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线智驾芯片玩家自知直路不通,开始另辟蹊径。
如果你看我写智驾到今天,那么应该很清楚,决定智驾终端体验的,很大程度在于“软件能力”,不能全追责或全归功于芯片。
否则,一堆靠外包设计、骗国家钱的芯片创业公司早就起飞了。
也就是说,小鹏换上图灵芯片,还是得看VLA到底做成什么样;蔚来的神玑即便体验不佳也最好别怪,毕竟在4颗Orin上也没跑好对伐?
而理想,第一代舒马赫无疾而终,第二代搞出来再说吧。
同理,蔚来看似最近把“神玑芯片”剥离出来,与智驾中高阶市场几乎没有份额的爱芯元智,以及豪威组成“新公司”时,我们也别吹啥“强强联合”了,让人笑话。
思考的正确方向,应该是:
在没有软件能力前提下,非头部智驾硬件玩家,凑堆想干嘛?
嗯,要么剥离资产上市;要么找个软件方卖了兜底。
但是,鱼找鱼,虾找虾。这才是一条永远不变的宇宙规则。
作者|宇多田
封面|电影《巴黎交易员》
在智驾芯片格局基本定型、大量资本已把眼光投向其他赛道之时,与其说“第三名”想保命,不如说是想“最终给自己背后资本爸爸们一个交代”:
直接卖货不行?那就用资本操作,先拼凑成一个完整的软硬公司,送上市。
显然,爱芯元智、蔚来(100%控股神玑)以及爱芯的大股东之一豪威集成电路(韦尔股份),就是这么想的。
根据公开信息,爱芯牵头,三家公司把各自的股权要么匀了匀,要么增发一下,一起拼成了“重庆创元智航科技有限公司”。
![]()
咦,怎么又是重庆?值得推敲一下。
嗯,我们猜测,这家拼盘公司,很可能将被融入另一家更大更著名的拼盘公司“千里科技”,要一个“硬件”名分。
这不奇怪。
他们在各路媒体吹嘘稿里描述的“要做第二个华为车BU的野心”,不仅仅是安了个“王军”那么简单。
模仿华为,东西得凑齐。而跑智驾,得有芯片。
很凑巧,国内正好有一大堆嗷嗷待哺等着被卖掉的。其中,就有上市还未果的“第三名”玩家:
爱芯元智。
实际上,剥开创元智航三位股东的真实业务内核,全是市场焦虑的味道:
一个是“高阶芯片市场无缝可钻、单打独斗毫无希望”的爱芯;一个是“自研芯片超级烧钱、自己盈利都无望”的蔚来(100%控股安徽神玑);一个是猛推自己ISP的豪威半导体……
其中,豪威是爱芯的股东爸爸,而蔚来“表面1000T算力实则缩水不少”的神玑芯片,买来的全是爱芯几个核心IP。四舍五入,这产品也能算是爱芯的。
笑死,有知名媒体说蔚来神玑芯片获得技术授权。都没有几个自己IP,真的是蔚来授的权吗?
