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印象中,律师、律所都是背靠执法司法机关,手握法律专业知识,从事的工作都是审查和要求别人依法办事,随时准备要求别人承担法律责任,普通人一般都是敬而远之,当心收到律所的《律师函》。
没想到,律所如今也会成了被“碰瓷”的对象。有自媒体梳理发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过30家律所接连发布严正声明,声称自己遭遇到了“李鬼”冒名侵权,自己的律所名称或是品牌标识,被第三方用于了法律事务承办,甚至用于了欺诈、诈骗。
最新的此类“律所声明”是10月28日广东国晖(广州)律师事务所《关于反假冒的严正声明》。
![]()
(以上贴图来自“国晖广州律师事务所”)
“声明”称,该律所从未授权任何公司或机构使用“国晖”“国晖律师”“国晖广州”“国晖律师事务所”等名称或国晖品牌标识,对外开展任何法律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如收到自称本所律师或工作人员的可疑联系(包括不限于微信/QQ消息、电话、邮件、短视频平台私信、快递文件等),请务必审查核实其真实性......谨防上当受骗,以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发布上述类似“声明”的律所,覆盖北京、上海、河南、湖南、江苏、广东等多个省市,多达30多家,部分截图如下:
![]()
![]()
![]()
根据这些“声明”中披露信息,有律所称,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他们的名字,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广告,声称“专注信用卡/网贷逾期法律问题”;也有律所称,发现有人冒充该律所标识、公章,冒用律所名义向第三人出具《律师函》,利用潜在受害人的恐惧心理进行诈骗;也有律所称,发现有人冒用律所品牌,伪造律师身份与公章文件,利用广告推广寻找潜在受害人,收取数百至数千元不等的“案件代理费”“维权保证金”等,随后失联。
令律所头疼的是,由于这些冒用行为,以及发现的被骗行为,或是仅是冒名宣传行为,或是单笔金额仅是几百元、数千元,在执法司法机关看来,仅是民事纠纷,难以达到刑事立案的标准,造成了律所的维权难,助长了冒名者的嚣张气焰。
例如,“红星新闻”报道,河南鼎厚律师事务所一直被一家名为坤俊法律咨询有限公司的冒用律所、律师名义,被多位当事人或家属陆续来电指控其律所“诈骗”“收钱不办事”,让负责人黄文得苦恼不已。
2024年,黄文得多次向坤俊公司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报案,也曾获得立案,但一个月后公安机关以“无犯罪事实”为由刑事撤案,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坤俊公司也办了事,而且协议规定了是‘代为立案’,人家也做到了。”黄文得随后向金水区人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目前检察院正在办理此案。”
![]()
律所遭遇被冒名侵权时,同样面临着维权难,因为在执法机关看来,这种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为此,也有律所将冒充其名字的法律公司民事起诉到了法院,要求赔偿300多万元的损失。
最终,法院二审之后判决,冒名的法律公司停止在法律服务经营活动中使用侵害含有律所标识的行为,并办理企业名称变更登记手续,赔偿经济损失30万元等等。
可见,尽管有人认为,这种冒名律所的行为,明显属于诈骗行为,应该按照冒名者收费的金额累计计算追究刑事责任,但这样的观点,并未获得执法、司法机关的认可。即便律所对冒名者发起诉讼,结果也不过是判令停止冒名行为、根据律所的社会和品牌的影响力赔偿损失而已。
无奈之下,尽管被冒名的律所也会在“声明”中称,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少有发起民事诉讼,更未见有律所推动此类现象刑事立案。所谓的“声明”,更像是给受害者看的撇清声明。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些冒名者,之所以有恃无恐,一方面是采取了一些规避法律责任的手段,吃准了执法司法机关的态度,另一方面则是本身就跟被冒名律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被追究责任的时候,就成了一堆扯不清楚的烂账。
例如,有律所的“声明”是,之前曾经跟某法律公司合作,从声明之日起,收回之前的一切合作协议,从事发生的律所被冒名的活动,跟律所再无关系。更有此前社会热议的“美女网红律师”被发现是假律师事件,最后也成了没有下文的糊涂账。
![]()
正所谓正人先正己,这么多律所被冒名,本身就是扰乱法律市场秩序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冒名者与被冒名者之间的民事纠纷了。到底为何这些冒名者的背后究竟是谁,管理部门不介入调查,而仅靠律所的“声明”,社会大众也不知道该信哪个不信哪个啊!
法律行业出现这么多律所声明维权的打假行为,还是要严明法纪,从严追究法律责任。如果真的是冒名律所名义承揽法律业务的,该追究刑事责任就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达到令行禁止、以儆效尤的效果,可至今未见一起此类案件被披露。
注:本文系微信公号“语人集法”同步原创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