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惠州湾,
车水马龙的稔平环岛高速先行段
成为又一靓丽滨海快速通道,
将惠东平海镇到惠州市区的车程
拉短到仅需1个小时,
而前往广州、深圳、汕尾的车程
也缩短近40分钟。
曾经繁忙拥堵的稔平半岛交通状况
得到极大缓解的同时,
也直接激活中广核海上风电基地、
巽寮湾文旅经济带等产业廊道的动能,
随之而来人流、物流、科技流和资金流,
为惠州湾蓬勃发展
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
惠州港。
当下,承担着打造
“全球石化产业高地”
和“全国南北出海新通道”使命的
海洋大市惠州,
在281.4公里黄金海岸线、
4520平方公里的海域上
重塑海洋生产力布局,
仅“十四五”期间就谋划推动
约650个交通建设项目,
预计完成投资约1800亿元,
全面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释放“海”的活力和潜力;
惠州港加快产业升级,
加速向产业港、贸易港并重转型发展……
向海图强的惠州湾,
正在交通、港口和科技“三驾马车”的
合力赋能下,
不断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为广东建设海洋强省注入澎湃动能。
![]()
交通先行构建“丰”字交通主框架 打通陆海联运大动脉
渤海之滨的山东日照港,是1986年开港的“80后”港口,现已跻身全球最年轻5亿吨大港阵营,临港产业贡献日照全市85%以上规上工业产值,持续释放“以港兴城”的乘数效应。同样,紧依蔚蓝的大海,上海、迪拜、东京、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众多知名城市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繁忙的港口,与内陆立体交通贯通相连,相得益彰,书写着海洋经济的无限活力与魅力。
向海图强,交通先行。近年来,惠州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惠州谋划推动约650个交通建设项目实施,预计完成投资约1800亿元。当下,惠州正全力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与港口、高铁、航空等临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陆海空并进,打通交通大动脉,在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的同时,打开了惠州湾高质量发展大格局。
![]()
惠州港与石化区紧密相连。
“构建‘丰’字交通主框架,打通陆海联运大动脉。”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正全力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其中包含沿江轴线(惠肇高速)、南北轴线(惠霞高速)等关键组成部分,形成“三横一竖”交通骨架。该骨架不仅串联起博罗、惠城、惠阳、惠东、大亚湾5个县(区),以及东江湾产业园、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大亚湾开发区等“3+7”产业园区平台,还与京九铁路、广惠城际、赣深高铁、广汕高铁等轨道交通实现无缝衔接,打通与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快速连接通道,进一步辐射河源、梅州及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地区,构建起陆海并进的交通格局。
路通则财通。公路、铁路沿线产业与广州、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交通联系将更加紧密,沿线产业交通运输效率高起来,人流、物流、资金流高效便捷流通的速率也快起来。以稔平环岛高速为例,其先行段已于今年国庆节前通车,未来全线通车后将与深汕西高速连接,实现稔平半岛与外部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惠东平海到惠州市区仅需1小时,前往广州、深圳、汕尾的车程将缩短近40分钟。
“以前,我们进出巽寮要转国道G228(省道S387),每到旅游旺季,经常发生堵车,既影响游玩体验,又给我们当地居民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市民刘钰婷介绍,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以前道路拥堵不堪的窘境,随着稔平环岛高速先行段的开通,一通百畅。
这不仅缓解了岛内交通压力,未来还能让稔平半岛更好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惠州海洋经济的服务辐射范围,增强大湾区对粤东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丰”字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服务辐射效能。
内部打通,外部强链。惠州近年来发力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从赣深高铁、广汕高铁建成通车,到广惠城际北延段开通运营,全市形成“三线九站”高铁布局,高铁总里程258公里,居全省第一;同时,惠州正在加快推动深惠城际、惠大铁路安全能力提升、地铁14号线东延(惠州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十四五”期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46公里,新增208公里,比“十三五”末增长87.4%。
![]()
广汕高铁列车停靠惠州南站。
特别是去年5月“大湾区大号地铁”上线后,带动广惠城际客流量持续攀升。据悉,截至9月底,今年广惠城际发送旅客近260万人次,工作日平均客流量达1.3万~1.6万人次,节假日及周末平均客流量达2.7万~3万人次,客流增长显著。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委员、科技部部长梁乃锋教授点赞近年来惠州交通建设的谋划布局:多向开放、沿江向海的空间开发结构,必将极大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推动惠州交通从沿江时代向沿海时代迈进。
港口当立“产业+贸易”双轮驱动,惠州港转型提速
美丽的惠州港,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码头后方石化园区林立的塔罐也熠熠生辉。石化原料和产品正借着这座深水良港在区域与全球市场间奔流不息。
