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有情 点赞有爱 点个关注 评论传真情 分享传播美好。
感谢每一位关注的你。
希望与你同频共振。一道欣赏文字的海洋,感受最炽热的情感
你对这篇文章有何意见。说出你的观点,如有不满 评论区交流谢谢!
您的满意是我最大的荣幸。谢谢!
![]()
《月魄秋华录》
桂香浸染的夜晚,白玉盏中浮动着碎金般的桂子,仿佛星斗坠入琼瑶池。
我们并肩立在庭院中央,任凭月华洗濯衣衫上的尘嚣。这般景致,教人想起白乐天“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雅趣,
却比那更多三分缠绵。画檐下风铃轻颤,将长生殿里未尽的私语,一句句揉进溶溶月色里。
桂影沉璧
桂魄初生秋露微,那轻灵灵坠落的桂子,恰似李易安笔下“揉破黄金万点轻”的具象。
我在青玉案前俯身,见盏中月影与桂痕交融,恍若看见太液池中倒映的宫阙。
这般清趣,岂非苏子瞻所谓“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的实证?
昔年词客在孤山寺夜半闻桂,而今这缕幽香正从你袖间弥漫开来,与白玉盏中的澄澈融作一处。
瓷盏边缘凝着露水,宛若美人垂泪。忽忆及温飞卿“玉壶初滴露华浓”的句子,这般晶莹,竟似把整个秋天的清泪都盛在了掌心。你轻触盏壁的指尖泛起月白,
教我无端想起《子夜四时歌》里“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的缠绵。此刻我们虽不折柳,却将满院秋光都收在了这方寸器皿之中。
![]()
月殿私语
画楼西畔桂堂东,当年唐明皇与杨妃在长生殿的夜半私语,如今都化作檐角叮咚的玉铃。杜牧之“天阶夜色凉如水”的意境,此刻正从青石阶上缓缓升起。
那些被月光凝固的誓言,如同李商隐笔下“嫦娥应悔偷灵药”的怅惘,在琉璃瓦上流转千年仍不肯消散。
你指着飞檐说:“听。”我便听见了《霓裳羽衣曲》的余韵,在雕花窗棂间迂回游走。这般清音,恰合白乐天“曲罢常教善才服”的妙处,却比琵琶声更多三分空灵。我们浸在这乐音里,
仿佛置身《长恨歌》里“骊宫高处入青云”的缥缈仙境,又似在姜白石“淮南皓月冷千山”的词境中徘徊。
![]()
玉兔银霜
月光在青瓷缸中碎成万千银鳞,恍若玉兔捣药时溅起的银河碎屑。这般景致,暗合李长吉“玉轮轧露湿团光”的奇谲,
却比那诗境更添七分温存。石阶下的霜华正随着更漏凝聚,恰如范石湖“满地霜华浓似雪”的写意,教人疑心是否真有月宫仙娥在云外捣药。
你的衣袖被晚风拂动,漾开的何止是盛唐遗韵?分明还有杜少陵“清辉玉臂寒”的诗意,与李太白“云想衣裳花想容”的风华。
这般风致,令我想起《洛神赋》里“曳雾绡之轻裾”的曼妙,又在转瞬间化作《秦淮夜泊》里“商女不知亡国恨”的苍凉。原来故国月色从不曾老去,它始终在文人袖底宛转流淌。
醉影成双
酒瓮里沉着的不仅是新醅,更是整个秋天的醉意。我们相视举杯的模样,倒映在陶渊明“挥杯劝孤影”的诗境里,
却比那五柳先生多了一重相依。醉眼朦胧时,见池中双影随波荡漾,竟无端忆起元遗山“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叩问,然而答案早已写在相触的衣袖间。
这般酩酊,颇得李青莲“我醉欲眠卿且去”的真趣,却又暗含晏同叔“醉后不知斜阳晚”的眷恋。池面浮萍聚了又散,
恰似我们这些年在人世间的流转。而今夜月圆如璧,终于应了苏子由“与君世世为兄弟”的祈愿,更印证了王摩诘“愿君多采撷”的殷殷嘱托。
![]()
雁字未书
天心月朗处,不见雁阵掠空,却自有相思在云翳间沉浮。这般意境,暗合晏小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怅惘,又带着秦少游“衡阳犹有雁传书”的期待。
那些未曾寄出的锦书,此刻都化作北斗勺中的光晕,在银河里缓缓旋转。
你指着天际说:“月如无恨月长圆。”我便想起石曼卿这联妙对的后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然而今夜月色如此温存,倒像是李义山“青女素娥俱耐冷”的注解,
教人深信相思从来不必倚赖雁足传书。正如《古诗十九首》里“盈盈一水间”的守望,脉脉此情原可直抵星河彼岸。
清辉满楼
月光在朱栏玉砌间流动的声音,恰似王仲初“冷露无声湿桂花”的具象。那些凝在画梁上的清辉,
正在重演顾恺之“渐入清晖境”的丹青妙笔。我们踩着斑驳的月影漫步,仿佛行走在周草窗“看画船尽入西泠”的画卷里,又似在吴梦窗“午梦千山”的词境中穿梭。
这般清景,令我想起倪云林疏林坡石的逸笔,更暗合黄公望富春山居的墨韵。原来月色最懂经营位置,
