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中德关系的变化挺让人感慨的。过去,德国城市和中国地方结对子结得热火朝天,互相交换贺信、办活动啥的,现在呢,好些地方开始悄无声息地拉开距离。
像杜伊斯堡那样,本来靠中欧班列吃香喝辣的,现在却把和华为的合作协议一刀切断了。基尔市跟青岛的友城计划也搁浅了,杜塞尔多夫的中国节干脆换成了日本节。
这种无声的告别,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儿,而是积累了各种因素。德国人越来越觉得,跟中国走太近,有风险,尤其是安全和依赖问题上。
![]()
中德城市合作的蜜月期怎么就凉了
回想默克尔在位那会儿,中德城市合作那是风生水起。她从2005年上台,就开始推动德国地方和中国地方多接触,不光盯着北京上海,还去合肥沈阳这些二线城市转悠。
2015年她在合肥看大众和江淮的合资项目时,就说德国城市别只盯着中国大城市,产业链上到处是机会。这话一出,德国上百个城市和中国结了对子,杜伊斯堡成了典型。
靠着中欧班列,这地方从老工业城摇身一变为欧洲物流中心,2019年班列货运量占中德贸易四成,当地就业岗位多了两万个。中国企业在当地投钱建仓库,德国媒体还说每条铁轨都通向中国市场。
![]()
那时候,文化交流也热络,德国开了近20所孔子学院,柏林的书法展和中医课常常满员。2021年中德贸易额冲到2455亿欧元,德国GDP的10%和中国有关。大众宝马这些车企,在华销售额占了三成多。默克尔访华12次,帮着铺路搭桥,中德关系进入黄金时代。
可她在2021年卸任,新政府上台,风向就变了。2023年7月,德国出首份中国战略,把中国定位成伙伴、竞争者和系统对手的混合体,核心词是去风险。这文件没直接说停合作,但要求所有互动过安全审查。地方城市感受到压力,合作开始收缩。
2022年杜伊斯堡不续华为协议,理由是等联邦指导,其实是俄乌冲突后,中国立场让欧洲对中国企业多疑虑。2023年基尔市停青岛计划,市长说市民有安全顾虑,因为青岛是中国海军重镇。
2023年杜塞尔多夫停中国节,转办日本节,华人社团说这和联邦政策转向脱不开干系。德国智库报告显示,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高,巴伐利亚机械企业海外订单三成来自中国。这种依赖转成焦虑,地方合作就缩手缩脚了。
![]()
安全和地缘风险让德国地方越来越谨慎
德国城市冷却对华友好,安全问题是头号推手。基尔作为海军基地,本来想和青岛搞海洋贸易和船舶技术交流,可一想到青岛和中国海军扯上关系,就觉得有风险。市长没咨询专业机构,就直接搁置计划。这不是孤例,好些德国城市开始审视和中国友城的潜在隐患。
联邦中国战略强调去风险,本质是怕过度依赖。中国从2016年起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贸易额占德国GDP一成。汽车业更明显,大众2022年在华销售额占49%,宝马奥迪超35%。德国汽车协会模拟过,丢了中国市场,会丢20万岗位,产业链产值缩12%。
![]()
资源上,稀土93.5%靠中国进口,这是电动车和芯片的关键。疫情时口罩防护服短缺,更让德国人意识到基础物资依赖的风险。这些事儿堆一块儿,地方城市自然谨慎。2023年联邦政府出战略后,地方执行时就把合作贴上风险标签。像基尔市长对外说市民顾虑,其实是联邦政策传导。
杜塞尔多夫停中国节,说是丰富文化形式,但时机太巧了。德国民调显示,2022年只有9%德国人觉得中国可靠,五年前是36%。这种信任降温,直接影响地方决策。国际上,德国还得平衡欧盟立场,欧盟对中国电动车调查啥的,也让德国地方多想。
![]()
贸易纠结下德国企业还在赌中国市场
尽管联邦推去风险,德国企业没那么容易抽身。中国占全球工业产值三分之一,化工超五成,印度印尼短期比不了。2025年,大众在合肥投25亿欧元建电动车厂,宝马沈阳升级28亿欧元,博世苏州扩智能驾驶中心。德国工商大会报告说,企业用脚投票,继续押注中国。
地方城市也没全断,2025年6月法兰克福办中德城市峰会,20多德国城市代表去。金华和迪伦升级国家级友城,建汽车零部件物流中心。秦皇岛和瑙姆堡筹备,焦点葡萄酒贸易和旅游。波恩和成都签协议,搞垃圾分类和低碳建筑。联邦在5G上松口,2025年让华为参非核心网络建设。
电动车关税上,德国否决欧盟加征提议。德国明白,去风险不是去中国化,得留产业链。2025年7月数据,对华出口64亿欧元,进口143亿,逆差79亿。但企业坚持,默卡托研究所数据,2024年德国对华投资57亿欧元,比前年多。
![]()
德国总理默茨说,既求合作如气候领域,又认清制度竞争加剧。外长瓦德富尔说,中国经济模式基础是战略技术主导,会威胁德国繁荣。但企业高管觉得,中国是增长引擎。大众上半年在华卖170万辆,占全球一半。巴斯夫广东投100亿欧元建化工厂。
专家说,企业短期赚翻,但长期怕供应链断,如美中脱钩。经济部长哈贝克叹,企业只看账本,不听建议。德国出口导向经济,20%出口和中国有关,放缓或贸易战会重创。
但眼下,金钱说话胜过警示。地方合作转向低敏感领域,绿色成安全区。昆明分享滇池治理,雷根斯堡借鉴多瑙河支流。青岛中德生态园被动住宅获2025全球绿色建筑奖,慕尼黑汉堡考察。
2025上半年中欧班列重庆到杜伊斯堡开5500多列,货值3300亿,20%用新能源动力。杜伊斯堡建欧洲最大绿色仓储中心,太阳能供30%能源,入驻企业三成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上半年货运增65%。这些事儿显示,合作没全停,但形式变精准。
![]()
中德城市告别本质是全球秩序调整阵痛,联邦去风险求安全边界,但忽略经贸互补。双方是供应商和消费市场,脱钩谁都不利。未来,合作多聚焦绿色、技术、民生低敏感区,从全面开花转精准对接。产业链纽带在,发展需求在,这种告别不会是终点。
2025年峰会热议低碳,昆明经验帮德国河治理。班列成绿色物流示范,契合欧洲碳中和目标。德国需班列带就业经济。克林拜尔说,中国是国际事务重要参与者,许多问题需合作解决。但德国对华依赖加剧,柏林在较量中无牌可打。
展望,若需求疲软或贸易战,德国遭重创。但眼下,金钱胜一切。中德经贸主基调没变,未来合作形式变,但纽带在,不会断。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