不管怎样,三者关系紧密,合作搞钱浑然天成。
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如果只是凑成一个“主体”,再以Tier2的身份卖芯片显然还是没戏,因为目前的智驾芯片市场格局已非常清晰:
掣肘于国内玩家的软件能力,英伟达与高通未来一段时间仍有一席之地。
而智驾国产芯片格局也已经稳定,作为Tier1不会有超过两家——
除了地平线有项目,就是Momenta自己捯饬的芯片了。这两家还僧多粥少,不够分。
因此,其他创业公司,希望为0%。
以爱芯为例,表面是智驾产业“第三名”,但若要上市,目前根本没有亮眼业绩:
除了低阶产品,目前已量产的M76(NPU算力60T)项目不多,在智驾中阶市场被地平线软件小弟(大家其实也不赚钱)垄断的情况下,很难破壁。
最终,爱芯与蔚来神玑选了一条更加现实的路:
2025年了,与其正向努力,不如走资本操作路线——被实打实地“卖掉”或上市,股东们才能有序退出。
这个时候,爱芯的古早爸爸——旷视,再次浮出水面。
一盘新棋
我们在扒拉爱芯元智的投资人时,发现有一个基金名字听起来竟如此熟悉——
芜湖旷沄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
不凑巧,我之前翻过千里科技(力帆)近5年每一份年报,因此发现这个基金也是“重庆千里智驾科技”的二层投资者:
通过迈驰智行,掌控了千里智驾约3%的股份。
再经过数层穿透,我们发现,直到今天,旷视仍然是爱芯元智的大股东之一。
这更是对应了“旷视当年为上市把摄像头芯片团队等‘资产’剥离出去,最终这波人成立爱芯元智”的历史故事。这个做智慧城市起家的硬件团队,进军智驾都是后来的事了。
看,没啥新鲜的,历史就是在不断重演而已。
因为“剥离B良资产,让财务数据更好看”一直是一种让资本安心的企业财务使命。不然那些欠下的对赌协议,创始人砸锅卖铁都还不完。
所以,印奇其实蛮可怜。
最终,心怀鬼胎的各方,形成了如下一幅“股权关系图”:
![]()
我在《千里科技,惊才绝艳的资本局》一文曾详细剖析过:千里科技,本质是一场吉利与旷视科技之间的上市交易。
过去5年,千里科技的赚钱业务,有且只有“力帆摩托车”与跑出租的品牌“睿蓝”,这有充分的财务数据证明。
有趣的是,千里科技不久前递交的港股招股书,与力帆(千里)历年的财报数据几乎无区别,甚至更加简陋:
AI能力只有PPT,与卖车严重断层。
然而,按照高阶智驾的研发实战经验,千里科技子公司“千里智驾”按最低投入,预计每年将要消耗至少15亿人民币(这还过于保守了)。
而这些钱,未来都将由二级市场出。
当下,尽管千里科技的智驾体系,请来“华为车BU首任总裁”王军充当“吉祥物”,也能帮公司对外拉拉单子。
但真正的技术内核,是从旷视总部调遣、外部招入的感知算法与工具链团队,以及极氪系整个智驾团队。
嗯,极氪并了进来,有且只有极氪。
也就是说,要用爱芯产品的人,一边是还没有用量产证明自己的“AI四小龙遗风”(你懂我的意思)人才;一边是城市NOA能力仍不明朗的新势力。
前者有600~700人,刚把英伟达的单ThorU平台跑起来;而后者超过1200多人,只做过OrinX平台,体验效果一般。
“爱芯目前有个对标OrinY的自研芯片,已经流片了,正在悄悄跑,预计明年量产吧。
他们还是想再搏一把。但很显然,软件拉了肯定不行。” 相关人士透露。
因此,这个爱芯元智占大头的拼盘公司,抹掉蔚来“表面神玑,内里实则也是爱芯魂”的资产噱头和大股东后…
本质,就是爱芯元智想方设法打入高阶市场的一个手段。
而当下,与其让软件团队真用起来,其首要任务是先找个“回收站”,有个高阶项目的名头。
直接上港股?我们相信港股没这么傻;那就只能在穿越一系列“管理咨询公司”后,并入千里科技。
唉,还是得靠“爸爸”救啊。
回看千里科技的这波操作,真的十分有趣。因为无论是主机厂还是科技公司,都形成了一种蔚然成风的剥离趋势:
吉利这只老狐狸,显然也不想用“辛苦卖车钱”来养每年消耗几十亿的团队;而蔚来,看来也想摆脱这块只出不进的资产了。凑巧,爱芯等创业公司也在拼命找市场与上市出路…
最终,遇事不决,又见千里;产品不行,资本来凑。
“海纳百粕”,或许是这家公司的使命。
我们不知道,中国高阶芯片市场,是否还会有变化。但无论资本市场如何运作,股东或许能脱身离场,但智驾团队的命运终局,终究还是由“消费者体验”来全权买单。
没有真本事,只能活到“智驾”不火时。
抱歉不建群(请务必看清楚)
我是宇多田,关注汽车智能供应链。
加微信产业交流,请务必备注企业与个人身份,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