它将亭台水榭都重新布置成《千里江山图》的格局,又在粉墙上勾勒出《写生珍禽图》的精妙。而我们就成了画中人物,在绢素的经纬间演绎着永恒的清秋夜话。
袖底唐风
你振袖时拂过的何止是桂香?分明还有王右丞“渭城朝雨”的清新,孟襄阳“开轩面场圃”的质朴,更兼岑嘉州“忽如一夜春风来”的豪迈。
这般盛唐气象,竟在千年后的月色里再度苏醒,教我无端想起杜樊川“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苍茫。
那些从袖底溢出的诗意,正在石阶上凝结成霜。仔细看去,竟是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的悲怆,混杂着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明净。
我们在这古今交汇的漩涡里驻足,仿佛听见白香山“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正与李龟年的笛韵在月光里缱绻缠绕。
![]()
半生圆缺
池中月影碎了又圆,恰似我们这些年的聚散离合。这般境遇,暗合吕本中“恨君却似江楼月”的譬喻,却比那词意更多圆满。原来苏轼“月有阴晴圆缺”的慨叹,
终究会迎来“千里共婵娟”的慰藉,正如范希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的辗转,终将化作“明月楼高休独倚”的通达。
此刻霜华渐重,我们在回廊下看见彼此鬓角星白,竟无端想起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沧桑。
然而月色依旧如张若虚笔下“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澄澈,教人深信江月年年只相似,清辉永夜照画堂。
![]()
秋心明月
天心月到中秋分外明,那些沉在月轮中的相思,此刻都化作李璟“细雨梦回鸡塞远”的幽思。
这般情致,既有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的纤柔,又带着韦庄“炉边人似月”的温婉。我们立在井栏边俯看月影,
恍若看见鱼玄机“忆君心似西江水”的缠绵,正在波心缓缓漾开。
远处佛寺钟声破空而来,与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悄然重合。
然而我们并非客舟孤旅,而是沈佺期“丹凤城南秋夜长”里的守望者,在玉笛声中将整个长安的秋色都收束在相望的眸间。
桂香渐淡时,东方既白。白玉盏中的月影渐渐消融,唯余几粒金桂在盏底缱绻。我们依旧立在廊下,任凭晨露沾湿衣袂。
这番秋夜清赏,竟似将《花间集》的婉约与《全唐诗》的豪迈都经历了一遍,更将《乐府诗集》的深情尽数沉淀在彼此心间。
忽见池中残月如钩,方知韦应物“府县同昨日”的感慨终究不及此刻圆满。那些在月色里苏醒的古老诗意,
此刻又随着天光渐渐沉入梦乡。唯有袖底盛唐的风,还在晨曦中微微荡漾,提醒着我们这夜不是李后主“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幻境,而是真实可触的清秋馈赠。
当最后缕桂香消散在晓风里,我们相视而笑。原来不必追寻长生殿的旧誓,不必感怀玉兔银霜的苍茫,
只需并肩立在画楼月下,便已拥有张九龄“海上生明月”的圆满,更兼杜甫“片云天共远”的旷达。这般境界,
恰如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澄明,教人深信:世间至情,从来都在清辉流转处静待知音。
清辉永驻
这相视一笑间,昨夜的桂香仿佛又在唇齿间复苏。原来晏同叔“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澄明,
从来不在远去的笙歌里,而在彼此映照的眸光中。长生殿的私语终将散入云烟,玉兔捣就的银霜终会消融,
唯有此刻并肩而立的风致,竟比白乐天“共看明月应垂泪”的牵挂更教人安心。
画楼东隅忽闻玉笛声起,分明是李太白“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意境,却无那“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愁绪。笛韵在晨光中婉转,
将张九龄“海上生明月”的辽阔,与杜子美“片云天共远”的苍茫,都织作一袭透明的锦袍,轻轻披在我们肩头。这般馈赠,岂是王摩诘“明月松间照”所能尽述?
