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施妍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市水利局获悉,用水智能化监测和治理端应用试点项目已完成。该项目围绕用水计量监测等四大体系,构建起“计量全覆盖、数据全贯通、统计精准化、治理智能化”的现代化水资源管理新格局,不仅为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样本”。
在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方面,我市依据《湖州市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方案》,分阶段推进供水管网内在线监测设施的升级改造。智能计量终端如同“水脉传感器”,实时捕捉用水动态,推动传统“人工抄表”向“实时感知”转变。试点期间,我市对年取水许可量50万立方米及以上和部分以下的监测点开展取水计量设施检定校准服务,累计服务206个企业监测点,有效提升了水资源税改后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数据治理是智慧管理的核心支撑。我市通过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用水数据治理与归集体系,打通了水利、建设、数据等部门的信息壁垒,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取水、供水、用水全链条数据的统一归集、清洗、校核与整合,形成“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数据资源体系,为后续统计分析与管理决策筑牢数据基础。
在统计成果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建立了动态更新的重点用水单位名录库,精准锁定2559家重点用水单位,为实施水效提升、定额管理、节水诊断和水量预警提供精准对象。同时,编制《湖州市基于用水的高价值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构建用水与经济发展关联评估体系,并定期发布《湖州市用水季报》,系统分析全市用水状况,推动水资源管理从“经验判断”全面转向“数据驱动”。
治理产品体系的创新是本次试点的重要突破。我市推出重点用水户用水热力分布图,以可视化方式直观呈现重点用水户用水强度与分布特征,让“哪里用水多、哪里需管控”一目了然。同时,又通过构建科学的用水预警模型,实现用水异常“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推动水资源管理由“事后整改”向“事前预防”转变。
据悉,试点实施以来,我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重点用水领域节水成效显著,预计“十四五”末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4%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