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9.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7.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2%,医药制造业增长9.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分产品看,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同比增长66.7%;变压器增长54.8%;化学试剂增长32.8%;合成氨(无水氨)增长25.2%;新能源汽车增长19.2%。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6.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1%。
市场销售规模扩大,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前10个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79.8亿元,同比增长3.5%。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3.4%,日用品类增长11.8%,烟酒类增长3.0%。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15.5倍,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增长1.3倍,智能手机增长1.1倍,新能源汽车增长7.0%。
据海关统计,前10个月,全省货物进出口3383.7亿元,增长9.6%。从出口商品看,农产品出口276.7亿元,同比增长9.9%;机电产品出口1705.9亿元,增长8.5%,其中电工器材出口168.1亿元,增长13.2%;船舶出口194.1亿元,增长23.7%;汽车零配件出口123.1亿元,增长7.9%。
此外,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来源:辽宁日报)
沈阳全力打造“国际沈”升级版
11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砥砺奋进的‘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市政府外办副主任郭红岩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市外事系统锚定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总目标,不断强化开放意识和前沿意识,以“做优开放环境、做强开放平台、做好外事服务”为抓手,全力打造“外事+”“国际沈”升级版,为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贡献了外事力量。
“一网”通办47项涉外服务
“十四五”时期,沈阳成功承办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暨友好城市论坛、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等重要外事活动,出色保障刚果(布)总统萨苏、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访沈,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中展现沈阳担当。
涉外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成立沈阳市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在东北三省首创沈阳外籍人士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统筹13个部门整合47项涉外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高水平建设铁西中德国际社区、浑南彩霞社区等国际社区,提升涉外学校、医院服务水平,推进铁西中德国际特色街区等街区建设,以丰富场景来塑造国际化城市形象。
经贸交流高层互访架金桥
经贸交流高层互访成果丰硕。沈阳市党政代表团访问法国、德国、奥地利等20余个国家,推进了一批重点招商及合作项目。成功邀请多国驻华大使和市长相继访沈,进一步深化经贸、文旅、人文等多领域务实合作。
举办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中俄建交75周年暨中俄文化年、中美建交45周年系列活动,不断深化民间人文交流。连续两年举办“你好,沈阳”中外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和平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以及马拉松、武术等国际体育赛事。连续举办三届“你好,沈阳”在沈外籍人士足球友谊赛,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先后在维也纳、新加坡举办的国际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
打造外事服务“直通车”
精准服务园区企业发展。专班服务中德装备园、中日产业园、浑南科技城、中俄产业园等全市重点园区和对外开放平台,充分发挥外事部门优势,成立招商服务工作专班和服务企业工作专班,打造外事服务“直通车”“首席服务官”,持续开展“百人进百企”活动,为涉外企业和涉外机构提供精准外事服务。
有力服务我市企业“走出去”。把握RCEP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机遇,制定《市外办关于落实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方案》,打造海外沈阳平安体系。建立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绿色通道和领事保护快捷通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外事支持。
友城“朋友圈”持续扩大
去年11月,沈阳荣获“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标志着沈阳国际友城工作开展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时期,沈阳“友城+”全方位结好,国际“朋友圈”已覆盖五大洲48个国家107城。沈阳市通过打造友城品牌来提升合作能级,举办两届沈阳市国际友城经贸合作大会,创新开展“国际友城市长交流日”品牌活动,深化多领域合作;同时实施“一城一策”来拓宽合作领域。制作沈阳市国际友城产业图谱,引入友城资源的“国际链”,积极吸引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
