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天,亚太局势更加严峻了。
高市早苗拒不认错,韩国启动核潜艇计划直指中国海军,菲律宾联手美日频繁军演。
而一向宣称不沾边的印尼不但暂停采购中国战机,甚至转头与澳大利亚、日本敲定军事合作,签订国家防务协议。
![]()
从地缘来看,不得不让人猜测这是想对中国采取包围之势。
小汉这篇文章,就从近段时间各国动作跟大家聊聊这个事儿。
一、修宪铺路,日本早有预谋
2025年11月7日,高市早苗在国会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看似突发,实则蓄谋已久。
这句话之所以震动东亚,并非因其措辞激烈,而在于它标志着日本安保政策完成了从“模糊威慑”到“明确介入”的质变。
而这一步,早在十年前就已埋下伏笔。
![]()
关键在于2015年通过的《安保相关法案》。
该法案首次引入“存亡危机事态”概念,允许日本在“与日本关系密切国家遭武力攻击、威胁日本存亡”时行使集体自卫权。
![]()
但过去历届政府对此始终谨慎,面对在野党追问“台湾若被封锁是否算存亡危机”,安倍晋三、岸田文雄等人的标准回答都是:“不能基于假设作答,需视具体情况判断。”
这种模糊策略既安抚国内和平派,又避免激怒中国。
![]()
高市早苗却打破了这一默契,她不是随口失言,而是铁了心要以此进行军事扩张。
她将台湾海峡直接等同于日本“海上生命线”,声称一旦被封锁,能源、粮食运输中断,日本经济将崩溃。
这套逻辑表面讲生存,实则为军事介入找借口。
![]()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举与其政治目标高度绑定。
高市早苗是安倍晋三的忠实继承者,长期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推动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
![]()
而要实现修宪,必须先制造“外部威胁”共识。台湾问题,正是最易煽动民意、凝聚右翼支持的抓手。
她在上台不到一个月就抛出此论,显然意在借势推动国内修宪议程,同时测试中美反应底线。
![]()
换句话说,这次不是“说错话”,而是“按计划说话”。
日本并非临时起意挑衅,而是将台海作为其“国家正常化”战略的试验场。
![]()
若中方反应软弱,未来类似操作只会变本加厉;若反应强烈,则可渲染“中国威胁”,进一步合理化扩军修宪。
无论哪种结果,对高市而言都是政治收益。
![]()
二、美韩联手,核潜艇直指中国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场重大战略动作悄然落地。11月14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宣布,韩美正式签署协议,启动韩国首个核动力潜艇项目。
美方不仅同意提供核推进技术,还罕见松口允许韩国开展铀浓缩和核废料后处理——这两项操作此前被《韩美原子能协定》严格禁止。
![]()
更具指向性的是,协议公布仅数小时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达里尔·考德尔在首尔公开表态:韩国未来的核潜艇“不应只盯着朝鲜”,而应“对抗中国海军”,并承担“全球部署责任”。
这已不是暗示,而是直接下达战略任务。
![]()
尽管韩国官方仍强调“防御朝鲜”,但美方意图昭然若揭:
借韩国之手,在西太平洋构建新的水下封锁线,压缩中国海军活动空间。
![]()
根据规划,韩国将在2035年前部署至少4艘5000吨级攻击型核潜艇。
相比现役柴电潜艇,核潜艇具备持续潜航、高速机动和远程打击能力,一旦成型,将显著改变东北亚水下力量格局。
![]()
更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与一笔3500亿美元的《韩美战略投资谅解备忘录》捆绑。
其中1500亿美元专门用于造船合作,条件包括韩国未来购买250亿美元美国军备,并为驻韩美军提供330亿美元支持。
![]()
11月13日,中国驻韩大使戴兵罕见使用“玩火”“痛处”等措辞,明确警告韩方“不要在台海问题上捅刀子”。
尽管李在明政府于11月16日将外交排序从“韩日中”改回“韩中日”,试图释放善意,但核潜艇的战略属性决定了其难以真正“去针对化”。
一旦纳入美军作战体系,韩国即便主观不愿介入台海,也可能在战时被自动绑定。
![]()
三、菲印靠拢,岛链南翼收紧
2025年11月中旬,亚太安全格局出现一连串紧密咬合的战略动作,其中印尼的转向尤为引人注目。
