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日关系越来越紧张,这触发了不少爱国人士的神经!这次点燃火药桶的是日本首相的危险言论。
![]()
事件升级之后,多部原定上映的日本电影紧急撤档,在11月17日宣布暂缓上映。不少日漫迷急得摸不着头脑。但是让人心寒的是,这些电影撤档不到24小时,一场令人不适的闹剧便悄然上演。
难道又是反华势力入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反华势力入侵?
11月17日下午,很多人可能还在工位上摸鱼,或者正在去往电影院的路上,但对于影视圈和无数动漫迷来说,天突然变了。
![]()
日本真人版电影《工作细胞》、刚刚有些热度的《鬼灭之刃》,还有那个永远长不大的《蜡笔小新》剧场版,这些原本就在正常排期、甚至正在热映或者即将定档的片子,几乎在同一时刻接到了“红牌”。
![]()
发行方的通知来得很急,没有解释,只有执行。已获审核的项目叫停报批,还没送去的全部暂停,定好的档期直接撤下。就连那些已经印在票根上的场次,也变成了手机里冰冷的一条“退票通知”。
![]()
没有官方的一纸红头文件,全是操作层面的“封杀”,这让人想起大概4个月前,那个时候大家还在讨论中日电影文化交流似乎迎来了“窗口期”,谁能想到这个窗口只开了一季,风还没吹透,窗户就再次重重地关上了。
![]()
但是这真的仅仅是少看两部动画片的事吗?如果你这么想,那视角未免太窄了。文化产品从来都是来反映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尤其是电影这种大众消费品,它的敏感度甚至超过了股市。
![]()
日本那边反应相当剧烈,金融市场正在天崩地裂,股市绿了,债市崩了,汇率也跌了。哪怕是不懂金融的人也看得懂这种直观的恐惧,尤其是那些指望着中国游客吃饭的日本旅游消费类股票,简直是用“跳水”姿势在致敬。
![]()
而这种寒意,我们的体感也很明显。有谁能想到,一部电影的撤档,能让一家远在千里之外的旅行社老板彻夜难眠?
数据不会撒谎,赴日团队游在那几天里遭遇了空前的“退订潮”。超过6成的订单迅速被取消。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我不去了”,而是一种群体性的避险心理。
![]()
爱国变成了“生意”
现在日本电影都下架了,老百姓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去日本旅游是不是也不安全了?这种通过文化事件传导至实体经济的连锁反应,比任何专家的分析都要来得真实和残酷。
![]()
但这事最让人感到生理性不适的,还不是电影撤档本身,毕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文化交流受挫也非一日之寒。真正让人恶心的是在这短短24小时内,就在撤档消息刚刚发酵的瞬间,互联网的阴沟里钻出了一群早已饥渴难耐的“牛鬼蛇神”。
![]()
就在电影下架的当口,一种极端的声音开始疯狂抢占高地。你如果不小心在朋友圈发了一句“好可惜,本来想看《蜡笔小新》”,马上就会有一群陌生人冲过来,给你贴上“精日”、“软骨头”甚至“背叛先烈”的标签。
![]()
在这些人的逻辑里,世界非黑即白,看个日本动漫等于不爱国,买件优衣库那是资敌,开个日产汽车那就是移动的靶子。而造成这一切的,都是现在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但是,反制的手段难道就是去攻击自己同胞的正常文化生活吗?
![]()
把政治人物的错误行径,无差别地怪罪到普通民众欣赏的文化作品上,这本来就是一种偷懒且无脑的逻辑。但更可怕的是这种逻辑正在变成一种“流量密码”。
![]()
在网上的舆论中,一边是这帮激进派打着“勿忘国耻”的旗号,对任何涉日元素喊打喊杀。另一边,居然有人在评论区公然搞起了历史虚无主义。有人借着这次混乱,说当年的侵略“没那么坏”。这真是讽刺,一边在形式上极度排外,一边在底线上疯狂试探。
![]()
这时候,不得不提那部耗时11年、走访多个国家取证拍摄的国产电影《731》。这本该是最有力的历史教材,是为了让下一代看清真相的严肃作品。结果居然有一帮人跳出来,打着“关爱孩子心理健康”的旗号,举报这部电影太血腥、太残酷,不适合放映。
![]()
这帮人反对孩子通过电影了解真实的苦难历史,却在网络上对着一部全龄向的《蜡笔小新》重拳出击,声称那才是“文化入侵”。这不仅仅是双标,这是赤裸裸的认知分裂。
真正花费十几年心血去挖掘真相的《731》团队,是在用事实捍卫尊严。而藏在屏幕后边的键盘侠们,只是在用情绪宣泄无知。
![]()
那些指责回顾历史是“格局小、狭隘”的言论,恰恰暴露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软骨头。他们不敢直视历史真相,只敢对着虚构的动画人物撒气。但是为什么网上那些喊打喊杀的声音总是最大?为什么理性的讨论总是被淹没?当然是因为有人在吃“人血馒头”。
![]()
吃相难看
电影刚一撤档,一批营销号立马就开始行动了。他们根本不在乎中日关系究竟如何,也不在乎那段历史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在乎的只有那一瞬间爆发的流量。这就是典型的“爱国生音”。
![]()
他们精心炮制着充满了戾气的文案,把任何对电影感到遗憾的网友挂出来批斗,故意制造对立,怎么偏激怎么来。因为在大数据的推荐里,“愤怒”是传播最快的情绪,“极端”是最容易获得推荐的标签。
![]()
所以那些默默买票支持国产片,也愿意看看世界优秀动画的正常人,反而成了互联网上的“隐形人”。最令人不齿的是,还有人玩起了“踩一捧一”的把戏。在这波撤档潮里,你总能看到这样的话术,“日本动漫滚蛋,正好给我们国产的《哪吒》、《罗小黑》让路!”
![]()
这种话听着提气,实则是在给国产动漫招黑。我们的《东极岛》也好,《南京照相馆》也罢,甚至是优秀的国漫,底气源于自身的质量,源于扎根这片土地的文化自信,而不是靠“赶走对手”来获得生存空间。
![]()
这种强行营造的“你退我上”,不仅吃相难看,更是把爱国情怀降格成了一种廉价的营销手段。把对手锁在门外并不是本事,在同台竞技中赢得掌声才是真正的强大。
![]()
文化是有国界的,因为创作者有国籍。但文化的欣赏和共情往往能穿透国界。我们坚决反对的是日本官方的错误言行,反对的是高市早苗这样政治人物的挑衅,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种反对不应该被泛化成对一部电影、一件衣服乃至一个普通同胞的恶意攻击。
![]()
在现在互联网时代,保持一点理性真的很累,但也真的很重要。那些趁着乱局大搞“爱国生意”、通过煽动仇恨来赚取流量的“牛鬼蛇神”,其实和他们口中谩骂的对象一样,都在破坏着我们社会文化。
![]()
一个国家真正的自信,不是要把国家的门都关掉,而是即便大门敞开,我们也知道自己心中的根扎在哪里,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