![]()
朝露诗心
石阶下的露珠渐渐收拢最后月色,恍若杜牧之“白露未晞”的古意正在晨光里涅槃。我们踩着湿润的青砖徐行,
见桂树影中栖着几羽新蝶,竟带着谢逸“蝶飞衣袖留余香”的雅趣。这般清景,既得陶元亮“采菊东篱下”的闲适,又具孟襄阳“开轩面场圃”的真淳。
井栏边的苔痕愈显苍翠,细看竟是韦苏州“独夜忆秦关”的墨迹未干。辘轆声里,
我们听见陆放翁“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期盼,更听见姜白石“念桥边红药”的执着。原来诗国的门扉从不曾掩闭,它永远为晨昏之际的痴人留着一线光明。
画楼新晴
朝阳终于跃过黛色飞檐,将苏子瞻“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妙境铺满庭除。那些凝在雕花窗棂上的月华私语,
此刻都化作黄筌《写生珍禽图》里的金羽,在光尘间翩跹起舞。画梁间的蛛网缀着琉璃似的露珠,恍若李长吉“羲和敲日玻璃声”的奇想正在眼前成真。
你指着廊柱上新描的金粉说:“这光芒,倒像是从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的序文里溢出来的。”我凝神看去,果真见流光在榫卯间游走,
时而化作范希文“朝晖夕阴”的万千气象,时而变作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的婉约风情。原来这座画楼经了夜月浸润,早已成了会呼吸的诗板。
袖里春秋
晨光在你袖口绣出流云纹路,那些盛唐的风华似乎还在经纬间流淌。这般景象,令我想起杜少陵“朝回日日典春衣”的洒脱,更暗合李太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旷达。
你振袖时,有细碎桂瓣飘落,竟在空中排成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笔意。
这般妙境,既得谢康乐“池塘生春草”的自然天成,又具张旭《古诗四帖》的狂放不羁。我们在这墨香与花魂交织的时空里,
终于明白为何张若虚要说“人生代代无穷已”。原来诗心从来不会湮灭,它只在不同的明月夜里变换妆容。
秋茶续梦
小童奉上新焙的秋茶,氤氲水汽里浮动着陆羽《茶经》的墨香。这般清趣,颇得卢仝“七碗吃不得也”的真味,
却比那更多三分从容。我们在茶烟里对坐,看窗外梧桐叶落,竟无端想起皎然“九日山僧院”的禅意。
茶盏中的涟漪渐渐平复,映出你我鬓角新霜。这般境遇,暗合黄山谷“恰如灯下故人”的茶喻,又带着苏东坡“且将新火试新茶”的超然。原来这壶中天地,
竟比长生殿的誓言更经得起流年磋磨。当茶香与昨夜的桂香在喉间交融时,我们品出了杨万里“春风解恼诗人鼻”的妙趣。
![]()
永夜余香
日影渐高,我们却仍在追忆昨夜清辉。这般痴态,恰如晏叔原“醉别西楼醒不记”的惘然,
又似纳兰容若“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追悔。廊下的白玉盏已经收起,唯有青石板上还留着桂瓣拼成的相思卦象。
你忽然轻笑:“这余香,倒比李易安‘暗香盈袖’更缠绵些。”我俯身拾起一枚桂子,见它纹路里还藏着月光的魂魄。
这般情致,既得姜尧章“念桥边红药”的执着,又具王圣与“谩余薰”空篝的悲悯。原来至情至性,从来都在细微处见真章,何须江文通“黯然销魂者”的慨叹?
长日伊始
当最后一丝桂香彻底融进晨光,我们终于起身整理衣冠。这般光景,颇有《诗经》“东方明矣”的古朴,
又带着《楚辞》“长太息以掩涕”的深沉。画楼朱户在秋阳下熠熠生辉,恍若杜牧之“复道行空”的阿房宫再现人间。
你我的影子在青砖上渐渐缩短,最终交融成完整的一体。这般圆满,竟比昨夜月下双影更教人心折。
原来白傅“在天愿作比翼鸟”的誓愿,终究要落在“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实处。而我们的连理枝,正生长在这寻常晨昏的烟火人间。
忽闻远处传来捣衣声,声声都带着张文昌“洛阳城里见秋风”的乡愁。
我们相视莞尔,知道这场秋日清赏终究要回归到孟东野“慈母手中线”的温情。盛唐的风华在袖底渐渐平息,化作心底永不褪色的诗行。
当正午的钟声传来,我们已坐在书斋中整理昨夜所得。墨痕在宣纸上晕开,时而化作王右丞的山水,时而变作李昌谷的鬼诗。
这般妙境,竟比司空表圣《二十四诗品》更教人沉醉。原来真正的相逢从来不在时间长短,而在灵魂能否在诗国里认出彼此。
暮色四合时,我们仍在品读昨夜抄录的诗句。桂香早已散尽,新月尚未升起,但这方寸天地间却永远留下了那个秋夜的魂魄。
正如严沧浪所言:诗者,吟咏性情也。而我们的性情,经过这夜月华的洗礼,终于与千年诗心永乳交融。
![]()
忽见案头白玉盏中,不知何时又落进一枚新桂。这莫非是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的延续?或是刘方平“今夜偏知春气暖”的预告?我们相视而笑,
知道诗国的门扉永远虚掩,只待明年秋月再圆时,与那些沉睡在桂香里的诗魂再度相约。
点赞 在读 关注 不错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