这个长期标榜“不结盟”的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在短短一周内接连与澳大利亚、日本达成实质性军事合作,暴露出其在大国博弈中的真实站队倾向。
![]()
11月12日,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悉尼宣布,两国已完成新版双边安全条约的实质谈判。
该条约明确写入“若一方安全受威胁,双方将启动磋商并考虑联合应对”,标志着两国从传统防务对话升级为潜在准同盟关系。
![]()
而就在五天后——11月17日,印尼国防部长沙夫里出现在日本横须贺基地,与日本防卫大臣小泉共同视察海上自卫队的太极级潜艇和最上级驱逐舰“熊野号”。
日方官员当场透露,正考虑向印尼出口即将退役的阿布库马级驱逐舰,并借此次访问“推广日本舰艇”。
![]()
这一系列动作绝非巧合,澳大利亚是“奥库斯”(AUKUS)核心成员,长期在南海配合美军行动;日本则是美国在东亚最坚定的军事盟友,近期更公然将台海问题与自身安全绑定。
印尼在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引发中日激烈对峙的关键时刻,先与澳签署安全条约,再赴日敲定舰艇合作,等于同时嵌入美日澳三方安全网络的南翼节点。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方计划出口的最上级护卫舰,正是未来将引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同型舰。
这意味着印尼未来装备的日本舰艇,不仅技术标准与澳军一致,还可能通过数据链实现作战互通。
而潜艇参观环节,则暗示日方有意推动对印尼的潜艇技术合作——这在东盟国家中尚属首次。
![]()
此前,印尼曾认真评估采购中国歼-10CE战斗机,看重其性价比与实战表现。但自11月初起,相关谈判突然停滞。
如今回看,这并非“压价策略”,而是战略转向的前奏。
当一个国家一边暂停对华重大军购,一边加速与美、澳、日三国同步推进防务一体化,其“不选边”的说辞已难掩实质立场。
![]()
这种“多线押注”看似精明,实则风险极高。印尼地处马六甲—巽他海峡要冲,本可凭借地缘优势在大国间保持平衡。
但如今主动嵌入反华安全架构,不仅可能激化与中国的战略互疑,更可能被卷入台海或南海的意外冲突。
一旦区域局势失控,首当其冲的不是华盛顿或东京,而是雅加达。
![]()
四、围堵难成,中国破局有道
面对美、日、韩、菲、印尼五国在亚太的联动施压,中国并未被动应对,而是以多重手段强势破局。
军事上,中国海军055型万吨驱逐舰“鞍山”舰领衔的特混舰队于11月中旬穿越大隅海峡进入西太平洋,紧贴日本九州岛航行,甚至肉眼可见,形成对高市早苗言论的直接威慑。
这支总吨位超4万吨的编队具备反舰、防空、反潜和对陆打击能力,常态化远海巡航已成常态。
![]()
资源上,中国智能深海采矿车近期在西太平洋2000米深海成功完成钴矿开采试验。
钴是新能源电池和军工装备的核心原料,美国原计划五年内采购7480吨重建战略储备,却因依赖中国加工体系而被迫取消招标。
中国深海采矿的成功,不仅保障了自身供应链安全,更在技术层面撕开了第二岛链的监视盲区。
![]()
战略上,福建舰航母入列,其电磁弹射系统可搭载固定翼预警机,作战半径覆盖第二岛链,大幅提升远海投送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加速列装093B型攻击核潜艇和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水下与反介入能力同步跃升。
![]()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体量与工业体系赋予其强大抗压能力。
2025年中日贸易额达3083亿美元,日本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近三分之一;韩国对华贸易依存度同样极高。
![]()
当中方于11月16日发布赴日留学预警、文旅部提醒慎赴日本旅游、多家航司推出免费退改政策后,日经指数次日开盘即跌超1%,旅游业股票重挫。
若进一步启动稀土出口管制,日本90%以上稀土依赖中国,其高端制造业将遭受重创。
![]()
历史早已证明,小国若甘当大国棋子,终将付出代价。
高市早苗的冒险、韩国的骑墙、印尼的摇摆,看似各取所需,实则都在透支自身战略安全。
![]()
台海问题不容任何外部干涉,第二岛链也困不住一个走向深蓝的大国。
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靠围堵得来,而是靠尊重与实力共同维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