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车行业的竞争白热化,汽车企业之间开始重新将安全放到第一位,而一些汽车企业恰恰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遗憾,而成为行业竞争对手的攻击对象,面对舆论的攻势,有车企终于沉不住气了,它的创始人亲自站出来连连说明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基础。
![]()
对于传统汽车企业来说,他们一直都是将安全作为首要的理念,由此传统汽车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严格的体系,车辆从设计、测试到推向市场耗费的时间长达3-5年,以此来测试汽车各种配件的配合度、汽车各个配件的耐用性等等。
由于传统汽车企业严格的测试,以往这些汽车企业推出的汽车往往能使用10年以上都很少出问题,老车主都清楚一些历史悠久的品牌,车辆甚至可以使用数十年时间,只要定期保养,车辆性能依然很不错。
如此做法固然让汽车拥有了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是却也导致成本奇高、车型迭代缓慢,而这对于新造车来说显然是不可接受的,新造车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慢慢打磨产品,他们需要快速推出新车型,一方面是降低成本,一方面则是将需要太长时间才能在汽车行业突围。
![]()
对于这些新造车的投资者来说,他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他们希望自己的投资只要短短数年时间就能看到成果,由此促使新造车不得不快速推进,在车型迭代方面异常迅速,甚至有车企一年迭代一次。
为了降成本,一些汽车企业更是将消费级芯片用于汽车上, 这显然与传统汽车企业坚持的汽车必须用车规级芯片存在冲突,传统汽车企业一切求稳,确保芯片耐用、安全可靠,毕竟他们大多都是百年企业。
AEC-Q系列标准正是车规级芯片标准,芯片需要在-40°C至150°C的残酷温度下测试,即使是最低级的车规级芯片也得在-40°C至85°C下进行测试,相比之下消费级芯片的测试温度是在0°C至70°C进行测试,这也是为何一些手机到了北方低温的冬天就会卡顿的原因。
![]()
此外车规级芯片还需要在震动、多尘等环境下测试,这也正是汽车日常使用的环境,由于车规级芯片对芯片的要求极高,导致车规级芯片往往比消费级芯片的成本高得多,如高通的最新款手机芯片售价大约1700元人民币,而车规级的高端芯片售价达到3000多元人民币。
然而某些车企嘴上喊着安全,却又在昂贵的汽车上使用消费级芯片,如此鲜明的对比,如何让人相信他的车足够安全?毕竟连重要的车机芯片都用消费级芯片,那么其他看不见的地方又有没有用低标准的配件呢?这值得深思。
![]()
或许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他们考虑的就是快速实现财富增值,至于车主的安全或许没有那么在意,然而汽车对于车主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车辆如果发生事故导致车辆受损,乃至人员伤亡,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重大财富损失,更可能给一个家庭造成巨大的伤痛,最终形成巨大的舆论反噬,这更值得这些车企深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