“惠州港是一座产业港。”这是长久以来惠州港的“标签”。这座最初设计年吞吐量200万吨的小港,因为石化巨头的到来,彻底改变了面貌,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跃升为设计能力约1.8亿吨、经营门类齐全的综合性港口。
港产城融合发展具有一体化、综合化、融合化的系统集成优势。在行业专家看来,惠州向海图强具有独特优势和核心突破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惠州拥有惠州机场、惠州港及3线9站高铁网,成为珠三角连接粤东、粤北及闽赣的枢纽门户,进一步强化了惠州对广州、深圳这两大核心城市的纽带作用。而惠州港依托天然水深条件,成为华南沿海地区的海上门户和京九铁路的便捷出海口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南北出海新通道”将推动惠州港向“产业+贸易港”并重转型发展,是现阶段珠三角唯一拥有且有多个30万吨级超大型泊位的港口,极具发展潜力。“惠州港可发挥港航业务链、海洋业务链、城乡业务链、生态环保业务链、新智业务链‘五链’优势,以生态优先、港产城融合为理念,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作为国家交通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行业院、综合院,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关负责人非常看好惠州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前景和未来。
![]()
惠州港低空产业应用中心效果图。 惠州日报记者曾静妍 翻拍
站在“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方位,转型的号角已然吹响,惠州港正以坚定的姿态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从“重投资”向“投资+经营”并重转型,由传统港口装卸向港口全产业链服务延伸,惠州港正逐步实现业务链条的建链、补链、强链。
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年内完工、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明年完工,争取荃湾港区10万吨级多用途码头项目明年开工,公用液化烃库项目年内完工、沿海公共航道扩建完成……总投资约10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惠州港的产业升级和贸易拓展提供坚实的硬支撑。
基础设施升级是港口转型发展的序幕,如何高效运营港口资产是转型的关键。“向产业港与贸易港并重转型,其核心要素之一在于临港物流。”市港投集团有关负责人坦言,临港物流作为连接生产与市场的关键纽带,过去一直是惠州港的发展短板。如今,一座矗立在石化区与港区中央的现代综合物流园正在加速崛起,物流园内可容纳数条宽敞车道,供大型运输车辆自由穿梭其间,通过高效的物流体系,快速分发至全国市场。
![]()
大亚湾石化产业配套综合物流园效果图。 惠州日报记者曾静妍 翻拍
与此同时,荃湾港区海铁联运中心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该项目将打通海运与铁路运输的衔接通道,构建“危化品+普货+集装箱”多品类协同的海铁联运体系,将惠州港与内陆地区的铁路网络相连,打通惠大铁路与港区,实现港口与铁路的无缝对接,满足危化品、普货及集装箱运输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惠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和辐射能力。
依托惠东县正全力建设惠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先导试验区契机,惠东港区优化功能布局、进一步强化惠东港区在惠州港的核心支撑作用也被提上日程。据介绍,接下来,市港投集团将以惠东港区碧甲作业区为核心,整合稔平半岛临港资源,积极谋划海上客运与滨海旅游、高端绿色船舶修造、水下机器人、海工装备以及冷链物流与粮油加工产业园等新兴海洋产业落地;依托LNG接收站冷能与平海电厂热能,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惠东碧甲海洋经济示范区;联动远洋渔业资源发展生态养殖,开展增殖放流强化海洋牧场养护;整合巽寮湾旅游资源,打造“海鲜交易+美食体验+滨海文旅”融合业态,形成“牧场养护促加工、加工增值带贸易、贸易反哺牧场”的良性循环。
产业为基,贸易为翼。市港投集团以打造百亿级港口贸易服务交易平台为目标,构建“港口+供应链+金融”现代化海洋服务体系。联合航运龙头企业,通过整合港区资源、拓展供应渠道、创新贸易模式,打造集油品化工、冻品冷链等于一体的全链条贸易服务。推动引入航运保险、海事仲裁、金融服务等专业机构,完善航运服务体系,形成以“产业支撑贸易、贸易拉动产业”的良性循环。
科技当先科技赋能,海洋经济发展装上强劲引擎
站在惠州港荃湾港区远眺,蔚蓝的海面上,大型船舶往来繁复。为了安全运行,船舶需定期清洗,而传统的海洋船舶人工清洗方式存在安全风险高、效率低等问题。市港投集团、大亚湾科创集团联动哈尔滨工程大学,为水下机器人产业落地发展按下“加速键”。涡流吸附能够让机器人在恶劣的洋流环境中稳定作业,还融入了作业可视化、水下定位导航等AI技术,实现水下清洗作业智能化、高效化。
![]()
惠州港一角。
而在空中,无人机的应用突破了以前依靠船舶和人力的极限,在海岛物资运输与人员通勤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对于分散、偏远、基础设施薄弱的海岛群,无人机可为海岛居民和锚地船舶提供生产生活补给、医疗急救药品、灾前应急救援物资补给、紧急文件或检验样本快速传递等。目前,中启海行正积极探索利用无人机进行海岛间的物资快速运输方案,为海岛居民和游客提供便捷的通勤运输服务将走进现实。
水下清洗机器人是惠州港以智造提升港航服务的一个缩影。市港投集团正在规划建设新能源船舶维保智造基地,前期打造5000吨级以下维保中心,计划2027年投产,可实现年修船120艘、改船6艘。后期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引进先进技术,布局1万吨级以下新能源船舶(电力/甲醇动力)智造基地,研发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形成“修造+研发+配套”产业集群,弥补惠州港区船舶维修空缺,提升惠州港船舶服务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的中海石油(惠州)物流基地里,璇玑国产自研设备、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和各种管材、先进设备被专业补给船只源源不断地输往几十上百公里外的海上钻井平台,在这个承担着海上石油开采保障重任的中海石油(惠州)物流基地内,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化学事业部惠州作业支持基地(以下简称“惠州作业支持基地”)的无人智慧立体仓储格外引人注目。
