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消息,近期一则消息轰动公募圈,此前一直负面缠身的小型公募北信瑞丰竟然改名字了,改的名字叫华银基金,11月17日正式生效。
![]()
不过,华银基金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怎么听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华夏基金、银华基金、兴银基金,一时间傻傻分不清楚。
之所以叫华银基金,应该和华夏银行有关,且规模突然陡增可能主要来自华夏银行的资金。
此前,金石杂谈发文,北信瑞丰规模常年规模30亿上下打转,但就在2025年Q3该公募规模来到了207.9亿,而上季度的2025年Q2规模还停留在27.06亿,一个季度规模暴增6.68倍。
![]()
北信瑞丰规模陡增180亿,核心原因是该公募的一只短债——北信瑞丰鼎盛中短债规模暴增了171亿,规模从0.14亿增至171.15亿。
![]()
金石杂谈查询发现,规模之所以陡增,主要是Q2至Q3期间,有两家机构大幅买入,机构1买入70.45亿份(80亿元),机构2买入44亿份(50亿元)。而且本季度,资金共计买入150多亿份,由于只公布持仓比例超20%的机构,大概率除了这两家机构还有其他机构。
![]()
彼时,金石杂谈分析, 这些机构资金大概率来自股东和新任管理层拉来的帮忙资金,或者说是“带资上任”。一是北京银行的资金,大股东北京国际信托和北京银行的大股东都是北京国资,而北信瑞丰董事长刘彦雷是一名在北京银行工作近20年的北京银行老将。
还有来自华夏银行的资金。金石查询发现,新任总经理宣学柱,曾长期在华夏银行任职,先后担任广州分行党委委员、中山分行行长、总行金融市场部副总。
而华夏银行实控人同样是北京国资。
既然,北信瑞丰第一大股东是北京国资旗下的北京国际信托,北京国资完全有可能将北京国际信托的股权转让给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通过改名华银基金而不是北银基金,基本可以猜测,华夏银行有可能成为北信瑞丰大股东;或者说华夏银行将在北信瑞丰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
所以,刘彦雷和宣学柱的加盟,是“带资进组”。但是,北信瑞丰的问题是,规模太小,这两年的舆情危机严重拖累了公司品牌和名誉,让基民们望而却步,仅仅凭借拉来的“嫁妆”或“帮忙资金”是远远不足的,亟需公司恢复声誉,保护投资人利益、提高投资能力、更好的回馈投资人。本次改名或就是让市场淡忘过去舆情,重新出发。
![]()
2024年以来,北信瑞丰可谓风波不断,先是工资从上旬月转到下旬月,然后爆出恶意裁员。还有就是北信瑞丰员工的爆料,比如强迫基金子公司搬离上级单位提供的免费办公室;转嫁成本,让子公司承担高额房租;基本户被法院冻结(现有多起仲裁)。
![]()
爆料还提到,北信瑞丰公募基金长期缺督察长,总经理、高管已经被公募某领导个人单方面辞退但是没有任何公告。于是,今年大家看到了,没有任何公告,董事长夏彬也离职了;而本就离职了很多的总经理刘晓玲在公司新任总经理上任才进行官宣。
所以,通过本次更名,北信瑞丰意在降低舆情风险,恢复声誉,随着金主爸爸加持,让自己改头换面。甚至有媒体报道,华夏银行确实可能入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