沈阳市自2023年起持续打造“你好,沈阳”全球推介品牌,在巴黎、日内瓦、罗马等海外重点城市举办“你好,沈阳”全球推介系列活动,覆盖了4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宣传沈阳的发展优势和投资环境,“国际沈”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你好,沈阳”这一城市品牌IP,一方面被纳入全市因公出访团组重要公务安排,另一方面被紧密融入全市重要外事活动和大型涉外活动中,在文化交流、体育赛事和场景体验中加深友谊,深化合作。沈阳市还聘请国际知名人士担任“你好,沈阳”全球推介形象大使,讲好沈阳故事,传播沈阳声音。(来源:沈阳日报)
与地铁相伴 轨交产业崛起
日前的一则喜讯令人兴奋:国内首台超深竖井全断面掘进机“天工号”创下单日进尺20.189米的行业最高纪录。“正是沈阳地铁的实践,推动我们实现产品应用领域拓展,助推企业抢占了新赛道。”这是北方重工高级工程师许成发的感激之言。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交通脉络的迭代升级始终是核心篇章。对于沈阳这座兼具厚重工业底蕴与蓬勃创新气息的城市,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沈阳地铁从蓝图驶入现实,如同一部深埋于地下的强劲引擎,以强大的产业牵引力,催生了一条覆盖研发、制造、建设、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推动沈阳轨交产业从零散配套走向集群发展,从技术跟随迈向自主创新,成为沈阳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产业链从无到有本土集群成型
沈阳地铁的建设热潮,为本土产业打开了成长空间。
2005年11月18日,沈阳地铁开工建设,如同一块充满无限机遇的“产业磁石”,吸引了原本专注于公路领域的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毅然跨界投身于轨道交通设计这一全新领域,轨道交通分院人员规模从最初的不足10人,迅速扩张至百余人,持续注入着新鲜的创新血液。博林特电梯深度参与沈阳地铁建设,二十年间为沈阳地铁提供764部自动扶梯和120部无障碍电梯,如今产品远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电梯超过6000部。更有一直陪伴沈阳地铁建设的中铁九局,业务从沈阳起步,扩展至北京、重庆、深圳、杭州等19个国内重点城市,跻身于中国地铁建设行业的第一方阵。
地铁起、企业强、产业兴。沈阳地铁开工建设以来,在政策引导与地铁项目的带动下,沈阳逐步构建起涵盖盾构机、信号系统、牵引设备、安防装备等多领域的轨交配套产业体系。北方重工的盾构机、新松机器人的自动售检票系统、沈鼓集团的环控系统等产品凭借过硬品质实现规模化应用。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制动产品、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的继电器设备、沈阳中车时代的牵引控制系统,成为轨交装备领域的“沈阳名片”,不仅服务本地项目,更走向全国市场。从施工机械到终端设备,从硬件制造到系统集成,沈阳本土配套能力持续提升。
技术创新突围自主研发领跑
创新是沈阳轨交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二十年来,沈阳地铁如同一个“创新实验室”,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继落地,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盾构机产业与地铁建设密不可分。沈阳地铁建设的二十年,也是沈阳盾构机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二十年,其生产制造、数据收集、性能提升等环节在沈阳地铁建设的“试验田”里全面落地应用,促进了盾构机以及系列产品的技术难题攻关。在参与的我国首台全国产化盾构机应用试验工作中,沈阳地铁深知重担和风险,为国产主轴承产业化创造了难得机会。2023年,随着盾构区间的顺利贯通,盾构机在沈阳取得100%国产化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中国在高端制造的一个新跨越。
不仅如此,在核心装备制造领域,沈阳中车时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城轨车辆牵引系统,其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沈阳地铁多个项目。沈阳地铁1号线东延线使用的信号系统,实现国产系统与进口系统的无缝兼容,创下通信信号一体化无扰改造的国内先例。
产业融合发展赋能城市升级
沈阳地铁以“轨道+”为纽带,推动轨交产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产业辐射效应持续放大。围绕延伸轨道交通上下游产业链,持续布局与城轨产业央企、国企和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完成3号线3列车整车装配,加快“地铁车辆沈阳造”战略实施;布局新能源产业,推动“光储充停”一体化项目落地,持续深挖业务关联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参与组建多家公司,助力本土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打造助力产业发展的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TOD开发成为产业增值的重要引擎。“轨道+商业”的融合模式激活了沿线土地价值。地铁网络的完善带动了沿线商圈崛起,从铁西到大东,从沈北到浑南,轨交沿线已成为城市商业、文旅、居住的核心聚集区,为相关服务业提供了广阔市场。
企业强,则产业根基稳。从装备制造到智慧运营,从资源开发到生态共建,沈阳地铁正以开工建设二十周年为新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稳步迈进,持续锻造沈阳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在这条轨道上,沈阳轨交产业也将驶向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成为支撑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力量。(来源:沈阳日报)
沈阳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81.74岁
“十四五”时期,沈阳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74岁,累计为362.23万名参保职工报销门诊费用54.76亿元,切实减轻了参保人员的门诊就医负担。
