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三号”E级原型机。
天津经开区管委会供图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部署了“十五五”时期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目标。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经开区,英文名称缩写音译为泰达)如何将战略部署转化为生动实践,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走在前、作表率?社会各界尤为关注:泰达将如何布局,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点火器”?在治理一座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时,又有哪些“智慧方案”能让城市更聪明、更安全、更宜居?此外,面对全球竞争,泰达打算如何进一步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让算力、数据、人才等关键要素在这里汇聚涌流?
就此关切,近期中国城市报记者专访了天津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洪世聪,请他为我们诠释一幅以“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的“泰达样板”路线图。
聚焦“AI+产业”融合
锻造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中国城市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天津经开区将如何优化创新生态,通过哪些机制吸引集聚顶尖人才和团队,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洪世聪:天津经开区构建“平台—转化—人才”三位一体创新生态。一是在平台建设上,重点支持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改革,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多层次创新策源体系;二是在成果转化上,完善专业孵化体系,支持探索“超前孵化”模式,通过组建知识产权转化联盟、探索“认股权”等方式,破解早期项目融资难题;布局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打通产业化“最初一公里”;三是在人才引育上,聚焦核酸药物、生物制造、关键材料等攻坚领域和具身智能、车规级芯片等前沿赛道,对顶尖人才领衔项目给予顶格支持,对潜力青年人才提供长周期稳定资助。
中国城市报:天津经开区在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的进程中,围绕四中全会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要求,在推进“人工智能+”与区内优势产业深度融合上将采取哪些措施?
洪世聪:天津经开区聚焦“行业模型+行业应用”互促发展,分类推进、因产施策。一是围绕“AI+医药健康”,依托凯莱英、零氪科技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赋能靶点发现、药物挖掘,显著提升诊疗设备、影像医学研发效率;二是围绕“AI+智能装备”,推动传感器研发生产,支持云圣智能、朗誉、深之蓝等无人装备、机器人企业发展,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智能化升级;三是围绕“AI+电子信息”,支持富联精密、三星等龙头企业强化AI服务器、智能终端布局,孵化智能穿戴、智慧家居等新项目;四是围绕“AI+化工新材料”,引导利安隆、膜天膜等企业通过大模型提高新材料研发和生产效率。
中国城市报:对标国家“人工智能+”行动,天津经开区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如何打造具有泰达特色的发展路径?
洪世聪:天津经开区精准施策,推动“人工智能+”在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动能上双轮驱动。一是持续深耕主导产业。支持奥的斯、SEW、渤化等龙头企业打造智能制造标杆,已累计培育69家智能工厂和28个数字化车间;二是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招引山河光电、华大九天EDA等优质项目,产业基金入股辰星自动化、望圆环保等行业头部企业。推动车规级芯片制造获批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三是有力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超算—智算—大数据”三个百亿亿级一体化能力建设,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服务平台”,构建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算力供给体系。
深耕“AI+治理”应用
树立智慧城市功能区新标杆
中国城市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天津经开区作为产业集聚、人口结构特殊的城市功能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哪些“泰达方案”?
洪世聪:天津经开区以建设城市大脑为牵引,汇聚城市运行方面近10亿条数据,实现实时感知与智能调度。一是在服务企业方面,依托企业服务AI平台,围绕招商引入到成长壮大全过程,对企业进行赋能;二是在智能交通方面,聚焦潮汐车流等痛点,构建“技术+场景”融合体系,设置全市首条逆向可变车道、智能潮汐车道,有效解决路口空间与流量饱和的矛盾;三是在园区智慧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南港工业区获评“智慧化工园区”,构建危化品车辆全流程管理、智慧管廊监控等系统,实现监管从“末端执法”向“主动发现”的模式变革。
中国城市报:数据是AI应用的基石。天津经开区在推动政企数据有序融合应用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洪世聪:天津经开区通过多项试点与机制创新,推动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一方面,在企业服务上充分实现数据融合。打造企业服务云平台,搭建政企数据资源共享库,打通涉企服务数据壁垒;通过大数据分析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实现从“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另一方面,数据利用机制不断完善。推行电子证照系统,推动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支持“e车链”等平台创新“场景+科技+数据+金融”模式,通过直连银行实现“全线上融资、一天内放款”。
中国城市报:智慧治理包含绿色和安全维度。天津经开区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构建一套高于通用标准的、与高端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智能监管体系?
洪世聪:天津经开区聚焦安全、生态等重点领域,致力于树立智慧化治理的“泰达标准”。一是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构建“一平台多系统”的综合应急管理架构,实时采集、分类汇聚重点行业近2200家企业的16万多条风险点数据,实现隐患“早发现、快处置”;二是在生态环境管理方面,搭建智慧化环保平台,构建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管家式”企业全生命周期环境档案,实现环评审批等业务“零跑腿”在线办理,打造生态环境管理GIS平台,促进数据深度融合、智能研判。
营造“AI+生态”沃土
构筑面向未来竞争优势
中国城市报: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土壤。天津经开区将如何进一步深化“AI+政务服务”?
洪世聪:天津经开区从“工具、场景、生态”三个维度深化“AI+政务服务”。一是深化AI工具应用。将AI深度嵌入政府内部办公流程,强化政策数据自动提取等功能,提升内部运转效能;二是拓展AI服务场景。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设计开发AI服务场景。迎商中心智改数转服务专席可为企业提供专业政策匹配、数字化诊断评估、转型方案定制等一站式服务;三是赋能AI产业生态。通过AI优化产业营商环境服务,针对出海企业提供目标市场分析、合规审查预警、合作伙伴匹配等大数据分析服务,成为企业成长“合伙人”。
中国城市报:算力和数据已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天津经开区在建设公共算力平台、降低企业AI研发成本,构建有利于数据流通交易的市场环境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和支持政策?
洪世聪:天津经开区以超算中心为核心,构建“技术引领、生态协同、产业赋能”的立体化公共算力平台。一是在平台布局上,推动超算中心构建覆盖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全栈式服务体系,加快“超算+智算+存储”深度融合,建设智能云平台、开源开放服务平台、绿色低碳数据中心;二是在服务与降本上,超算中心已赋能生物医药、基因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万家用户,形成“普惠算力+行业深耕”特色;三是在支持措施上,我们对使用重点算力平台的企业,按机时费用最高给予50%、每年最高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中国城市报: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开放作为开发区的天然基因,在“人工智能+”全球合作的政策引领下,天津经开区将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优势?
洪世聪:天津经开区发挥自贸试验区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全球合作。一是畅通跨境投融资渠道。依托“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和近3000家金融类机构,为企业提供全链条跨境服务;通过QFLP、境外投资基金等试点政策,支持企业吸引国际资本;二是促进数据跨境安全流动。探索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提质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与国际数字服务港,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优先满足企业研发创新等数据跨境流动;三是优化国际人才发展环境。依托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实施更开放的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和外籍人才引进政策,为全球顶尖人才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服务。
随着“十五五”规划蓝图徐徐展开,泰达正以“人工智能+”为抓手,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向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和智慧新城迈进。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