这座中海油服第一座无人智慧立体仓储,在专网、人工智能、现代物流等前沿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物料从入库识别、库区到站台装车一体化全流程自动操作,实现了拣货、取货全流程智能化运行,为智能仓储建设提供了样板。自全面投用以来,其库存能力提高了106%、库存准确率达100%,仓储成本大大降低。
![]()
油轮在惠州港马鞭洲卸载原油。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像这样科技提升生产效能的案例,在大亚湾石化区内的各种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看到这些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国产化科技设备,很激动。”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动力部生产监督房卫华深有感触地说,他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对于推动海上采油乃至国家能源保障发展的重要性。
5月28日上午,卫星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全国重点实验室大亚湾观测实验基地(以下简称“大亚湾观测实验基地”)在大亚湾成立。这是2024年12月由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的实验室(前身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牵头成立的“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5名院士引领,在自主海洋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体系创建、多尺度立体监测技术系统构建、高影响海气事件和多重生态灾害基础理论创新、自主海洋数值模式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这些成果的应用场景聚焦台风风暴潮、海洋生态失稳和溢油危化品泄漏等三大典型海洋风险与灾害,为未来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千里眼”“顺风耳”,同时更好守护海洋环境安全。
“面对大海,大亚湾借助新技术赋能,有大动作。”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何艳玲对此评价,大亚湾区域是我国典型的高强度城市化海湾和生态敏感区,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海洋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生态预警能力、海上执法能力和海洋综合治理能力,是维持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也为未来海洋经济的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宝泉(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理事,天津市水运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
惠州湾应勇担大湾区东翼主引擎功能
在广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布局中,惠州作为海洋大市承担着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和“全国新型南北出海通道”的使命,扮演着产业引擎、区域枢纽和蓝色引擎三重核心角色,同时也是“向海图强”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突破口。
当下,惠州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沿海地级市,要在建成全省首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获批第五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基础上,努力筑牢大湾区“蓝色粮仓”,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同时,惠州港要在战略机遇期重构港口功能,通过深度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如原料直输)、构建贸易增值生态(如金融+数据平台)、强化区域协同能力,将港口功能从“成本中心”转化为“价值引擎”,最终实现海洋经济从“依赖资源规模”到“服务驱动创新”的跃升;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优化港口结构,打破运输壁垒,高质量提升码头单延米装卸能力,通过智慧化升级、增值服务创新、绿色提升竞争力、网络扩大辐射力,将惠州港从单一“运输节点”升级为综合供应链枢纽港口。
展望“十五五”,期待新“惠州湾”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以港口为引擎、产业为支撑、城市为载体的“港、产、城、人”四位一体发展格局,进而在粤港澳大湾区格局中,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形成“黄金三角”,勇担大湾区东翼主引擎功能,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
惠州湾的蓝色雄心!利好来了!
惠州“开挂”,把大海变 “粮仓”!
惠州湾,大湾区“科技黑马”!
你喝汽水打的嗝,竟和惠州3900亿有关?
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
总策划:王昆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