打造智慧便民医疗实现足不出户就医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沈阳市民健康福祉持续升级,医疗保障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沈阳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74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7.45/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2.05‰,居民健康主要指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位于东北三省前列。沈阳聚焦“一老一小”核心需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设了老年医学科,283家养老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建成“2+15”标准化妇幼保健示范门诊,在全省率先免费开展新生儿45种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筛查率达99.8%。
打造智慧“120”生命急救体系,建成数字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双调度系统自动切换模式,实现院前医疗急救费现场、家中移动端、服务窗口三种方式实时报销。实现“急诊前移,上车即入院”。
40家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智慧医疗便民成效显著。提供在线问诊、智能问药服务102万人次,处方流转、送药上门覆盖全市90%以上社区,让群众“足不出户看医生”。在全省率先开发“盛情护理”服务平台,入驻机构197家、专业护士3410名,提供6大类49项全场景护理服务,破解居家护理难题。“一次挂号管三天”“免陪照护试点服务”等便民举措,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改善。15家医疗机构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合作,让沈阳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级医疗服务。
异地就医结算率达到98.05%
沈阳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是沈阳市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创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成果丰硕的五年。
截至“十四五”末,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86.6万人,比“十三五”增长6个百分点,制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作用充分彰显。“十四五”期间累计为362.23万名参保职工报销门诊费用54.76亿元,切实减轻了参保人员的门诊就医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异地就医结算实现新突破。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住院费用扩展到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费用,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备案流程持续简化。“十四五”期间,全市作为参保地,累计为参保人员提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2482.33万人次,作为就医地,服务外来就医人员结算3306.03万人次,异地住院直接结算笔数同比增长9倍,直接结算率达到98.05%。群众异地就医“跑腿垫资”成为历史。
不仅如此,沈阳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自2024年1月1日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7月,全市609家医疗机构、3023家药店纳入门诊统筹服务网络,医疗机构门诊医保结算872.84万人次,待遇支付16.65亿元。累计71.1万人次使用共济资金1.52亿元,其中1.518亿元用于支付亲属医疗费用。(来源:辽沈晚报)
沈阳已建立152个消费维权服务站
目前,沈阳已建立152个消费维权服务站,推进消费纠纷源头化解。
日前,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在沈阳比优特超市总部,为全市17家门店统一颁发消费维权服务站牌匾,同时送去消费维权服务站工作手册,明确工作职责。沈阳消费纠纷源头化解再聚新力。并介绍了沈阳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情况。
据了解,17家比优特门店消费维权服务站统一挂牌,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对消费者投诉快速响应、积极处理,力促消费纠纷和解在店内,化解在源头;同时履行首问负责制,解答消费者咨询,倾听消费者对商品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消费环境、售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比优特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履行经营者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充分发挥消费维权服务站作用,在推进消费纠纷源头化解、开展无理由退货等方面积极作为,为优化沈阳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而努力。
据介绍,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沈阳市消费者协会积极落实国家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部署,提振消费信心,推进消费纠纷源头化解,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举措。
目前,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已经在全市大型商场、专业市场、旅游景区、洗浴场所建立152个消费维权服务站,架起了消费者与经营者的“连心桥”,真正实现“小纠纷不出柜台,大纠纷不出商场”,成为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基石。(来源:辽沈晚报)
责任编辑:雨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