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白宫那场 “中亚五国加美国的峰会,表面看是常规外交,实则是一场赤裸裸的资源争夺战。特朗普亲自站台,硬是把哈萨克斯坦那座全球最大的未开发钨矿,从中国企业嘴边抢了过去。根据协议,美国私营公司Cove Capital LLC拿下70%控股权,哈方只留30%,而就在不久前,中企和哈方的谈判已经接近收官,临门一脚被截胡。
![]()
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矿,哈萨克斯坦握着全球30%以上的已探明钨储量,仅次于中国,这次交易的矿区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足够满足全球未来十年的需求。美国之所以这么上心,说白了就是被“卡脖子” 怕了。过去几十年,全球80%以上的钨都产自中国,而这种金属在军工界就是硬通货。没有它,穿甲弹打不穿装甲,导弹推进器扛不住高温,航空发动机更是造不出来。美国国防部早就把钨列为 “关键战略物资”,五角大楼多次警告,一旦中国收紧出口,西方军工产业就得停摆,毕竟美国武器系统里一半以上的钨都依赖中国供应。
这次美国抢矿,根本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政府亲自下场操盘。背后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牵线搭桥,帮着这家名不见经传的美企对接哈国主权基金,甚至连融资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美国进出口银行、国际开发金融公司都成了备选资金来源,政府还承诺给贷款兜底。对比之下,中企之前的谈判完全是市场化操作,可美国直接把经济合作变成了政治胁迫,给托卡耶夫摆了“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要么把矿给美企,要么就别想拿到西方的贷款和防务支持。峰会前美国还发了“关税信函”,威胁不配合就加征25%的关税,哈国夹在大国之间,根本没有太多选择。
![]()
托卡耶夫的处境其实挺无奈。哈萨克斯坦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外贸40%都靠对华合作,中哈原油管道、霍尔果斯口岸这些基础设施早就把两国绑在了一起,就连这次美企拿下的矿区旁边,中哈合资的钨加工厂去年就已经投产,年产能330万吨钨精矿。但政治上,俄乌冲突背景下,哈国又不得不顾及和美国、欧盟的关系,甚至还加入了美国主导的“关键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组织。这种两边讨好的中立姿态,在绝对的实力胁迫面前根本站不住脚,最终只能牺牲和中企的合作,换取西方的支持。
而美国的野心远不止这一座钨矿。这次 “中亚五国 + 美国” 峰会,特朗普张口闭口都是 “关键矿产多元化”,就是冲着中亚的资源来的。除了哈国的钨矿,美国还推动哈国和Wabtec公司签下42亿美元的铁路合同,Cove Capital同时在乌兹别克斯坦拿下了稀土和铜矿的勘探权,乌兹别克斯坦更是承诺十年内向美国相关领域投资超1000亿美元。从拉美的锂矿到非洲的钴矿,再到中亚的钨矿、稀土,美国正在全球范围内搞 “去中国化” 的供应链重构,打着 “合作”“安全” 的旗号,实则是把资源政治化、供应链军事化,想重新划定全球资源版图。
![]()
不过话说回来,哈国这次“让矿”虽然让人遗憾,但真不至于动摇中国在中亚的根基。美国能靠施压和利诱抢走一座矿,却抢不走中国和中亚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深度合作。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哈签下了油气、铁路、科技、北斗导航、电子商务等一大堆合作协议,从炼厂扩建到天然气制尿素项目,从人工智能合作到卫生医疗互助,覆盖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和中亚的合作是实打实的互联互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而美国给的更多是短期的政治承诺和贷款 “诱饵”,能不能兑现还得打个问号。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虽然拿下了钨矿开采权,但矿产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从勘探到投产需要好几年时间,而且中亚地形复杂,开采运输成本极高。反观中国,不仅有成熟的开采技术,还有完整的下游产业链,哈国旁边的中哈合资加工厂已经能稳定产出钨精矿,这是美国短期内无法替代的。美国想靠一座矿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恐怕只是特朗普的一厢情愿。
![]()
说到底,这场钨矿争夺战只是大国博弈的一个缩影。美国急于在关键矿产领域 “去中国化”,本质上是对自身供应链脆弱性的焦虑,而这种靠政治施压、单边胁迫搞出来的 “合作”,终究难以长久。中国不用纠结于一座矿的得失,继续深化和中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用实打实的利益绑定、用不可替代的产业链优势,才能在这场长期博弈中占据主动。毕竟资源可以被抢夺,利益可以被分割,但真正的信任和互联互通,从来都不是靠施压就能撼动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